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的时间遇到对的人,那又如何呢?

发布于 2022-06-04 08:03



1


1929年的春天,柔石在上海初遇冯铿时,便有一种惊艳的感觉。


冯铿长得娇小玲珑,梳着齐耳短发,明眸如水聪慧美丽,浑身散发着新式女性的光芒。


而柔石文弱书生,一袭长衫,说起话来慢条斯理,遇到冯铿之后,说起话来变得结结巴巴。


那一刻,柔石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爱上了这个女孩子,在喜欢的女孩子面前,才会手足无措。只是,自己有资格去爱她吗?
    

柔石是浙江宁海人,虽然出身于诗书世家,但到了他的父辈这里,家道逐渐中落,只靠经营小本生意维持。


十岁时,柔石才入学读书,读书期间虽然成绩一直很好,但为家境所累,其间也曾休学。但自强不息的柔石,靠自学考取浙江省第一师范学校并顺利毕业。


虽然接受的是新思想,骨子里也向往自由的新生活,怎奈家中观念守旧,父母早早为他订下婚约。


柔石虽然不情愿,但也不忍违背父母之意,便于1920年与一位目不识丁,且大他两岁的吴素瑛结了婚。


没有共同语言的婚姻,如同枷锁桎梏着柔石。婚后不久,柔石便开始了飘泊的生活。在此期间,他参加了由著名作家朱自清等组织的“晨光文学社,”从事新文学运动。



良好的文学素养,让年少的冯铿崭露头角,十五岁时就开始发表作品,一度成为学校里的风云人物。


在汕头左联中学毕业后,冯铿成为乡村小学教师,与寻常女孩不同的是,她不善女红和妆饰,却一直关心动荡的时局。


她在教学期间,用敏锐的头脑,接触社会洞察民情,以笔为武器,写出许多反映社会现实的作品,也曾因此遭到反动派通辑。


在惶恐不安的日子里,冯铿女扮男装躲藏在朋友家中。也就在此时,她认识了进步青年许美勋,患难之中的安慰,让冯铿倍觉温暖,两人相识不久便生活在一起。


2


柔石才华横溢文采斐然,冯铿早有耳闻且颇为仰慕。


当时,柔石正在编辑《朝花》期刊,冯铿偶尔为期刊写稿。


那天,杂志临时增刊,写完稿件来不及寄送的冯铿,亲自将稿件送到杂志社。而此前只在信件中,彼此惺惺相惜的两个人终于相见,此番相见,对于柔石来说是惊艳,对于冯铿而言则是得偿所愿。


春天里的相遇,让柔石再也静不下心来编写期刊,眼里满是冯铿的倩影。他常常以改写稿件为由,约冯铿出来喝茶,在喜欢的女孩面前,柔石依然是笨拙而羞涩的,唯有那双眼睛常常深情地凝望着,暴露了他内心的真实情感。


冯铿是活泼可爱的,初时对柔石的态度是尊敬的,随着接触不断加深,崇敬仰慕潜移默化为喜欢,渐渐地,她的心里也有了“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的感觉。

 

爱情的种子悄悄种在两人心里。柔石爱在心里却不能言明,毕竟是已婚之人。而冯铿也是名花有主,她与许美勋之间,虽然没有爱情,但相识于患难之中,犹如亲人彼此相依。


柔石与冯铿在错的时间,遇到彼此心仪的对方,纵然爱意满怀,却也只能深埋心底。在真正的爱情面前,柔石是胆怯的,面对冯铿眼里闪着爱意的光芒,他退缩了,甚至躲回到老家。然而沉闷的家庭氛围,让柔石再度归来。


3


两情相悦却不能相守,让两人都很痛苦。


有一天,柔石收到冯铿寄来的信件,打开来却是一首诗:“晚上烛光一灿,心里更加茫然念你,念你到无可奈何时,把脸儿贴着白烛。烛泪滴到颊上和泪儿混流,凝结了是你我的泪珠!”


这是冯铿十九岁时写的一首爱情诗,当时曾在学校引起轰动。彼时寄给柔石,心意不言自明。


冯铿的诗如一朵花,深深植入柔石的心里灿然绽放,并散发着幽幽的芬芳。柔石小心呵护着它,不忍遭受风吹雨打。


柔石的沉默,换来冯铿哀怨的目光;柔石的犹豫不决,让冯铿很伤心。她决定离开柔石,从此相忘于江湖。

 

火车站台上,即将踏上列车的冯铿,终于等到为爱而急急奔跑来的柔石,那一刻,她喜极而泣。


几番纠结之后,柔石不再犹豫,决定摒弃世俗为爱坚守。他说,我爱你,但却不能给你任何名份,我的爱是卑微的。


冯铿含泪而笑说,红尘漫漫,相爱很美好,彼此相守不离不弃便是幸福的,何必在意名份。抛开所有顾虑,柔石约冯铿赴杭州游西湖,从而公开了两人恋情。



4


十月杭州,天气晴和,西子湖畔碧波荡漾,柔石与冯铿泛舟湖中,鸳鸯成对水中游,蝴蝶成双花间舞。


柔石深情款款,冯铿粉面含羞,美丽的西子湖畔,镌刻下他们相爱的身影。

 

回到上海之后,两人准备开始新生活。然而,爱情之花刚刚绽放,世俗间的风雨飘摇而来。


与冯铿共同生活的许美勋,得知他们相爱后,并没有过激行为,但是许美勋的几位同学却对柔石口诛笔伐。柔石充满诚意地给许美勋写了一封信:“我是一个青年,我需要女友,但我的宗旨是,找一位能在事业上帮助和鼓励我的人,而那个人是冯铿。她若爱你,我必不阻,但她爱我,我亦坦然接受。”


许美勋也是一位热血青年,懂得爱情强求不来,于是选择放手。


鲁迅对柔石的为人及才华极为赏识,共同爱好和办刊经历,使他们之间的关系形同父子。


当柔石将自己与冯铿的关系告诉鲁迅,并准备按照冯铿的新理念,转换作品题材来改版《朝花》期刊时,竟然受到鲁迅的质疑:“我对她是不了解的,是不是有些罗曼蒂克?是不是有些急功近利?”


柔石则坚定地说:“我相信她,为了证明她是对的,我要从头学起。”


5


1930年,柔石与冯铿这对饱经非议和磨难的恋人,终于走到一起,没有婚礼没有祝福。柔石结束了飘泊的生活,而冯铿也拥有渴望中的爱人。


历经磨难终相守,让冯铿喜极而泣,柔石则轻轻拥住对她说:“此后沧桑岁月,无论如何艰辛,我与你泪珠凝结,永不分离。”


爱情是甜蜜的,生活却是清苦的。杂志销售不好,柔石不仅拿不到钱,还要时时贴钱印发。


有一次,囊中羞涩的柔石付完房租之后,却没钱买米,他便将穿在里面的夹袄脱下当掉换钱买米。那个冬季虽然寒冷,但是心中有爱,且有爱他的人,所以心里并不觉得冷。


而冯铿为了给身体瘦弱的柔石增加营养,同时给多家杂志写稿,以换取微薄稿薪,有时甚至累到眼睛充血,乱世之中,相爱相守是幸福而又奢侈的,她心甘情愿为爱付出。


志趣相同的两个人,并没有因生活窘迫而疏离,反而将苍凉的日子过得很温馨。白天,柔石为办刊忙忙碌碌,冯铿则辛苦操持家务。


夜晚,两人秉烛写作,互相探讨。沉浸于爱河中的两个人,文思如泉涌一发而不可收。在此期间,柔石写出著名的中篇小说《二月》以及短篇小说《春潮》。


而冯铿则写出《重新起来》和《最后的出路》等等。而对于冯铿的才情,鲁迅先生后来的评语如下:“是林中的响箭,是冬末的萌芽,是进步的第一步。”


1930年3月,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柔石是发起人之一并担任编辑部主任,虽然时时面临危险,但深爱柔石的冯铿,不仅支持柔石,还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战斗中来,两人共同参加“左联”联络工会,张贴标语以及印发宣传单等等。


6  


一个春寒料峭飘着细雨的夜晚,上海街头徘徊着一对瘦弱的恋人,模糊的路灯,照在他们苍白而疲惫的脸上,但他们却相偎相依毫无惧色。


因为参加各种活动,柔石与冯铿的住处被监视,两人有家不能回。雨夜的寒冷,让两人瑟瑟发抖,柔石极尽所能用自己的怀抱温暖着冯铿。没有花前月下的浪漫,没有吟诗联赋的雅趣,只有危险时时降临,但冯铿却无丝毫抱怨。

 

春去秋来,形势愈加严峻,虽然每天东躲西藏朝不保夕,但柔石还是在艰苦的岁月里,写下短篇小说《希望》,并与冯铿的小说《月下》一同出版,两人的创作达到顶峰,而作品的出版,不仅在社会引起轰动,也引起反动派的不安。


而彼此相爱的两个人,全身心投入到革命队伍中,他们憧憬着,黑暗即将过去,黎明即将到来,但不幸却再次降临。


1931年2月,柔石与冯铿并肩走入上海东方饭店参加秘密会议,结果因为叛徒出卖,他们遭到国民党军警逮捕并关入狱中。


在暗无天日的牢房里,柔石与冯铿紧紧相拥,相爱如此艰难,相守如此短暂,毕竟深深爱过,爱过无悔。


柔石安慰冯铿:“不要怕,无论结局如何,我会永远与你在一起,泪珠凝结永不分离。”冯铿闪着美丽的大眼睛,满脸幸福地说:”和你在一起,我不害怕,如果能出去,我们再游一次西湖吧,那里真美呀。”


是呀,如果时光能倒流,柔石决不做爱情的逃兵,他要勇敢地去爱,他要给予冯铿一个小小的婚礼,他要向世人宣布,冯铿是自己的妻子。


但是,残酷的现实,让他们再也没有机会重游西湖,同时也扼杀了他们炽热的爱情,仅仅十多天后,柔石和冯铿就被秘密杀害,消息传出震惊全国。


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中,这对情比金坚的伴侣,被称为“红色恋人,”而鲁迅先生在撰写《为了忘却的纪念》一文时,以浓重笔墨,回忆了与柔石和冯铿相见时的情景,每每读来泪湿信笺。


从相识到相爱,从相爱到生死相伴,柔石和冯铿的爱情短如朝花,还不曾灿烂到极致,便凋零了。


虽然短暂,绽放的瞬间却香飘大地;虽然短暂,却深深植入彼此心里,成为永不凋零的花朵。有些纪念,永不能忘却。


纵然爱如朝花,但却明媚芬芳。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