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谅解书”是吴谢宇免死金牌吗?

发布于 2021-09-01 06:45



死刑,是吴谢宇为杀害母亲付出的代价,无疑,这亦是符合大多数人价值观的判决,但是令许多人不解的是,吴谢宇母亲方的亲属,也就是吴的舅舅等家属却提供了一份谅解书,表示已经原谅了吴谢宇,不希望吴谢宇判死刑。

谅解书,可以让吴谢宇领到免死金牌吗?


由于目前只是一审结果,如果吴谢宇上诉,还将进入二审程序,事实上,一审宣判后的这几日,网络上就吴的心理,动机等等都有了极高热度的讨论值。

人们对于吴谢宇如何从一个“别人家的孩子”,变成了一个人性泯灭的杀人凶手的原因十分不解。无论外人如何纷杂讨论热火朝天,吴谢宇父亲的朋友和家属表示“不满意判决结果”,他们曾希望不要判处吴谢宇死刑,并且签署了谅解书,希望司法机关能够宽容处理。

2021年8月27日,吴谢宇姑父对媒体表述,他还是希望吴谢宇能够活下来,如果吴谢宇选择上诉,他将会全力支持。

诚然,现在的司法越来越重视被害人是否谅解对量刑的影响,对于适用死刑的案件,司法机关也提倡民事调解工作。根据刑法规定的数罪并罚原则,在某一罪被判处死刑的情况下,即使还有其他罪也要被吸收,且吴谢宇犯下的诈骗罪和买卖身份证件罪是板上钉钉的事情,就算免了死刑,也有多年的牢狱是绝对不可能避免的。

再说这种“谅解”真的有用吗?民事调解主要是促成双方当事人达成赔偿协议,取得被害方的谅解,而吴谢宇一案属于家庭内部故意杀人案,被害人获得赔偿的目的性已经不能构成。基于此,由于被害人谢天琴丈夫之前已经亡故,其父母排在最前。如果父母也不在了,才是被告人本人的兄弟姐妹,最后才是被告人本人的兄弟姐妹,最后才是被告人的舅舅。其姑父严格来说是没有谅解资格的。

这就说明,越是靠后的亲属,其谅解效力越低。那么,吴谢宇舅舅对吴谢宇的“谅解”,恐怕是做不到“刀下留人”的。

当然,由于吴谢宇弑母案还处于诉讼过程中,哪怕是吴谢宇不上诉,还有最高法的死刑复核程序。因此,这起死刑案件的“不确定”性可能还要持续一段时间,我们所能做到的就是相信法律的判决,让子弹飞到它该去的地方。

学霸人生的错位:乖孩子却是“恶魔”


为什么吴谢宇弑母案能掀起网友们热火朝天的讨论?因为其中涉及到了人性,道德,价值观,等等太多方面。粗略的翻看吴谢宇的人生经历:自幼成绩斐然,北大保送,同学眼里的“神”,家长眼里的“乖孩子”。但实际上呢?一个仅仅因为“推理”母亲有自杀念头而细致谋算了谋杀的杀人犯。甚至吴谢宇自我陈述的“推理”过程可能也是其为了博得大众同情的“感情牌”或者自我臆想。


学历水平不等于道德水平。在吴谢宇的自我陈述中还表达过:他上学时期学习是为了给父母宽慰,自己除了会考试其他都不会。就是这样一个“单纯的”只会考试的孩子,却可以杀害母亲后每天清理现场,在包裹母亲遗体的塑料膜等75层覆盖物中放入活性炭包,冰箱除味剂,这样“细致”的处理手段出自一个“单纯”少年的手笔,在他的概念中,杀害母亲这件事就像是在完成一个数学模型,在吴的一步步“演算”中,其在杀害母亲后骗取亲戚140余万元,去往河南,上海,逃逸多年才落网。

其中,吴谢宇可以这么顺利的骗取亲戚钱财并大肆使用的原因,是利用母亲的名义,以及母亲银行卡的密码是吴本人的生日。这像极了某种暴力的冷幽默,真正爱人的在细节中处处体现出爱,而吴可以利用这样的爱施行自以为是的弑母。吴谢宇,你杀害母亲逃逸多年的人生时光里,你拿着骗来的钱花天酒地的时候,你有想起你母亲的生日吗?这个问题不需要答案,吴谢宇的一切选择,行为都已经给出了答案。

一个人是什么样的人,不能看其说了什么,而是看其都做了什么。

这一例血的案例让人也不由得思考,教育到底教了什么?

在法庭陈述中,吴谢宇曾经表示“我想去对他们说声对不起,就是我的亲人和朋友,我想去弥补他们,虽然我知道我现在毫无能力,但我至少可以劳动,我是没有任何时间会浪费的,我每天每时每刻都在学习。

吴谢宇上学时期学习是为了给父母宽慰,直到吴谢宇杀了人,触犯了法律,其依然觉得只要好好学习就能让社会和法律宽恕。太可笑了,不仅仅的吴的思想可笑,就连吴谢宇接受过高学历的教育都因为这样的思想而变得可笑,教育难道就是培养了这样的“人才”么?

诚然,不能以偏概全,吴谢宇这样的毕竟是个例,但也就是这样的个例,更加让大众认识到对于青少年的心理教育还是存在不足。

吴谢宇,他还只是个孩子?


有更多的网友不能理解,为什么吴谢宇的舅舅在吴杀害了自己的妹妹,骗取了自己好心的“读书钱”之后,被判处死刑的情况下,还能签署下这样一份“谅解书”?如果背后没有钱财利益之类的相关牵扯,从舅舅的视角来看:吴是一个从小乖巧,成绩优异,给家里争气,根正苗红的好孩子。在不知道吴所犯下的一系列罪之前,谁不希望这样的孩子是自己家亲生的呢?再者,生活中处处充满的对比,攀比,一番比较之下,正常家长很难不更加喜欢“清白”的吴谢宇。


更不必说,吴谢宇从杀害母亲逃逸多年,辗转各地。尽管吴对法院曾经表示过他想要“自杀”,但是他小心翼翼的逃跑却能反应出他显然没有自杀的必然决心,吴的求生欲是很强的。这样强的求生欲,仅仅是在网络面前吃瓜的我们都能体会得到,更不必说和吴谢宇关系更近一步的舅舅了。


在多种情感的交织下,当事人的心理绝不是我们外人可以洞察的。也许,犯下这样弥天大罪的吴谢宇在其舅舅的眼里:还只是一个孩子,还是一个可以改过自新的孩子。

吴谢宇:死刑面前的求生欲


吴谢宇这个案子能分析的东西太多了,但是网络上讨论更多的却是吴的犯罪心理。认为吴谢宇最终杀害母亲是因为无法再忍受母亲的控制欲的更不在少数。诚然,家长的控制欲是现在大部分孩子无法忍受的一点,很容易引起有相关经历的人的认同感,但是这也不能构成一个“有理有据”的杀人原因,吴谢宇所做的,更多是一个精致利己主义的行为。

庭审中,多家媒体报道过一个细节,提供了另一种视角:这位曾经的北大高材生,展现了自己高智商的一面,引经据典,逻辑清楚,对多个小说,影视剧的细节如数家珍,连续20分钟发言几乎不停顿。

有现场旁听的人士由此认为,首次开口,智商极高的吴谢宇,看似在用平淡无奇的口气回忆父母往事,其实是不动声色的催眠洗脑,让围观庭审的每个人,在教育焦虑和亲子矛盾的代入感中,“站”到他这一边。


这样一来,也许会有个别真情实感有过类似经历并且受到极大心理创伤的人会“加入”吴谢宇的阵营,这或许体现了吴谢宇在死刑面前最后的挣扎。

但是法律不是挑拨出来的,网络上再如何众说纷纭,吴谢宇都只能有一条路:接受法律最终的判罪。

写在最后


吴谢宇弑母之后一路逃亡,踉踉跄跄躲到今天。舅舅等近亲属的受害人谅解,已经成了他生命的最后一根稻草。他原本的幸福三口之家,爸爸已逝,妈妈惨遭屠戮,自己也时日无多,可以说是灭门之灾了。

吴谢宇的人生早已千疮百孔、破败不堪。他的世界无父无母,无业无家,无情无义,他只有自己一副行尸走肉的皮囊,只有自我毁灭后的生之苟且,只有精致利己面具之下的丑恶灵魂。他的有无之间,其实根本就无路可走了。


吴谢宇的家庭并不富裕,出身也很平常。能感觉到他自己以及身边亲属,对钱财都有着特别的渴望。他读经济学的专业选择,以及后面的弑母悲剧,都与此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他在亲情与钱财编织的认知茧房里呆了太久太久。

他舅舅所谓的谅解书,恐怕也并不是人们想象中的那么纯洁。甚至有媒体爆出舅舅希望“小宇出书,以后……”,仿佛是在规划新的财富人生。他本人也在法庭陈述中把“每天每时每刻都在学习”似乎作为了赎罪的筹码。毕竟他曾经只会学习只会读书,他能想到的,而又能拿得出手的,也就”学习“这么多了。这又是一种怎样的悲哀?■ 文| 潇潇)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