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在徽州坊间的手作老月饼,入口难忘

发布于 2021-09-02 13:03


又一年中秋临近,在外漂泊的游子盼着假期回家团圆。
其实是想回到小时候,中秋和心里的那些人赏月吃饼。

大概只有在中国,人们会因为团圆和相聚,拜月拜出了感情,创造出了月饼这样的时节食物。

在中秋,团圆人靠这份甜黏住幸福,浪子则依靠糖分辗转全身的血液来化解惆怅。
它没有什么花纹,朴素的表面浑圆,边缘烤得焦黑如同月亮表面的自然肌理一般。

PS:现烤现发,支持指定日期烤制发货~

它出生在安定繁华富足的唐宋,朴素纯粹的它经过古人挑剔的味蕾审核,年年岁岁的中秋,它任旧是徽州的主角。
至今,月饼还在坚持最原始的手作面粉和白糖揉得劲道,包入饱满的芝麻桂花陈皮果仁,经过炭火烘烤之后香气四溢清雅干净不变,回忆只增不减。


在这个被快餐文化充斥的钢铁森林里,太多人为了保持身体的完美比例而减少糖分的摄入,每次到中秋吐槽大军们常说的一句就是太甜了。
这个酥饼纯手工烤制而成,它的甜是自然植物纯粹的甜,从第二口开始,你会上瘾。


婺源流传至今的中秋食品便是酥月,它是婺源的特色食品,周边县城也是鲜有的,婺源酥月以浙源酥月为佳
【立即购买↑】


婺源的油菜花海是中国四大油菜花海之一,被赞誉为天上人间。

世界级摄影基地,婺源田园风光的经典代表。

孕育出的菜籽油也是当地的特产之一。


江西出产黑芝麻历史悠久,自唐朝起即有种植,且早就名扬海内外。

据史料记载,“古饶州府(今婺源属上饶)盛产芝麻,以其颗粒大、饱满、纯黑而有光泽驰名中外“。

九蒸九晒芝麻丸的芝麻大都出自江西。


婺源还盛产山茶油,非遗土法压榨,山茶果常年在连绵叠嶂的群山之中天然孕育。
经云滋雾养,饱含日月之精华、天地之灵气,生长周期长达十三个月之久,婺源民间有“抱子怀胎”(花果同株)之说。

素有“东方橄榄油”、“长寿油”之称。

【立即购买↑】


查师傅和詹师傅是以前供销社的糕饼工,都已经做了40多年的酥月,也是酥月制作技艺的非遗传承人。
他们制作的酥月地道又美味,香酥清爽不黏牙,一天要做几百斤“酥月”,月饼不仅销售周边村民,附近县市顾客也慕名而来。

“黑馅肚,蜡黄皮,上刀山,下火海”是酥月的制作秘籍。

馅料以炒熟碾碎的芝麻和白砂糖为主,伴以桂花、金橘、花生仁点缀其中用揉好的面裹着拌好的馅,再用模具压成饼状,烧柴火烤制出酥月的地道美味。(俗称“黑馅肚”)

师傅需要将面粉放进木制饭甑里蒸熟,老师傅用手揉面揉制的面团,加入鸡蛋,或使用传统菜籽油,或使用芝麻油,抑或是更加珍贵的的野生山茶油,做成酥月的饼皮。(俗称“蜡黄皮”)

(将制作好的酥皮及馅料分割好,俗称“上刀山”)

酥月饼不光材料要好,还要烘焙得好,这也是考验查师傅的手工技艺。

伙房有一个专门用来烘烤月饼的炉灶,炉膛里是硬木炭火,不能有点烟味,不然烘烤出来的月饼就有股烟熏味,影响了月饼的口感。


炉灶上方用铁链吊着一口平底大锅,等锅热后,往锅里抹点油,把做好的酥月饼放入锅中,微火烘焙。
烘焙酥月饼是要细心,炭火不能太大,不然外焦而内部却没有熟透。

(将制作好的“酥月”放入炭炉中,俗称“下火海”)
随着温度的逐渐升高,锅里的酥月饼也逐渐由玉白色变成了金黄色。
当酥月饼一面烤好以后,把平底锅移到边上,用铲子逐一翻个,再烘焙另一面,直至完全烤好为止。
【立即购买↑】


工业化之后食物花纹越来越“精美”,馅料也是越来越丰富,为了价格加码,甚至连鲍鱼也用了起来,还好在这里,月饼还在坚持最原始的手作。
 

油透过油纸漫溢出来,芝麻的香味顺着鼻端一路沁到肺里。


它没有什么花纹,平实的表面浑圆,就像那天上的月亮一样,边缘烤得焦黑,像美人生气的嗔怪,这美人微胖,嗔怪就显得格外有韵味地性感。
最奇妙的是那口金桔,我每回切开一小块放在嘴里,最期待的就是突然咬到它,小小的一点,在唇齿里却突然爆发出奇异的清香,化解了所有甜腻和油分

制作酥月没有任何神秘的仪式,不过是道道工序的用心,原材料的实诚,与技艺经验的熟稔。

从选料到烘培,历经道道工序,每一个环节都将古老传承的酥月工艺,体现得淋漓尽致。
选用当下环保的瓦楞纸与棉麻布的包装节约复古,用后的素布也可以作为桌席重复使用。

中秋将至,这一份酥月,无论自食亦或送礼,都是优质选择。
柴炉烘烤,现烤现发的诚意酥月
支持指定日期烤制发货
现在下单,粉丝6.5折特惠
菜油香500g*2盒,108元
麻油香500g*2盒,128元
茶油香500g*2盒,148元
【立即购买↑】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