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健康科普】公共营养师|基因有记忆性吗

发布于 2021-09-02 07:24

公共营养师报名考试
公共营养师报名,提供公共营养师证书报名培训考试服务,公共营养师报考备考指南,公共营养师报名条件2021最新规定,公共营养师报名官网入口,公共营养师培训资格证辅导,人社部卫健委中国营养学会公共营养师证报考时间条件。
526篇原创内容

最近的发现表明,DNA也会像人类一样,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得健忘。

 

人们怀疑父亲的生育年龄过大会导致孩子的大脑发育异常,并因此开展了大量的相关研究。在出生之前,女性的卵子就已经在卵巢中产生;而男性在青春期之后才会产生一批又一批精子。随着青春期来临,精原细胞(产生功能完整的精子的前体)每年大约分裂23次。每次分裂都很重要,因为在分裂过程中,精原细胞不仅要精准地复制30亿个DNA代码“字母”,还要复制所有的表观遗传标记。这些标记负责让DNA记住:面对一定的养分和激素信号,哪些基因应该启动,哪些基因应该休眠。这是一系列相互协调的功能,对于孩子未来的成长和健康至关重要。

 

尽管大量“校对”酶的存在保证了DNA复制近乎完美的精准度,但无法保证表观遗传标记也能实现精准复制。最新研究表明,相对于基因(DNA)突变,环境因素对表观遗传标记复制的精准度的影响更大一些。换言之,如果一位男士构建基因标记的原材料不足,在生成那批精子时标记就会表现异常。不幸的是,未经纠正的错误会随着男性年龄的增长而逐渐累积。那些年龄较大、标记异常率较高的男性生育的孩子更容易患孤独症、双相障碍和精神分裂症。

 

 

众所周知,孕妇缺乏叶酸会导致小儿神经管畸形,某些营养物质水平过低可能会导致DNA复制错误增多。

当下有些营养结论或者研究结果和医学固有的理论可能存在争议,我们不能一刀切说谁对谁错,世界上本来就没有绝对的对错之分。我们对于食品食物营养的研究要建立在调查的基础上,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嘛。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学习营养不紧要学习知识,还要会结合当地实际食材,个人体质和疾病家族史,遗传史以及平时家庭的饮食习惯去做营养调整或者调理。很多考生把学习营养和健康知识固化了,死板了,不能这样,一定要辩证的看,从不同视角,你可能就会找到答案。

卫健教育中心
致力于搭建卫生健康人才学习和交流平台,建设全方位实用型的专业人才队伍,打造卫生健康产业骨干和卓越人才培养基地,为卫生健康产业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与智力支撑。
227篇原创内容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