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问拙答 | 高考佛事有效果吗?法师病入膏肓还执着佛事对吗?
发布于 2021-09-02 06:16
问
# 巧 问 拙 答 #
师父,有一个问题我想不明白。关于XX法师的事情。师父年年做大型的高考佛事呀,她带的小孩XX成绩却很差,她自己又很执着于这个小孩的成绩。这不是活生生的打脸吗?我无法理解。
这样的佛事真的有用吗?
如果没用,那为何还坚持让大众过来做。如果有用,那她带的小孩为何成绩很差?
我昨晚上忽然想到了这个问题,很迷茫!
实在想不明白,这是为什么呀。
答
# 巧 问 拙 答 #
如理如法的做佛事肯定是有利益的,至于利益之大小、见效之迟速受很多方面的影响,比如主法人的修为、主法人与功德主的因缘、功德主自己的诚心与福报……《地藏经》就说诵经回向功德七分之中一分归亡者,六分归念诵者,同理可知做佛事功德主肯定有利益。
但做经忏佛事更多的是跟众生结佛缘,众生从中很难得到佛法的真实利益,因为一般来做佛事的功德主都是求人天福报,从发心来说就不是求解脱、求成佛,又解脱的修行方法从根本上来说无非二种——圣道是般若智慧、净土是念佛往生。
寺院和法师热衷于做佛事,虽然有各种各样的因缘,大抵多是因为佛事是当今寺院经济来源的重中之重。之所以乐此不疲,无非是因为无了生死之心,《华严经》云:
忘失菩提心修诸功德,是为魔业。
菩提心即是上求佛道、下化众生,若一味以佛事与众生结缘为化度,而不忖思自己之解脱,非是菩提心,是为无道心。若人无道心,则出家不过是“搬家”而已,建庙如买房、收徒如养子、佛事如打工……虽披袈裟,实为俗人。
古人说:“书到今生读已迟”,各人有各人宿世的因缘福报,非是祈福无用。其实她不必太执着于小孩子的成绩,古人言“吾人读书乃为进德、修业二事”,通过读书而明白做人的道理、提升自己的德行,同时学得一技之长在社会能够立足,单论在校成绩是不可取的。何况,寺院出身的小孩子在世间读书学习,如何面对同学的眼光、如何面对三观的冲突、如何调整身心健康……相比较世俗的小孩要更难,这些可能是她更应该关心的问题。
我与她仅一面之缘,不太了解,但她病入膏肓还放不下佛事、放不下寺院、放不下小孩,还不肯死心念佛求往生,固然是生死心不切,也有可能是学佛太空,未落在实处。所谓学佛太空,就是眼高手低,讲起来般若性空头头是道——生死一如,烦恼即涅槃,实则大命将终事事放不下,人人舍不得。又可能是受所谓“人间佛教”思想影响,只以为做佛教事业、做人天善法即是佛法的全部。一般来说,学佛不肯念佛求往生,大抵不出三种情况——生死心不切乃至以佛法为学术知识、自命过高学佛太空无真实修证、以佛教事业人天善法为佛法全部。
佛法之中所谓脱俗,非是泡泡茶、弹弹琴、烧烧香、写写字……那不过是慧业文人的“雅致”罢了,都市所谓“小资学佛”而已。佛法之“脱俗”是要出离三界解脱生死,心心念念系于此,即是脱俗之人。
印光大师言“学佛之人当把死字刻在额头”,可惜这世上多少人是死到临头,依然不思回头念佛。只能说她出家为僧不过是宿世善根今生缘熟,是有痴福而非具智慧,故今生为僧亦仅在佛门结缘积福,但做未来世得度之远因罢了。
若她真有大福报、大因缘,命终得人助念而得往生的话,可谓不枉此生。就目前来看,难之又难,以她素无信向亦不结净土之缘故。
问
# 巧 问 拙 答 #
师父,你解说的太妙了。完全解了我的迷茫,非常有道理。
我今天下午陪朋友去了XXX寺,看到她瘦弱的身体在忙忙碌碌,寺院里在做大型佛事,人很多。在雨中,我心生悲心,她的时间越来越短了,还不赶紧念南无阿弥陀佛,时间来不及了。我替她着急,也没用。她乐此不疲在忙忙碌碌……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