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呼声!江谭不止有江南,江北到底怎么干?
发布于 2021-09-07 12:39
本文作者是一位笔名为鸠江居士的普通市民。吴真作了一些修改和编辑。一家之言,欢迎讨论。
前言
随着无为县、沈巷镇行政区域划归芜湖市,真正意义上的跨江发展、拥江发展得以在地理上实现。未来的芜湖一定是以长江为中轴,形成东西通贯、南北便捷的立体交通网络,让两岸的经济、文化、商业相得益彰,成为名副其实的“江城”,走出镜湖时代,正式开启长江纪元。
面对这样的大机遇、大背景,城市的所有决策者、执行者和全体人民,都应该有大智慧、大魄力。力争用5-10年,给世人一个崭新、靓丽的新芜湖,让“长江巨埠、皖之中坚”的美名当之无愧。
但是,习惯意义上的江北(方向上应为西江),有大量广袤的农田耕地,但整个工业、三产基础薄弱,如何发展?
笔者认为,必须有机解决经济发展与资源消耗的矛盾,统筹协调生态保护和创新发展的思维,科学设计功能区划和要素禀赋的整合,这才是拥江发展是否能成功的关键。
农业区
我们能不能在沈巷镇自上而下规划一个10万亩(或者更大)的农业生态区?
在这个区域里,保留原有的河流、湖泊、山川、林地,规划农田与机耕路以及水利灌溉枢纽,大力发展种植业、畜牧业和水产养殖业。
种植业以机械化、规模化为主,通过鼓励、引导,将土地以租赁形式集中到种植大户手中。
畜牧业、养殖业则结合5G技术和数据传输,实现新技术背景下的自然放养和生态养殖。投资主体以行政扶持、政策引导、国资领投为先,吸引农户集体参加。构建一个自然景色优美、生态环境优越的农业原生态区。这将是拥江发展的第一步,也是传承自然和谐的根本。
在主题公园概念很流行的今天,我们可以把这个农业原生态区看作是一个以“回归自然、绿水青山”为主题的金山银山公园。以这个思路为主线,再往后进行延伸和拓展,就很容易得出整个江北乃至芜湖的发展脉 络:
在这个农业原生态区域里,将原有的村、镇全部撤销,统一管理。对村委会宅基地以及非农用地,进行统一的综合整治改造,成为新的农业用地。这样,可以置换出大量的农改非用地指标。
土地整治既可以获得农改非用地指标,又可以通过土地租赁、流转形式发展规模化农业,并能解放劳动力,同时也会产生较大的集中安置需求。
行政区
单凭政府投入,当然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建设方面的资金。这就需要我们站在以往经营城市的经验上,谋划新时代的乡村振兴和“经营市域”。
比如,我们能不能再在“农业原生态区”和江北产业集中区之间,规划建设一个行政核心区,这个区域应当包括而不限于集中安置区、行政办公区、商业配套区。这个区域往北是风景如画的农业原生态区,往南则是江北产业集中区。
这个区域建设的核心要点,一是快速凝聚人气。当然,先前提到的农业原生态区内的征迁农民的安置会解决这个问题。二是加快这一区域的城市化成型。三是提供区域发展必须的综合配套。四是提供资金来源。
比如,在这里,可以规划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具有独特建筑风格的小镇。这个小镇,既要有人居功能,还要有旅游功能。规划的实施,完全可以通过市场化运行,附加条件就是安置房建设。这是新时代的以地生财,只不过,这个财,是人民的财富。
工业区
工业,不论何时,都是城市、区域的核心。芜湖所处的区位和竞争,没有工业是不可能的。因此,在完成上述两个区域性规划后,必须提到如同鸡肋一般的江北产业集中区。
这个开发区目前已经划归芜湖管辖,但这种体制划转的重要性和管理优势尚未体现出来,其原因,人的因素应占多数,但本文暂不展开讨论。
笔者认为,一定要把江北集中区做成如同北交所那种高精专特的集聚区。产业选择一定要摒弃以往粗放式加工企业。附加值不高的企业不要,没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不要。暂时填不满,不要急,就空着。
土地资源的稀缺,在江南已经越来越制约工业经济发展了。因此江北的发展,一定不能重走过去搞招商的老路,臭鱼烂虾一网打尽,偌大的一个开发区,看似轰轰烈烈上百家企业,其实细数下来没几个拿得出手。原本可以租赁厂房的企业,却占了大量土地资源,做起了“二房东”。所谓“腾笼换鸟”,其实都是概念和骗子为主。
因此,发展工业,既要有决心、又要有耐心。既要有想法、又要有办法。可以把江北集中区的发展,和人民城市建设概念结合起来,在这里试点一些新的体制和机制,比如全民招商体制、新的奖励机制。但有一个原则,不搞遍地开花,只走精细化、节约化道路。所有的工业配套企业,尽可能的租赁厂房,不要动辄买地造房。大力发展高层工业厂房,促进工业化发展的可持续性。
水岸区
江城江城,最黄金的区域,自然就是滨江、临水的岸线和岸边。芜湖的长江北岸经济区是一个黄金区域。在当前的政治背景下,笔者理解这个区域的规划必须要慎之又慎,但不搞大开发不等于不开发,保护的目的更不是闲置、浪费。只要规划好、条件好,陆家嘴芜湖分嘴,并不是芜湖空想,而是芜湖梦想。
这个区域的功能定位应当广泛调研,并由沪、渝等地有过设计经验的设计机构来进行规划,以商业经济、金融中心以及总部经济区为主。按照功能定位要求成熟一块推出一块。
北岸经济区发展成功的基础,是农业生态区的全面建成、行政核心区的充分显现、工业集中区的效果初显。再加上几年时间整顿芜湖的亲商、营商环境,大力实现政务环境国际化、金融政策多样化,方始可能。这都需要久久为功,功成不必在我的决心。
作为一名百姓,只能随口胡诌。当然,我也知道,拥江发展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涉及到大量的难题,这些难题甚至是体系性的纠缠。但我想,只要要“身入”基层、“心到”基层,听真话、察真情,真研究问题、研究真问题,不能搞作秀式调研、盆景式调研、蜻蜓点水式调研。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总能找到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总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同志,您说是不是?
敏感话题,群内讨论
需要咨询,欢迎提出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