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谷侯城乡研泥村你去过吗?酥梨特甜,出大名了!
发布于 2021-09-01 07:34
向上滚动浏览全文↑↑↑
研泥村,座落于太谷南山脚下,总面积2.2平方公里,生态环境优美,村民勤劳善良,酥梨产业更是久负盛名。先后荣获县级文明村、民主法治示范村、先进基层党组织、脱贫攻坚先进村、省级卫生村等荣誉。
近年来,研泥村以党建为引领,紧紧围绕区委“一二三四五”战略思路,深入实施乡党委政府“一二三四一”发展战略,团结带领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确立了“以党建为引领,壮大传统酥梨产业,拓展农副产品加工,乡村旅游产业并进”的发展路径,以“三产”融合助推乡村振兴。
脱贫攻坚工作开始后,两委从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入手,对党建活动室提档升级,配套高清电子屏,接入互联网,让党员就近及时接受教育。同时营造浓厚的党建氛围,在村庄入口处设置“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三根红色立柱,凸显政治引领。村口山顶设置“抓党建,奔小康”显著标志;村内制作党建文化墙,修建党建文化广场,彰显党建引领作用。便民服务中心无节假日开放,代办计划生育、残疾人补贴、五保低保申报复核、地力补贴等各类事项。 为壮大村集体经济,研泥村支部村委一班人提出了“酥梨文化+旅游强村”的产业发展路径,以酥梨种植为基础,农副产品加工、农耕体验、旅游接待等项目多措并举,壮大集体经济。 酥梨种植研泥酥梨久负盛名,是研泥村主导产业,因土质特殊,酥梨皮薄水大,香甜可口,1996年研泥酥梨被省农业厅财政厅评为“山西省首届优质水果展评会”银奖。但多少年来因耕作条件局限,产业发展缓慢。为此,村两委从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入手,投资30余万元打300米基岩井一眼,配套灌溉管道4000余米,从根本上改变了耕作条件,打破了靠天吃饭的局面,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2019年新整理土地100亩,拓宽田间道路5公里。2020年,村集体投资23万元,新建容量50吨的冷库一座,有效解决了窑洞式存储条件差,保存率低的问题。目前全村酥梨发展到400余亩,已注册“研泥村”商标,开启了品牌战略之路。 为延伸产业链,村集体购置了除草机、开沟施肥机等农业机械,供农户耕种使用,刚刚投入生产的农副产品加工小作坊内,全自动石碾、石磨、榨油机已启动运行。正在实施的果品及系列产品加工项目,建成后可年生产梨膏5吨,年销售收入达到10万元。这些产业的发展,有效地解决村民的农副产品销售及就业问题。 村里紧紧抓住区委政府打造南山“山西农谷特色农事研学带”的政策机遇,着手进行旅游产业发展工作。投资70余万元新建了旅游接待中心,接待人数逐年增加。集体流转回农户土地11亩,进行规整分割,设置为QQ农场,接纳游客在春种秋收中体验农耕乐趣。投资30余万元在村口建设3000平米体能训练基地一处,设置有攀爬、平衡、浮桥等10余个拓展训练器材,节假日吸引了大量游客。配套观赏驴车10辆,游客可乘座游玩于田间,感受原始乡村气息,体验慢生活。 如今全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43户92人已于2018年度全部脱贫。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村庄主干道和广场等公共场所全部绿化、亮化;将旧戏场整合建设成为新的党建文化广场,安装了体育运动器材,为村民提供休闲娱乐好去处;全村地质灾害搬迁安置工程一期33户已达到入住条件,一排排整齐的新房成为了村内又一道靓丽的风景;村庄主干道以酥梨文化为主题进行了墙体彩绘,形成了“梨文化一条街”;全村自来水通户率达100%;地质灾害安置区新建住房全部采用无害化卫生厕所,确保了卫生厕所的普及;因地制宜打造规范化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独具特色的文明实践活动等等。 今后的研泥,继续以党建为引领,勇于担当、敢于作为,依托酥梨产业,融合三产,持续打造南山旅游最美的名片。 来源:太谷融媒体中心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