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科技馆预约|百姓看变化:提升公共服务水平,让人民幸福感更强

发布于 2021-09-07 23:17

旅行景点攻略
提供预约景点门票信息、分享旅行美景、游玩攻略、特色美食、生活交友!

204座“城市书房”成为洛城文化新地标,92个“乐养居”为全市老人提供舒心养老环境,全市15分钟“阅读圈”“健身圈”“就医圈”“养老圈”基本形成……近年,我市不断加大公共服务领域投入,洛阳科技馆预约着力提升民生保障质量,为加快建设洛阳都市圈提供有力支撑。

7日,由市委宣传部主办的“百姓看变化 永远跟党走”系列活动举行公共服务专场。来自我市不同领域的20多名市民代表先后参观多个项目,亲身感受我市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围绕“七个有所”持续发力,积极实现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的闪亮成果。

公共教育培优,打造现代教育新高地

加快学前教育普及普惠,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打造优质特色高中教育,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做优做强高等教育,最终建成与副中心城市建设相匹配的现代教育体系,是我市积极推进“学有优教”的重点途径。

当日,观摩团首站来到洛龙区第一实验幼儿园,这里充满童趣的彩色建筑、科学丰富的课程设计、以及音体室、阅读室、美工室、国学室等一应俱全的配备,令许多代表耳目一新。

“没想到现在学前教育已经发展得这么先进,这家幼儿园坚持以游戏为主,能够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健康发展,让我感到十分新奇,也对公办教育充满信心。”目前在洛龙区工作的伊川姑娘张雨萌表示。

后续来到洛阳职业技术学院(伊滨校区),该院依托特色专业“文物修复与保护”打造的文物修复中心,拥有全国唯一一家“文物修复类”体验基地。眼看着在高精尖技术的加持下,一款款文物得以重见天日,不少代表啧啧称奇,不时向校方抛出问题。

“真正感受到洛阳文化背后的深厚内涵,作为洛阳人,我也想来这里重新学习。”曾从事旅游翻译工作的退休职工王妹婷表示。

该院校投入1200万元建成的生命科学与健康教育馆,同样激起代表们极大兴趣。

从事医疗卫生工作的代表邵鹏说:“未来健康洛阳的打造需要大量专业性人才,这里除了培养专业人才外,还能够为研学提供新载体,为都市圈建设提供新的助力。”

深入文化惠民,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

7日上午,伴随着鸟鸣花香,临水而建的兴洛湖城市书房迎来了一批新的客人。

沿着湖上廊道,观摩团陆续进入书房,相继被这座坐拥湖景的优美建筑“圈粉”。

“周围环境好,抬头就能看到湖面,我之前经常来这里学习,大家都很认真,特别有氛围。”自去年毕业后一直在备战招教考试的代表张亚利说。

为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自2017年起,我市全面推进城市书房建设,目前随着204座“城市书房”相继落地,全市“15分钟阅读圈”已基本形成。

在这次观摩中,正在加快建设的洛阳科技馆项目也博得代表们一致好评。

“造型和整体设计理念都让人很震撼,既能体现洛阳厚重的历史文化,又有十足科技感,让我对洛阳的认知更深了一层。”已来洛工作4个多月的“新洛阳人”苏加梁坦言。

“城市在进步,文明在发展,这些公共场馆的落成,能够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退休医生孙庭敏表示。

社会保障提质,让公共服务更有温度

实现“老有颐养”“弱有众扶”,让公共服务体系和救助更有温度,是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根植人民的基本遵循。

在洛龙区中原康城社区乐养居,代表们集体观摩了这里按照“邻里中心+乐养居”模式打造的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几位社区老人正在中心保健按摩室内接受按摩理疗的场景,引发不少代表的感触。

“这里环境好,设施齐全,服务到位,能够满足老年人需求。”洛阳理工学院退休教师白云克说。

一路走来,代表们深切感受到,近年我市持续加大公共服务领域投入力度,带着真诚质朴的民生情怀,让群众的所急、所需、所盼及时得到回应和解决。

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我市将继续深化提升公共服务体系,推动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高质量就业更加充分,全民受教育程度不断提升,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卫生健康体系更加完善,15分钟“阅读圈”“健身圈”“就医圈”“养老圈”等全面提质,社会治理效能显著提升,让人民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洛报融媒记者 陈曦 通讯员 随利芳 文/图)

巴佬圈;

图文转载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