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海合作区到底是个什么区?

发布于 2021-09-08 13:41


这两天前海扩容的新闻在深圳引发了一波舆论热点。扩区政策在民间讨论了三年之后终于落地,在所有深圳人的意料之中,也并无惊喜。那深圳人每次有点风吹草动的就在讨论前海是讨论了个寂寞吗?也不是。
主要就在于前海真的很重要。那就要聊聊它为什么重要。

前海,这块从14.9平方公里扩大到120平方公里的区域距今已经开发了11年。这块地在深圳市委市政府的文件里的定位就有4种。什么前海合作区、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前海自贸区、前海湾保税港区。媒体报道中的称谓就更多了,现代服务业体制机制创新区,现代服务发展集聚区,香港与内地紧密合作的先导区,珠三角地区产业升级的引领区。坊间还曾经流传过要成立前海新区。
那要搞清楚前海合作区到底是个什么区,就要搞清楚这块地是要干嘛的。
从政府规划层面,曾经有上中下三个不同层次的设想。


首先,最低层次目标是,深圳西部以承载服务业总部为主的现代化新城区。
这事翻译过来就是,以服务业为主的一个新城区。深圳这地方原本不大,经过30多年开发,土地基本上占没了。接下来再要发展,怎么办?那我们就在临海的地方填一块地出来吧。前海扩容前的15平方公里左右的土地,是深圳市政府想尽各种办法保留下来的整块可开发土地。
深圳的产业,从改开初期的加工制造做到前端的研发设计。1900平方公里承载了1770万人的一块土地,要做什么才能让大家最大限度的发财致富?政府瞄准了服务业。给内地其他公司做做投融资、研发、设计、咨询,用不了多少土地,却能产生大量的GDP。这是最低层次的设想。
如果前海止步于这个层次,最多只有行业内的人讨论这块地方。连多数的深圳人都没必要关心它。
那除了这个,它还能做什么?


中级目标是,深港服务业合作和双城融合的先导示范区。
香港和深圳历来就买卖频繁,经济联系紧密。但与此同时双方却有着截然不同的制度。简单来说,就是“买卖要做,而规矩不一样。怎么办?按谁的来?”在这个问题上,大家就要相互做一部分妥协,你让一步,我让一步,大家商量出一个折中的办法来试试。
尝试这事总是先从小范围开始的,不可能上来就大范围铺开,那出了乱子处理成本太大。于是,要先划个片,在这先试试。先划的这个片就是前海。香港人在这可以按照香港人的规矩交税,个税、营业税之类的都可以降低,香港人就愿意来这先试试。如果在做生意过程中又遇到了纠纷,那也可以把一些香港的法律条文和规则引到这来试试,给香港企业处理纠纷。林林总总的,很多香港的规矩就逐渐引入过来了。大家磨合的过程中,就产生了一批新制度、新法律、新规则。这些规则和制度不完全属于社会主义中国,也不完全是资本主义的香港。而在经济实操过程中,产生的这些新制度、新规则就是“深化的改革”和“创新的制度”。当然,这些不能动摇国家的根本,只是经济过程中的新尝试。
如果香港人来这把生意做起来了,也可以逐步把生意扩展到别的地方。深圳的南山区、福田区、光明区,甚至于广州南沙、珠海、中山。大湾区融合也就自动实现了。这是它的第二个功能。


 
第三层次目标,也是它的最高目标是改革创新试验区。
这个就厉害了。为深圳探路,为全国探路,或者更有想象力一些,可以为全世界探路。套用鲁迅先生的话就是“这世界上原本没有深圳,给中国试新路试的多了就有了深圳。
 深圳建市40年,无日不新,无路不新。这是全国最没有历史包袱的地方,自然就最好尝试新的东西。税收新办法、融资新办法、道路交通新办法甚至于法律新条文,没人做过的,先在这试试。行了再推去别的地方,不行那就止步于此。在这里就把失败的成本和风险控制住。
还是回去原来的那个逻辑,尝试这事总是先从小范围开始的。当年小平划圈的时候,深圳还很小。现在这圈越来越大,政策改动动辄涉及上百亿的产业,上万人的饭碗。现在深圳也需要一个更小的圈来做这件事,前海也正好承担这部分职能。改开40年,我们学着欧美人走过的路,做事的样子,借鉴了很多他们的经验。而现在,在能追的方面基本都追的差不多了,不能学的,也学不来。那前面的路要怎么走?该自己摸索了。深圳为全国探路,前海为深圳探路。如果探出了新办法,全世界没有过的,那就是给全世界探路。
 

    那前海和香港是什么关系?
我们初中时候在学校学过一个高级词叫“扬弃”,用它来形容前海和香港的关系比较适合。简单来说就是,前海要学香港,但前海绝不是香港。要学的,是香港的先进经验。服务业的专业细致,法纪法规的完备和职业人士的服务精神。但香港的毛病绝不能学到这来。大房地产商垄断经营谋利、国际资本随意进出做空,都是大家在前海所不希望看到的。所以大家看到的前海的规划动辄都是十年以上的长期规划。因为这事短期就要坏事。香港的很多毛病的根源就在于放任资本的急功近利。
前海一度也有这个毛病。只有一纸规划,就先来一票房地产企业以各种形式圈地。当业主,收租,把楼价炒高,然后转手卖。前海一带的住宅一度高涨到了20w一平米。今年以来,政府已经在逐步堵漏洞、纠偏差。真正引入有价值的企业,然后帮他们减税、减少中间环节,打通上下游。让企业在这里不断的把自己的服务迭代升级。真正走上一条服务业升级的路。
 
特殊的“前海”
定位的特殊决定了前海在体制上注定要特殊,注定要不断创新管理制度。
前海这块地方本身跨南山区、宝安区,其本身又有个政府管理机构-前海管理局。这三者之间有重叠交叉,有合作,也有分割。未来肯定要实行行政区和经济区适度分离。这意思大概相当于公司的拥有权和管理权的分割。股东是公司所有者,但不负责经营。而管理层负责经营而并不拥有公司的大头股权。这也是现在全国范围内探索新区开发的热门做法。比如深汕合作区、成都东部新区都是这样。
这样的做法有个好处,把好公司好资源交给能干的人、专业的人打理,让人尽其才、地尽其利,把效益做到最大。然后大家分,也都能分的更多。如果死守着谁的公司谁经营,那慢慢那些不会经营的“败家二代”就只好把这个项目做死,或者把公司卖掉。那就白瞎了这个好项目。
现在前海的经营也借鉴了这个思路,引入了一些企业的做法。前海管理局除了本身设立了类似政府各部门的内设处室之外,还分别成立三大控股公司。其中投资公司是基建开发的主体;金融公司主要负责前海金融业务投资,包括投资金融项目,参股金融机构,发行境外债券等关联业务;联控公司就做物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细致工作。指引企业怎么注册,怎么联络内地的投融资机构,甚至告诉香港人怎么在内地申请保障房,还要负责他们的爱国教育。这两年,随着三大公司业务拓展越来越多,这些公司又下设多家子公司、孙公司。服务也是越来越细致了。
目前前海的基建已经基本完成,未来主要的工作会变成运营。届时,这些公司的业务还会进一步优化升级。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