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环保声音 |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生态环境厅厅长徐恒秋谈收官战:保持战略定力我们有必胜信心

发布于 2021-09-06 11:27

“我们一定能打赢污染污染防治攻坚战,对此,我信心满满。”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生态环境厅厅长徐恒秋接受记者访问时,对打赢污染防治收官战表达了坚定的信心。

这一信心不无理由。2020年1-4月,安徽全省地表水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为80.2%,好于年度考核目标5.7个百分点,同比提高3.1个百分点;14个未达标城市PM2.5平均浓度为51.6微克/立方米,较去年同期下降了23.7%;全省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82.9%,比去年同期提高了14.2个百分点。

开局良好,如何将胜局定格在最后一刻?安徽省面临哪些挑战,将如何创新举措呢?



打通基层污染防治攻坚战“最后一公里”

当前,安徽省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上下齐心,省直部门合力攻坚。各地各部门认真履行“管发展、管生产、管行业必须管环保”职责,部门联动、齐抓共管的氛围非常浓厚。省直54家单位积极参与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包保,单位负责人每季度赴包保地区开展现场督导,帮助协调解决实际困难和存在问题。

污染防治攻坚战要真正落实到实处,形成长效机制,最终是要靠基层人员执行到位。然而,一道客观难题却摆在眼前——乡镇生态环境问题点多面广、防控难度大、极容易反弹,且基层生态环境监管力量相对不足。

怎么破题?安徽省亳州市推进乡镇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站建设,充分体现了管理者的智慧。

去年5月,安徽省亳州市开始在全市各乡镇设置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站。工作站为乡镇政府所属事业单位,核定事业编制7名-10名,接受县区生态环境分局业务指导,负责乡镇生态环境日常管理工作。

“工作站主要承担乡镇里包括水、土壤、大气污染防治等日常工作。一旦工作人员发现问题,要第一时间向乡镇党委政府和县区生态环境分局报告,并协助乡镇落实好生态环境保护属地监管责任,整改突出问题。”徐恒秋介绍说。

乡镇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站有效补齐乡镇生态环境保护短板,奋力打通基层污染防治攻坚战“最后一公里”,为落实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基层责任打下坚实基础。这项创新性工作走在全国前列,得到了生态环境部原部长李干杰同志和安徽省委书记李锦斌同志的批示肯定。截至目前,全省16个市已有13个市共成立779个基层生态环境保护机构,核定专职环保岗位编制2646名。

徐恒秋指出,“没有一支环保铁军,就没有生态文明之花。”农村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村,它也有企业。不能总用老眼光、旧办法来管理农村生态环境。“用好基层队伍是安徽省打牢生态环境保护基础的重要举措、是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上台阶上水平的表现、是解决政策部署热在上层冷在基层的有效方法。”


强化闭环管理,发挥智慧监管效能

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污染源监管是基础性工作,意义重大。尽管生态环境系统机构改革正在加快推进,但基层依然存在人少事多、“忙不过来”“管不过来”的现象。因此,提高监管效能,对排污单位实施精准监管、智慧监管十分必要。

2019年以来,安徽省生态环境厅强力推进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设备安装、联网和运维监管“三个全覆盖”工作。符合自动监控设备安装条件的污染源全部纳入重点排污单位,要安装自动监控设备;安装的自动监控设备全部要与省市生态环境部门的自动监控平台联网;省生态环境厅委托第三方单位对所有安装的自动监控设备进行全覆盖巡检。

“2019年以来,安徽加快构建包括大数据中心在内的生态环境智慧监管体系,能够全面、及时、真实地掌握污染企业情况,为精准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和精准治污奠定坚实基础。”徐恒秋告诉记者。

安徽省生态环境大数据中心大大提高了监管效能,“在大数据平台上,能查看任一国控、省控等水体监测断面实时水质,查看全省范围内重点排污单位污染物实时排放情况。”

发现问题还要解决问题。安徽省生态环境厅建立了“随机抽取企业巡检、突出问题立即报告、突出问题跟踪督办”等制度。比如,每天早上8点半前,随机抽取污染源企业,与前一天监测数据日均值超标的污染源企业名单一起,发给各市生态环境部门以及第三方运维监管服务单位,要求现场巡检。若问题突出,检查人员立即报告,省厅将跟踪督办。

数据显示,2019年,生态环境部通报安徽省自动监测数据严重超标企业数分别为13家、10家、4家、10家,占当季度安装联网企业总数的比例分别为1.55%、1.17%、0.38%、0.48%。自动监测数据日均值连续超标企业由4月份的31家下降到12月份的13家,较运维监管工作开展初期大幅下降。

“目前,安徽省“十四五”生态环境信息化规划正在编制,未来物联网、区块链、5G、数字孪生城市、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手段都是我们努力的方向,用好信息化高质量高复用工具,助力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徐恒秋说。


坚持三个导向、力克三个偏差、做到三个保持

尽管2018-2019年,安徽省在污染防治攻坚战上势如破竹、捷报频传,但徐恒秋坦诚地说:“我们面临的‘旧账’仍然很多,安徽省仍处于新老环境问题交织的复杂阶段。”

科学研判、系统分析,因地制宜补短板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产业结构偏重、能源结构偏煤、交通运输结构不优的问题短期内难以改变,皖北城市未摆脱PM2.5污染的困扰,钢铁、水泥行业仍需挖潜改造,农业农村等污染防治需要加大力度……


为此,徐恒秋指出,要坚持三个导向。坚持问题导向,集中全部力量和有效资源攻坚克难,全力化解污染防治攻坚战工作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坚持目标导向,持之以恒、一步一步地朝着既定目标奋斗前行。坚持结果导向,“污染防治攻坚战干得好不好,要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来判断。”

要力克三个偏差。“要力克污染防治战是阶段性任务的狭隘思想,必须树立常态思维,久久为功”。力克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连战连捷的盲目乐观,要充分看到现实紧迫性。力克污染防治攻坚战推进过程中的形式主义。

要做到三个保持。保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的战略定力。保持不等不靠、竞进有为的精神状态。坚决克服“等一等、放一放、缓一缓”思想,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夙夜在公、竞进有为的精神状态攻坚克难污染防治硬骨头。保持从严从实、真抓真管的责任担当。“推动矛盾在一线解决、工作在一线协调、铁军在一线练就。”徐恒秋说。

来源:中国环境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