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得糖尿病,什么样的人容易得糖尿病?
发布于 2021-09-01 09:04
认识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种由于机体在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下,出现胰岛功能减退,人体的血糖调节能力受到损害,导致长期血糖过高。
胰岛素来源于胰腺的胰岛β细胞,释放入血液中。在体内的作用非常广泛,主要是降低血糖,一旦减少或不能发挥作用,会发生糖尿病。
糖尿病常见症状
“三多一少”症状
多食、多饮、多尿及体重下降。多见于1型糖尿病。
![](https://weixin.aisoutu.com/cunchu4/4/2021-09-01/4_16304605013934.png)
疲乏无力,肥胖
多见于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发病前常有肥胖,若得不到及时诊断,体重会逐渐下降。
![](https://weixin.aisoutu.com/cunchu4/4/2021-09-01/4_16304665431314.png)
糖尿病病因
1.遗传因素
1型或2型糖尿病均存在明显的遗传异质性。糖尿病存在家族发病倾向,1/4~1/2患者有糖尿病家族史。
2.环境因素
进食过多,体力活动减少导致的肥胖是2型糖尿病最主要的环境因素,使具有2型糖尿病遗传易感性的个体容易发病。
糖尿病的健康管理
确诊是糖尿病的患者,需要不断监测,并遵医嘱认真服药,仔细观察,随时反馈。
血糖监测很重要,因为患者常没有身体不适感觉,如果随意停止治疗,不再监测血糖,发生严重不适才发现并发症出现,为时已晚。
合理饮食:避免暴饮暴食,特别是不要一次进食大量高脂肪、高蛋白质食物。
适当运动:可选择散步、慢跑、太极、瑜伽、骑车、游泳等中低强度有氧运动,每周至少运动5天,每次运动30分钟左右。
睡眠和休息:充足有规律的睡眠和休息,建议每天睡眠8小时以上。
控制食盐摄入:每日不超过6克。高血压或有肾病的应低于3克。
戒烟戒酒。
如何预防糖尿病
有一些危险因素可以通过改变生活方式,避免得病或病情加重:
1、养成良好饮食习惯。规律饮食,避免暴饮暴食,少饮酒。
2、保持健康体重:肥胖或超重的糖尿病前期人群应注意减重。
3、适当运动,避免久坐不动。
4、积极控制高血脂、高血压。
5、有家族病史的人群,建议每年进行一次血糖检测。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