重症患者如何进行早期运动?

发布于 2022-06-04 08:10







重症患者往往病情较为严重,常伴有多器官(肺、肾、肝等)功能衰竭或处于昏迷状态,生活不能自理,完全卧床。


长期卧床的危害是全身性的,包括:

1、骨骼肌肉系统:

严重的肌肉萎缩、肌无力、关节僵直、关节挛缩和骨质疏松;


2、呼吸系统:

肺活量、功能残气量、潮气量、每分钟通气量及咳痰能力下降。


3、心血管系统:

体位性低血压、每搏输出量减少、静息心率增加、每分钟输出量减少、血液凝固性增加等


4、内分泌系统:

糖耐量变差,血清内甲状旁腺激素增加,雄激素分泌减少等。这些改变均对预后不利。


运动治疗的及早干预可减少并发症,改善功能预后,提高生活自理能力。但运动的安全保障必须基于全面的评估(旨在权衡利弊),以及医生、患者和家属的全力支持和配合。


一、安全源于评定,评定重于泰山


重症患者的康复评定包括多方面的内容,具体见下表康复评定内容。 

编号

项目

内容

1

症状

疼痛、头晕、胸闷、呼吸困难、疲劳程度等

2

意识状态

清醒、嗜睡、意识障碍、昏迷

3

体格检查

生命体征、营养状态、皮肤、胸腹部视触叩听、四肢关键肌肌力与肌张力、四肢主/被动关节活动度、感觉评估、移乘能力、平衡功能、深浅反射、病理征等

4

辅助检查

血液检查、胸片及其他检查资料

5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改良Barthel指数或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

注:若患者佩戴呼吸机,需对呼吸机参数进行评估。



1
若出现以下情况,不推荐进行早期活动(红色预警)


  (1)心率小于40或大于130次/分;

  (2)平均动脉压(MAP)小于60或大于110mmHg;

  (3)血氧饱和度≤90%;

  (4)FiO2≥0.6;

  (5)PEEP≥10 cmH2O;

  (6)呼吸频率大于40次/分;

  (7)意识水平:RASS评分-4、-5、3、4;

  (8)体温≥38.5℃或≤36℃

  (9)药物使用情况:多巴胺≥10 mcg/kg/min 或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0.1 mcg/kg/min。


2
若出现以下情况,应慎重决定是否进行早期活动


  (1)临床观察:意识水平下降、出汗、肤色不正常、疼痛以及疲劳;

  (2)血红蛋白小于7g/dL;

  (3)血糖水平小于3.5mmol/L或大于20mmol/L; 

  (4)不稳定性骨折;

  (5)现有的管道导致活动的不安全;

  (6)神经系统不稳定,如颅内压大于等于20cmH2O。


二、把握治疗原则,延续治疗安全


1
治疗原则


尽早介入,保证安全的情况下,最大程度地优化治疗效果,治疗内容和方法循序渐进,随病情进行及时调整,争取改善患者的心肺功能、胃肠功能、四肢状态及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2
团队合作


重症康复团队组成包括重症医学科医师、康复医学科医师、康复治疗师(物理、作业、言语及P&O治疗师)、护士等其他相关科室医务人员。


3
治疗方法


(1)促醒技术:

视觉、触觉、听觉、冰刺激、深感觉刺激。


(2)气道廓清技术:

可应用于气道廓清能力下降的患者,包括传统的气道廓清技术,如拍背、叩击、振动、体位引流;以及新型的气道廓清技术,如自主呼吸循环技术、充气振动背心、Flutter等。


(3) 胸部神经生理易化技术:

应用于昏迷或自主呼吸能力减弱的患者,包括上唇压迫技术、肋间肌松动技术、胸部本体感觉输入等。


(4)呼吸训练:

根据情况选择胸式和腹式呼吸。胸式呼吸,要点为吸气时需要打开胸廓,增加吸气时的胸廓活动度,增加潮气量,呼气可采用腹式呼吸的呼气方法进行。腹式呼吸,要点是在吸气时腹部隆起,让膈肌尽量下降;呼气时腹部收缩,把肺内的气体尽量排出。呼气与吸气之间要均匀连贯,呼吸频率可较缓慢,但是不可憋气。


(5) 床上活动:

康复训练一般从床上的肢体活动开始,并配合呼吸训练。肢体活动一般从远端肢体的小关节开始,且从不抗重力的活动开始。强调活动时呼吸自然、平稳,没有任何憋气的现象。待运动训练的安全性确立后,可以逐步开始轻微的抗阻训练。抗阻训练可以采用捏气球、皮球或拉皮筋等方式,一般不需要专用器械。如果情况允许的话,洗脸、梳头、刷牙、穿衣等功能性活动可以早期进行。


(6)坐位训练:

坐位是重症患者康复重要的起始点,应该尽早开始。开始坐时可以有依托,如把枕头或被子放在背后,或将床头抬高。有依托坐位的能量消耗与卧位相同,但是由于上身直立体位使回心血量减少,同时射血阻力降低,因此心脏负荷低于卧位。在有依托坐位适应之后,患者可以逐步过渡到无依托独立坐位以及床边坐位,或床边椅坐位。


(7)站立/步行训练:

步行训练由床边站立位过渡进行。首先应克服体位性低血压,并且保证患者的下肢功能及体能水平。站立位无不适后可开始床边踏步练习,再逐步进展到床边步行训练。此阶段患者的活动范围明显增大,因此需要加强监护。要特别注意避免上肢高于心脏水平的活动,此类活动的心脏负荷会有很大增加,常成为诱发意外的原因。


(8)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

尽早坐、站训练是刺激胃肠功能恢复的良好方法,但是多数患者难以完成,在早期可采用腹部干扰电刺激治疗、盆底肌功能训练及手法治疗改善胃肠道功能。


(9)心理康复与健康教育:

此阶段心理治疗和以重症医学常识为主的健康教育是常规内容。患者进入ICU后往往有显著的焦虑和恐惧感,护士和康复治疗师必须对患者进行医学常识教育,必要时进行心理疏导。


(10)康复方案调整与监护:

如果患者在训练过程中无不良反应,运动或活动时心率增加<10次/min,次日训练可以增加活动量。若运动中心率增加在20次/min左右,则保持原先的活动量;而心率增加超过20次/min,或出现任何不良反应,则应降低活动量,甚至暂时停止运动训练。为了保证安全性,新增加活动时最好在心电监护持续监护下开始。对于持续稳定,活动中一直无不良变化,监护设备对康复过程有一定妨碍作用的患者,重复性的活动可暂时暂停监护。部分不适用心率进行运动强度评估的患者(如房颤),可采用自我感觉用力评分表等工具进行评估。运动训练过程中时刻注意观察患者的表情、语言反应及生命体征改变。


早期活动对重症患者的效果,早在30多年前已被肯定,但截止目前仍有大多数的重症患者尚未接受此项治疗。


其原因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重症患者往往被标榜为“太虚弱”、“难以耐受体力活动”,而造成卧床时间进一步延长,导致去适应性更加恶化;二是多数医务人员窘于安全问题而未有效实施。目前,国内对于重症康复尚无统一的指南,但是在已有循证基础上,重症康复的效果是不容忽视的,希望此文可以对正在从事重症康复的同行一点新的启示。

请把这篇文章转给所有人看到



每天给大家分享不同的急救技能和疾病知识

希望帮过更多人,救更多命

下方我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