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辈说 】从北师到人大,学霸跨保到底有多会打算?

发布于 2021-09-07 22:58

目标确定

我一直以来都对当代文化尤其是流行文化比较感兴趣,其中折射出的传播机制、审美诉求、价值向度及社会心态都非常令我着迷,在本科生阶段申请的课题也是以当代民谣为研究对象的文化心态考察,一定程度上具有跨学科的要素。
因此,虽然我的专业是汉语言文学,备选方案却有两个:一是顺遂兴趣跨保至传播学专业,二是本专业保研,在本科生课题的所属方向(即文艺学)进一步探索。这两个备选方向确定于大三寒假。

目标细化

名学长


本校保研还是外校保研?

跨考学霸


外校保研——这并非由于我对本科环境缺乏认同感,而是我想知道在我熟悉的圈子外存在着怎样的可能性,而结果不管是无奈抑或惊喜,“未知”始终是一个充满诱惑的命题。而这就意味着保研难度和风险的增加,要为失败做好足够的思想准备。

名学长


如果保研失败退路在哪里?

跨考学霸


这个问题我也早早想好了退路,即申请去国外修读硕士,而事实上,如果不是为了尽可能地在经济独立前压缩教育成本,这本是我的第一选择。

名学长


各种选择的操作难度和成功概率是怎样的?

跨考学霸


整理思路可知眼前的三个选择:跨保至外校的传播学专业/原专业跨校保研/申请国外硕士,根据我当时所掌握的信息和自身条件,它们难度递减而概率递增。

复习过程

既然存在跨专业保研这一选项,我便在3月开始疯狂阅读传播学相关论著,很幸运,大众文化课题研究的基础不仅给了我理解这些论著的基本观点坐标,一部分著作更是直接重合,这无疑大大增加了我的吸收效率(书单可以私下找我要!)。

然而,作为一个成绩并不出彩的同学,我前五学期20+/160+的排名使我被各种传播学夏令营拒之门外。挫败过后加上考试周保研复习暂停,到了暑假我才全心投入对本专业保研的准备。

我先对各个学校的考试方式做了一番调查,发现他们绝大多数只对二级学科知识进行考察,采用大全科考试方式的只有北大和北师大,前者果断放弃,后者既然是我本校,也不做考虑。对于剩下的学校我又做了一个名单:

分为四类:撞大运能上的/跳一跳即可争取的/

               保底的/完全不能接受的。

那么自然可以确定对文艺学的复习方式了,:核心教材+背景知识+高校个性。核心教材即北大+北师大+复旦所出版的文艺学教材,这三种体系应对考试已经较为全面;背景知识即对于中外文学史的梳理,不能只去背诵文艺学理论。时间原因,这一部分复习只采用本校课程讲义;高校个性就是有针对性地看看老师们的论文,看看历年考研的题目来查漏补缺。

PS:自己收集考研题目比较麻烦,指路闲鱼,顺便多和卖家聊聊说不定就是上岸成功的学长学姐)。此时保研的正式排名开始公示,计算方式发生的变化使我进入了前十,我也开始陆续收到来自不同学校的考试通知。

考试过程

我参加了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和浙江大学三所学校的预推免考试,过程及试题不方便公开,暂且略过。还遇到了“要不要直博”的小插曲,最终艰难放弃。(详细过程欢迎来找我聊聊呀~)总之从3月开始,折腾到9月的时候已经对结果不抱任何希望,在考试结束回北京的高铁上,我强打精神考虑出国,失落到谷底的时候意外看到自己在人大的通过名单上。

常见问题

心态问题:时间紧迫和挫败感会让你怀疑自己或者把目标一再妥协。

首先,制定详细的复习计划,越详细越好,把进度细节都考虑到。

其次,给自己敲定可以接受的最差结果,一旦保研结果不能达到这个最低预期就果断转向(当然现实中面对的情况可能很复杂,决定权在你自己)。

再次,不要押宝在一个选择上,一定要事先想好失败后的退路(学神爸爸当我没说嗷,膜拜.jpg)

效率问题:复习量很大,背一遍忘一遍。

记忆方法就不说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式。先给自己明确复习范围,然后就这一范围能多看几遍就看几遍,能记住多少就记住多少,不必瞎琢磨有的没的。(最后一句很重要!!!!我太爱多想导致整个九月异常焦虑o(TヘTo))。

健康问题:疲惫和焦虑诱发的身体问题

制定每日任务量,介于平时效率和考试周效率之间即可,达成后尽情放松。成就感和规律性可以解决很多问题。

END

◆【前辈说】专业排名第二,六级592,成功上岸清华

【前辈说】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保研经验分享

◆【前辈说】双非逆袭北京外国语 ,保研是和自己的较量

【前辈说】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语言学专业保研经验分享

【前辈说】中国人民大学法本法硕研究生夏令营经验分享

【前辈说】人大金融学长和你谈谈保研准备的一二三四

保研真经
由全国名校保研成功的在校学长学姐们建立的一个分享保研经验的服务平台 真经在手 保研无忧 保研路上与你同行!
235篇原创内容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