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网师的文化是什么 | 在第六次每月例会上的总结发言

发布于 2021-09-08 05:13

转载 | 啃读者

作者 | 郝晓东

审核 | 李  勇

编辑 | 张明坤


刚才大家分别做了阐述,我谈几点看法。

新网师管理团队

核心成员的定位


我边听边想一个问题:作为新网师管理团队的核心成员,我们聚在一起是为了什么?
另外,大家是否思考过,网师学员的学习自主性从哪里来?为什么他们愿意在这里学习?
我想除了课程的品质之外,就是受到共同体当中榜样的感染。就像不少学员看到李利老师的批注之后,就开始跟着他学习批注;知道朱永新老师是五点起床学习之后,就也像他一样早起学习;看到李镇西老师见缝插针写作,也注意时间利用;看到郭筠筠、冯美娣、周娟等老师写“早安”,便也开始发朋友圈。她们之所以选择这样做,不是因为有什么规则,也不是因为想获得奖赏,根本的因素就是因为看到一批优秀的榜样那样做,便也想亦步亦趋地跟着去做而已。因此,作为网师核心成员,成为学员学习的榜样,跟学员一起学习,成长不停步让学员看到我们的成长所以,我再次提倡:我们讲师与学员都应参与打卡,如果不打卡,也可以像深圳的郭筠筠、内蒙的崔俊莲、陕西的许钰梅等老师一样在微信朋友圈写文章,你如果不愿意被所有人都看到,可以设置标签,比如说我的早安新网师就已经设置了只给新网师学员和少数朋友阅读。
总之,无论用什么方式,让自己处于学习状态
不论打卡是分析各种问题,我们要善于通过现象分析到问题的本质。我们要知道自己是谁,新网师是什么,要弄清楚这两个问题,首要的是理解新网师文化,然后用我们的语言、作品、行动、课程、作品等不断呈现。

新网师的文化


01
真诚

网师,不论是讲师还是学员,所有人的交流是平等充满真诚和善意的比如新学员刚入群,一次加不进来,就再给一次机会。“再给他一次机会就体现出了我们的真诚,我们的善意。

新网师想成就学员,不是为了限制学员,即使是限制也是为了成就。很多时候,如果内心真诚,说出的的语言、表达方式就不一样了。

总之,不虚伪,真诚对待每一名讲师、学员,无限相信每一名老师,就是新网师首要的文化。

02
公开

这一点,过去曾经做得好,现在慢慢做得不太够了,我们仿佛习惯了单独沟通而不是在公众平台交流。单独沟通有单独沟通的好处,但是如果一个组织当中都是单独说、私下说,而不能公开说的时候,是值得深思的?为什么我们不能公开说?尤其是为什么不能公开说彼此的不足?不能彼此去提醒对方?为什么不能?是在提防或担心什么吗?这些都是值得去思考的。

为什么要公开?因为信息不公开,不流通,管理成本就会非常高,彼此都处在一种猜测当中,都在揣测对方,怕得罪对方,这样我们就陷入了传统行政的弊端之中。刘润说:“公开表达意见和反馈,而不是在背后乱嚼舌根。这让所有人都能朝着一个目标前进,聚焦于把自己的事情做得更好。这也能大大减少中伤他人的行为,避免公司内部的勾心斗角……即时反馈,是获得进步最有效的办法。但是在传统的职场中,你往往很难获得即时反馈,越身处高位的人越难。而越身处高位的人反而越自大,因为以往的成功经验,让他越来越以为自己是绝对正确的。也因此,很容易上演一幕又一幕“皇帝的新装”。坦诚文化,完全规避了这种问题。”
所以,新网师中对各种问题的讨论,能公开的尽量在讲师群、教务群等公告平台交流,这样的话,就降低了沟通的成本,而且也是彼此真诚的一种表现。我特别希望大家能在公开的场合——比如微信群或教务群里——指出我工作中的不足,提出建议。这样的话,就有利于去创造一个公开和真诚的文化,我特别欢迎听到批评的声音,我也一直认为批评是一种善意,是一种真正的关心,如果不是关心,谁还去批评对方,况且我们也不是为了批评,而是为了把工作做得更好。

03

专业

首先网师日常工作的专业化在网师,每天都有大大小小的工作和事务,即使小到发一条通知也应当考虑到专业化。最近丽丽、孙红、小龙都在为一件事困惑,我们限制了学员的选课时间,但是限制期之后,又有学员要选课;再比如修改群名片的问题,学员自己不看通知,当我们把他出群去之后,他却会向我们申诉,追问为什么被出去了。遇到这种情况,有时避免不了生气抱怨:三番五次提醒了,是因为你不重视而没看见,却好像搞得是我们错了一样。
其实仔细追寻问题的根源,还是专业化不够。不妨换个角度思考“通知”的问题。现在,我经常要到拼多多或京东去购物,就会涉及到一些开发票或咨询的问题,大部分客服的回答就非常专业化或者说职业化,而很少能感觉到对方是带着负面情绪答复。我曾对学员说,不要把教务和组长当作客服人员,但是我们要学习客服的专业化和职业化这样做第一不会生气;第二按照流程去应对,节省了时间,减少了内耗。比如你问我要发票,我就给你复制开发票的相关信息;你问我通知在哪里,我复制通知给你。不管如何回答,温和而坚定,亲切而清晰……在网师呆的时间久了就会发现,其实学员的很多问题都是重复雷同的,这学期是这样,下学期也是这样。许多问题都是有共性的,渐渐地就会我们可分出很多类型,然后再对这些问题进行汇总,逐步汇总出一个问题库来。对方问一个问题,我们就让对方到问题库找答案。丰富问题库完善问题库也是网师很重要的一项工作。
当年我在海南带队支教的时候,就是这么做的。因为一学期换一批大学生,大学生遇到的很多问题都是相似的,带了几批之后,后面的大学生慢慢就很少提问了。为什么?因为我已经把绝大部分问题都归纳进《一册通》里,一旦有学生提出问题,我就回复“请读《一册通》”。如果又发现了一个特殊的新问题,我就把它继续完善、充实到《一册通》中。所以,到最后就不提问了,其实也不是没有问题,是我不需要单独回答。当然,新网师的工作与我原来的带队工作还有些差异,只是提供一个思路供大家参考。
其次制度专业化。刚才小龙也谈到制度完善的问题,再以发选课通知这件事为例子,按理说之前已经发了选课截止日期,既然是课程截止日期,之后就不允许再选课,但为什么还要再次开放呢?看似简单的规则背后,其实蕴含着这样几个值得思考的问题:第一,我们培训时有没有告知学员选课只有一次机会;第二,有没有告知学员截止日期之后就不能再选课了;第三,我们的通知是不是让每个学员都看到了,毕竟发出去”还不等于“被看到”。因为这些没有考虑大,所以增加了再次选课的机会。以后关于选课要告知有两次机会,第二次通知要每天发一下,如果没有看到那就是学员的责任。另外,《一册通》上要充实相关选课的内容,对学员要不断提醒,以此表达真诚和善意。当然我只是提供这样一个思路,具体的问题,我们还要具体去思考,最后呈现在制度中。
再次课程专业化。本学期,小龙要统计好每个课程每次授课的实时参与率,每个课程的作业提交率,而且每月针对这个问题再组织一次讲师例会研讨,要用数据说话用事实来证明课程的专业性还表现在要注重案例化,特别是马增信老师讲的教育学理论,如果对一线教师就理论来谈理论,效果肯定不好。教育学课程中一个主要知识点是怀特海的三阶段理论,提出案例,让学员运用理论分析案例,这也是专业性的表现。
小龙讲授后现代课程观课程,如果没有案例,单纯去读书,很多老师会掉队的。我建议《后现代课程观》没必要逐章逐页全部读完,只要提炼出关键章节、核心知识,也要结合案例来理解,让学员感到实用,感到对现实工作有启发,就是最好的课程了。
专业性还表现在打卡上。很多老师说没有时间打卡。这是借口,重要的事总有时间,不重要的事总有借口。不打卡的主要原因是没有卷入到学习中,学习没有真正发生,没有发生有意义的学习。讲师没有将学员带入到学习当中,学员一是学不懂,二是不感兴趣。试想线下共读期间,许多老师写得文章多,主要是因为学习发生了。所以,学员之所以不打卡,原因有多种,但主要是没有让他们品尝到知识的芬芳。
目前我经常思考的是这个问题:网师的项目越来越多,但整体学习的有效性、网师的品质到底提升了多少呢?对于提升新网师的内涵质量,究竟发挥多大作用?其实,新网师最关键的就是课程的品质,比如我们对有的专家讲座喜欢三番五次听?是因为讲座有干货。所以一周观察写出来后要对别人有启发,哪怕一段话、一句话能有启发也好

04

卓越
卓越的品质是靠做事体现出来的。比如网师的《一册通》设计版式,对新学员很有冲击力,很多时候,就是因为我们认真,对方才不敢怠慢;就是因为我们有品质,对方才认真。

05

创造
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打破原有的思维。小龙现在又做了一个网师外脑的项目,这项工作就很有创造性。对工作,一方面要用常规方式来做,另外一方面要创造性做。
事情就是这个事情,但做的方式不同,效果就不同,要努力打破原有的思维,明白限制工作效果的不是平台,不是他人是自己的思维。比如附属学校团队,下一步最关键的是要找对能做课程项目的人,以终为始,一开始,就有一个让彼此清晰知晓的项目整体规划。比如要求谁来参加,参加的人应该有什么条件,准备怎么做,做了之后会有什么效果等,都需要有一个完整的规划。没有规划,就很难有创造性和卓越的品质。要像做科研项目一样,对每一个细节都要做精心计划,如此就不会导致虎头蛇尾,草草收场。一次草率就给别人留下不好的印象,从而失去信任了。
总之,网师的学习一定要充满意义,充满活力。如果按照体制内的方式按部就班发通知、考核、监督、评比,只会增加大家的烦恼。而要做到有意义,就要让学习与自己的生活、自己的生命和工作联系起来。

新网师管理团队

核心成员工作目的


今天我所谈的可能也较为抽象一些,是想让大家避免仅仅就现象谈现象,而要多思考深层次的问题。
比如说前段时间我们评选榜样学员的事情,为什么要一学期评选一次优秀学员?如果不理解深层次目的,那么虽然评选出来榜样了,但目的并没有达到。目标和目的是不一样的评选优秀学员是目标,但不是目的,目的激发每个老师的学习积极性在评选过程当中激发学员的积极性,就要让学员了解评选的规则,就要让大家看到这些榜样学员是如何学习的是,当身边的人成为了榜样时,大家就会产生向榜样学习的愿望,这才是评选的根本目的。如果只是让每个组长推荐回几个人来,仿佛鬼子进村儿一样悄悄地就把人选了出来,大家都还不知道评选结果已经揭晓,评选出的人也不知道是谁,或者知道名字也不知道事迹,这就达不到我们的目的。所以对待任何工作都应该要知道它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我在想,大家做这所有的事情,一分钱的工资不挣,要求却还那么高,究竟是为了什么?目的在于通过做事提升思维能力。这种思维能力对于教育教学、管理团队,都是可以迁移的
关于博雅讲堂的问题?不是钱的问题,不是说参与人数少的问题,而是在组织的过程当中,缺乏规划,缺乏一个完整详细的规划。大家可以看一本书,叫《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中就提到以终为始的观点。如果没有一个从前到后每个细节的完整规划,事情推进中,很难尽如人意。所以在网师,但凡不成熟的就不草率发出通知,一旦准备做,就要朝向高品质。如果做不好不如不做。
王辉霞老师的英语研课也是这样的思维,我们不能一直是研课,而是要研问题。课堂教学的内涵很丰富,比如语文教学,既有文本解读,也有目标制定;既有语文要素,还有文化意蕴。再比如说我现在研究教师专业发展,我的论文题目就不能说是教师专业发展研究,因为教师专业发展里面的东西很多,有专业能力、专业知识、专业动机;有职业规划、生涯规划;有自主发展、共同体发展;有专业发展的路径,有专业发展的模式,有专业发展的阶段,有专业发展的类型等等。所以,你就要知道你聚焦什么做研究,要准确定位自己的研究比如说要在滑县开一次英语理想课堂研讨,主题不能是英语理想课堂”,这显然就不够。所以,要再去细化,再去聚焦。我们知道,凡是称之为专家都是擅长一个方面的。刘热生就研究五维教学,陈静静就研究学习共同体。对自己的专业领域进行细化,也是专业化的表现。
今晚初步谈这些,供大家参考。不妥之处,多多批评指正。

相关推荐

早安,新网师(357-363)| 如何让工作更有成就

◆沈磊:反教育内卷的方式之一,是让家庭回归儿童生活化的场所

俞敏洪:家庭教育最重要的是人品教育

明早五点不见不散
◆  ◆  ◆  ◆  ◆  
投稿邮箱:xinwangshiwxgzh@163.com
投稿请附上个人简介和照片
新网师寒暑假发布招生简章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