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前后,国家明确提出了要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的举措,在近几年,随着滴滴,曹操出行等各种网约车平台如雨后春笋一般冒出来,再加上越发严格的燃油车限购限行措施。有购车需求的人开始把目光投向新能源车,而其中,2018年国家出台的新能源车新政,更是直接确定了纯电动车在新能源车领域中的主导地位。
对于有购车刚需的人来说,纯电动车仍然是首选考虑对象,但对于在车市大环境持续利空,外加新能源补贴退坡的冲击下,纯电动车企应该如何突围,就成了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前一阵子蔚来的持续股价暴跌就是非常明显的信号。
如何突围?网约车平台也许会是一条出路,但做出行平台,真能为纯电动车企带来利好吗?
之前其实我已经写过一篇文章,提到过现在很多纯电动车企扎堆做共享出行平台,原因是这种方式是最为有效的广宣途径。这个描述确实没错,这也确实是现在大多数纯电车厂家看待这个全新渠道的第一想法。但做出行平台对于纯电动车厂家来说,实际上是一次高投入高产出的部署。首先看高投入,做一个共享出行平台,绝不只是投入几千几万台车就搞定,这类平台的核心在C端APP,也就是你手机里那些出行平台APP上。这个APP需要把用户和整个出行平台所有的司机打通,要实时跟进每一辆车的运营情况,要跟公安等部门接入数据方便紧急情况下的救援。这一切都需要海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就更不用说与之相关的车辆检修,客服等等环节的投入了。但如此高投入的背后,一旦这个共享出行平台成功打出知名度,车企们立马就可以大幅提高车辆产线的周转效率,产能会立刻得到提高。产能提高带来的是规模效应,无论是供应链议价还是更为重要的库存积压率,都立刻能得到立竿见影的化解。而大家可能不知道的是,上文提到的库存积压,正是2018年9月开始引爆整个中国汽车市场危机的最主要原因。2018年春节前,不少传统车企经销商就已经出现过高的库存积压,这些过多的库存车导致车企对经销商的定价管理能力出现雪崩式崩溃,直接压垮了不少小型经销商,也是2019年庞大汽车(中国最大的汽车经销商集团之一)破产的主要推手之一。因此说白了,一旦共享出行平台成功,对于这家车企整个供应链到库存管理,都是一剂猛药。这还不算完,规模效应的出现,会让那些成功打响共享出行平台的纯电动车企们,复制北汽新能源的成功。北汽新能源实际上在核心技术上并没有任何优势,甚至于它们的车,在整体品质上是要明显弱于很多纯电动车企的。但就是这么一家没多少技术积累,产品不大行,也没创新动力的企业,已经连续多年问鼎国内纯电动车第一车企的头衔,为的是啥?核心就是规模效应,和北汽新能源那有点特殊的背景身份。2014年,国家开始大力支持新能源车,北汽新能源直接通过油改电的方式倒腾出来了第一批纯电动车型,并趁着政策东风和特殊行业地位(北汽的前身是一个可以追溯到建国初期的功勋企业,很受照顾),在北京市大批量投入了纯电动出租车。当然了,这批车子质量如何,您有机会去北京,问一下的士师傅就知道了,这里先按下不表。正是因为头炮打响了,又是在北京这个特殊的地方,后续几年,当各地全面铺开纯电动出租车时,北汽都会成为首选。而在巨大的订单刺激下,北汽新能源只依靠政府合同的量,就已经远超所有其他纯电车企的销量总和。而正因为在出租车行业的知名度,后来当滴滴这类共享出行平台崛起之后,很多人就会特意去买北汽新能源的车用于跑网约车。北汽新能源的国内纯电车大哥地位,就已经无人能撼动了。所以说白了,北汽新能源的车为啥技术落后?因为人家不需要创新啊!当然了,北汽新能源的成功和当时的时代背景息息相关。但这并不意味着现在的纯电车企就完全没机会,共享出行平台就是下一个风口。如今,共享出行仍然是个蓝海,真正打出知名度的平台也就那么两三个。因此,我们也看到了包括吉利,广汽新能源,小鹏,威马在内,都在积极布局共享出行。但最终谁能走出来成为那个独角兽,还是个未知数。目前看来,吉利的曹操出行已经成功,广汽的如棋出行也接近成功。至于下一个会是谁?我们拭目以待吧!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