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一成员不跟欧盟玩了:我们有中俄疫苗,甚至足够民众打第三剂,美国欲撇开俄罗斯,强迫中国签不平等条约,构建独立的核军控体系!

发布于 2021-09-12 05:48

一,欧盟一成员不跟欧盟玩了:我们有中俄疫苗,甚至足够民众打第三剂
     匈牙利总理府部长古亚什·盖尔盖伊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目前匈牙利拥有足够的疫苗储备,因此无意参加下一轮欧盟新冠疫苗集中采购计划。匈牙利现在用的主要是中俄两国的疫苗,还订购了欧美的疫苗,储备量非常充足。用盖尔盖伊的话来说,匈牙利储备的疫苗甚至足够为民众接种第三剂。


欧盟的新冠疫苗集中采购计划令人一言难尽,现在可以说已经完全失败了。欧盟审批的新冠疫苗,带有明显的政治色彩,只批准了欧美国家的疫苗。而欧美能够拿出疫苗的国家,也只有美国和英国,由于英国脱欧,辉瑞疫苗的主导权又掌握在美国手里,欧盟成员当中没人能够拿出自己的疫苗,只能抱怨美国囤积疫苗,指责英国不按时交货。
     在疫苗接种工作初期,欧盟就一直陷在跟盟友们的勾心斗角当中,除了打嘴仗就是打嘴仗,但是打嘴仗是打不来疫苗的。后来好不容易搞来了一些阿斯利康疫苗,结果该疫苗出现了可能导致接种者死亡的严重副作用。很多欧盟国家的人纷纷放弃接种,导致大量阿斯利康疫苗吃灰。
       之后,多个成员国纷纷宣布,不再跟阿斯利康合作,有的国家甚至直接把阿斯利康疫苗给禁了。美国疫苗搞不来,能搞来英国疫苗又没人用,最后只能搁置自己的疫苗接种计划,试图把没人用的阿斯利康疫苗提供给其他国家,非常尴尬。
     反观匈牙利,果断跟中俄合作,在欧盟成员无法获得美国疫苗、不愿使用欧洲疫苗的时候,匈牙利已经使用中俄疫苗展开了接种工作。在接种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的时候,匈牙利又单独找美国疫苗公司订购了一批疫苗,这些美国疫苗,主要是备用的,要到明年年底之前才能交付。
     也就是说,匈牙利已经完成了布局,现在用的,以后备用的,都规划好了,不需要再跟着欧盟瞎折腾了。看看匈牙利就知道,欧盟搞得集中采购计划就是个笑话,加入其中除了扯皮还是扯皮,正儿八经的事情却解决不了。
     遥想当初,欧盟自己没有疫苗的时候就开始承诺出口,要给非洲国家、要给巴尔干国家,结果直到自己买来的疫苗没人用了才拿出来送人情。根据现在的情况来看,欧盟新一轮疫苗采购计划的前景仍然不乐观,加入其中并没有什么必要性。


欧盟在采购疫苗方面,并没有体现出什么优势,反而成了一些国家的阻力,很多国家都想买中俄疫苗,包括德国、法国,都说过只要欧盟审批通过愿意使用中国的疫苗,但是欧盟就是拖着审批进度。
     说白了,欧盟无非就是等着美国开始出口疫苗,但是这种事,为什么要跟着欧盟干呢?直接找美国下单不就行了?跟着欧盟买疫苗,还得让欧盟分配,完全是多此一举。

二,欧洲议会为何突然对中国“翻脸”?真相来了
欧洲议会全会20日通过的一份决议称,在中方解除对欧洲议会议员等实施的反制裁前,将“冻结”关于批准中欧投资协定的有关讨论。
但是非曲直究竟如何,做出上述选择的欧洲议员,真的判断清楚了吗?21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欧方无理制裁导致当前中欧关系出现困难,这是中方不愿看到的,责任不在中方,希望欧方认真反思。
赵立坚进一步强调,中欧投资协定是一份平衡、互利共赢的协定,不是谁对谁的恩赐。中方始终抱有诚意促进双方合作,希望欧方同我们相向而行,少一些情绪宣泄,多一些理性思考,作出符合自身利益的正确决定。
中欧投资协定是双方经过七年艰苦磋商谈判共同孕育出的成果,来之不易。事实上,多名欧洲政要对其表达了高度期待和支持。
据英国《卫报》20日报道,在“冻结”消息公布后,德国经济部长阿尔特梅尔仍对中欧投资协议予以支持。他说,中国是欧盟最大的贸易伙伴,在全球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我们希望与中国达成符合双方利益的结果。”
此前,法国总统马克龙和德国总理默克尔,也均对该协议表示支持。
默克尔曾强调,协定虽然在审批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但这是一项重要的承诺,中欧双方将因此互利互惠。默克尔此前还指出,在应对气候变化、世界贸易组织(WTO)改革和其他全球性问题时,如果选择“抛开中国或与中国对着干”,就不可能解决问题。
一直以来,中欧商学界人士也都看好双方投资合作前景。芬兰阿尔托大学商学院教授卡尔·费说,中欧投资协定将令双方受益,这样的协定发出了远离保护主义、支持自由贸易的信号。研究欧盟政策的独立时评人莎达·伊斯兰则说,在经济逆风下,中欧投资协定将为欧洲和中国投资者带来稳定性和可预测性。
那么,欧洲议会为何在当下突然“翻脸”?美国《华盛顿邮报》透露,欧盟和美国最高贸易官员正在强化中欧间的一些关键分歧,并把中国视为“对手”。
分析称,欧洲选择在经济政策上和政治倾向上都追随美国,针对中国,然而,欧洲自身才是会受到实际损害的那一方。
据《南华早报》20日报道,“欧洲在出口上高度依赖中国。”报道援引欧盟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超过美国成为欧盟第一大贸易伙伴,商品和服务贸易总额达到7090亿美元,而欧盟和美国的贸易总额为6710亿美元。
此外,与一些宣称“中国威胁论”的欧美政客的论调不同,克林顿政府时期的美国贸易代表巴尔舍夫斯基指出,事实上,“许多欧洲人认为,甚至间接地(认为),不存在来自中国的威胁。
当下,对于中欧投资协定的前景,有分析称,欧美政界都承认,中欧只要实质经济关系持续加强,早一年或晚一年通过投资协议,影响不会太大。正如德国联盟党联邦议院外交委员会主席吕特根指出,没有协议,中国仍会“活得很好”。
三,美国欲撇开俄罗斯,强迫中国签不平等条约,构建独立的核军控体系
5月18日,美国常驻日内瓦裁军谈判会议代表发言罗伯特·伍德称:“白宫期待与中国就降低核威慑问题开展直接对话。”严格意义上来说这是美方首次表达准备撇开俄罗斯,单独与中国构建核军控体系意愿的发言。
按照惯例,美方肯定是应当向我们泼些脏水的,伍德在会上发言称:“中方已经大幅度扩大了核武库规模,而且非常遗憾的是,中方并不愿意就这一问题与美国进行谈判。我们衷心的能够与中国建立起类似于与俄罗斯那样的核军控谈判体系。”
距离美国政要最早提出要与中国就核军控展开谈判,已经过去了大约一年的时间,对于此事很早以前外交部就有过回应,直接指出了美方要求的荒谬之处:“美国是准备把手里的核武器规模谈到和中国一样少,还是准备把中国的核武器规模谈到和美国一样多?”
近年来美国一直想要限制中国在所谓的“最高层次升级冲突层面的对抗能力”,也就是想把中国拉入美俄核军控体系,然后以此为框架限制中国核武库规模,进而满足他们维持对中国在核力量方面的绝对优势,并以此继续核讹诈中国。
中国核武库的规模本身是很小的,较为普遍的观点认为只有300枚核弹头,实际上这完全是以“有限核威慑”战略作指导形成的结果,比如说中国在外交层面上曾明确承诺:任何情况下不首先使用核武器。
相比之下,美国的核力量大约是中国的20倍,两国之间在核力量上巨大的差距是我们不愿意与美国搞双边核裁军,甚至参加三边或多边核裁军的根本原因;除非双方在核力量上总体实力持平,否则的话就不是核裁军,而是被逼迫签下的不平等条约。

关于中美之间未来可能爆发的全面核战争,这种可能性当然不能否认,但要注意到,问题的根源在于美国的核力量实在是太强大了,以至于他们实际上拥有使用核武器的底气和动机。而中国的核力量其实在现阶段,明确地说太过弱小了,几乎就不是为战而生,并且这一点基本上人尽皆知,所以美方频频发出与中国开展双边核裁军谈判的言论,到底意欲何为?
中国不可能无条件地自我废除本就极为有限的核力量,中国也不可能无条件地放弃继续发展核力量的权力,这等同于放任美国对中国的核讹诈,而美国也不可能放弃自己绝对优势的核力量。就核军控问题,中美之间实际上根本无从谈起,所以他们发出这种言论并不是真的想要与中国构建独立于美俄核军控体系之外的中美核军控体系。

要理解这个问题,就要理解美国的核战略。在过去的几年,美国空军装备了一些当量介于传统战术核武器与战略核武器之间,且能够由现役各种战术飞机挂载投放的新型弹药,而根据他们本就较为模糊化的核战略理论,即使是常规战争中军队也可以使用这种低当量核武器,因为在他们看来“不过是大号的精确制导武器罢了”。

另一方面,2021-2030年,美国军队会投入总计5000亿美元的军费发展新一代核弹头及其配套投送平台,2030-2050年间还要再投入1.2万亿美元完成美国核武库的全面更新。美国在已经掌握了绝对优势核力量的前提下,不仅没有核裁军的打算,反而要继续核扩军,这种情况下,中国怎么和美国谈?

换言之美方代表所谓的“愿就核军控问题与中方谈判”,无非是另一种形式的强迫。当然中国绝对会拒绝这种荒诞不经的要求,因为他们是在为自己核扩军找理由罢了,同时也是为自己对中国持续进行核讹诈做铺垫。
过去的几年里,美国明知道常规战争层面已经无力在中国近海对抗解放军的局面下,反而进一步强化在中国周边的军事存在,这本身就是对中国的非常规性核讹诈,即目标就是让中国相信他们敢于发动核战争。

对于中国来说,扩核是迟早的事情,我们也不是说一定要追求在人均核弹头数量上赶超美国,但至少在核武库的绝对规模,以及综合各方面因素后实际的核威慑水平上,能够震慑住有敌意的国家,保障最基本的国家安全。
而且在美国眼中,人命也并不值钱,通俗地说低人权优势对核战争是有很大作用的;既然他们能够无视日本向大海排放核污水的举动,那么意味着他们根本不害怕人为主动向环境释放核辐射的行为,如此凭什么认为他们就会被中国的有限核威慑政策吓到?凭什么认为他们会害怕核武器在领土上爆炸造成核污染?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