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灌浆期,“一粒定乾坤”到底说的是什么?

发布于 2021-09-01 08:05

在北方寒地水稻栽培过程中,对于水稻灌浆进度以及安全成熟期的判断,除了经验判断、生育进程诊断、习惯判断外,一直以来还有一种“一粒定乾坤”的说法。
不知最早是谁提出来的这个概念,说法好大气。 
那么,这么大气的说法会带给我们很多的疑问:比如“一粒定乾坤”有什么含义?有理论依据吗?又有什么样的生产指导意义
这就是今天要和朋友们交流的内容。

、“一粒定乾坤”的科学依据

1、开花顺序

(1)同一株开花顺序

水稻首先是主茎开花,然后是分蘖依次开花。

(2)同一穗开花顺序

在同一个穗上,自上部枝梗依次向下开花。

(3)同一枝梗开花顺序

在一个枝梗上,顶端第一个小穗先开花,然后由基部向上顺序开放,而以顶端第二个小穗开放最迟。 

所以,底部枝梗上端第二个小穗,开花最晚,我们姑且把它叫做水稻的“乾坤粒”吧。

2、灌浆顺序

(1)水稻灌浆顺序和开花顺序相同。

(2)先开的花叫强势花,后开的花叫弱势花。

因此,当营养条件不足时,穗下部的弱势花容易灌浆不足,形成空瘪粒。

下部枝梗倒数第二个花开花最晚,灌浆也最迟,形成空瘪粒的几率也最大。

二、判断水稻灌浆程度的方法

1、生育进程法

水稻齐穗后25天左右鲜重达到最大,35天左右干重达到最大,45天左右进入完熟期。

2、经验诊断法

通常8月1日左右齐穗,9月1-5日左右蜡熟末期,9月15-20日左右安全成熟。

前两种判断方法,规律性虽然很强,但受外界温度以及栽培条件的影响,稻农还要做相应调整。

3、习惯诊断法

 我们通常都知道,底下枝梗上粮晚,而且上粮慢,成熟度好与不好,要看稻穗底部,可是,我们往往忽略了一个细节问题,那就是“乾坤粒”的存在,它才是最准确的。

4、“乾坤粒”识别法

细心的朋友会发现,当我们到田间判断水稻成熟度的时候,发现一些有经验的稻农或者老师,拿起一个穗,并没有先捏最底下的稻谷,而是捏捏底下几个枝梗的尖端,然后,就给出了结论,原因就在于此。

 这就是民间流传的“一粒定乾坤”,用来判断水稻成熟度,准确程度会更高。

 三、“乾坤粒”的田间指导意义

 1、对于采用机械直收农户,为了达到稻谷含水量要求,“乾坤粒”特性可以作为打催枯剂的一个参考指标。

2、对于提前卖粮的农户,可以通过“乾坤粒”的成熟度,预估水稻产量的影响。

3、对于计划轻霜后收获的水稻,没有什么特别的指导意义。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