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东方雨虹光伏屋面合作解读及展望

发布于 2021-09-12 22:43

日期:2021年9月11日

在TPO和光伏领域布局领先
国内品牌第一个TPO材料全面生产制造提供系统施工的企业,09年底开始投产;光伏屋顶从10-12年就开始探索了,十年发展中,把辅材,支座等所有环节都掌握了。中国TPO做工业建筑屋顶,雨虹份额是最大的。近两年光伏发展较强,公司做了技术和市场的合作,从去年就开始和信义接触合作,隆基,阳光电源,上海电气,华电,南方电网,业务工作在开展对接。现在市场上很多BIPV其实没有做到真正的BIPV,大部分定义都是BAPV,雨虹的柔性屋面系统,翻新和新建屋面,雨虹配套是最完善的,现有公司的系统是完善的,竞争是领先的。去年开始和钢结构和钢板企业做课题,做能结合的系统。未来的真正的目标是结合上下游的企业做真正的BIPV做一体化。
 
公司高分子领域市占率领先
国内厂房屋顶主要是金属屋面和柔性屋面,金属屋面为主便宜但是节能和防水差。1999年西卡最早引入柔性屋面到北京诺基亚工厂,然后在设计院开始上图工作推广其核心的PVC产品,开启了这个行业。2017年公司开始超过了西卡。2020年国内柔性屋面大概在1500万平主要都是柔性厂房,公司做了450万平左右,西卡做了350万平左右,第三名是法拉格,后面几家都是美国企业,卡莱,凡士通,盖福,布达勒,基本这几家都是百万平的级别,国内的其他品牌在高端市场占比几乎很小。高端单层屋面市场比较快,每年增长是至少35-45%,今年市场至少2000万平,公司估计做600万平。西卡总部对其增长速度要求只有5%。
 
公司认为中国环境和美国更相似因此专注TPO产品
国内高分子基本三重材料体系:PVC,三元乙丙,TPO。直观理解,PVC就是塑料,TPO的很大成分就是橡胶,可以用轮胎的材质来直观感受TPO在美国市场好,其耐久性好,PVC在欧洲做的好。欧洲气候温和,热老化的环境相对压力比较小,但是美国气候变化范围更大,温差更大,因此中国的情况跟美国更类似。最高端的进口PVC在国内使用寿命在15年,质量比较差的可能只有5年。国际品牌的PVC品牌在中国也有一些老化失效的案例,尤其是在北方天气冷之后材料变脆。TPO和光伏合作热情高,因为TPO寿命30年和光伏25年的寿命比较匹配。沥青基产品不方便外露使用,而且主要适合粘在混凝土上使用,对应300-400公斤/平的重量,适合民用建筑,不适合面积跨度比较高的厂房。目前轻量化的工厂屋面也就是不到30公斤的重量。HDP不做外露层的防水。居民楼的改造不适合用TPO,传统就好,TPO施工工人比较难找,居民楼单体屋面小,因此公司派去施工不划算。TPO光伏还适合的就是大型商场,展览馆的。目前TPO公司施工80%自己做,慢慢向代理商的工人培训。
 
光伏防水出发最早,业绩较多
光伏屋面公司2010年就开始在做,当时跟薄膜发电做了一些尝试性合作,但是薄膜电池长期70度工作会大幅破坏紧贴防水材料的粘帖胶和耐久性,因此就放弃了,现在还有一些企业现在当成新东西来推动,其实是外行。后来公司开始转向单晶硅的技术路线,12年武汉神龙8万平做了5MW,14年路虎汽车,后续陆续做了很多的项目。跟丹麦一家公司合作专用的支座。目前在做包括腾讯清远的数据中心,对温度湿度防水要求都很高,还有几个数据中心的项目,还有现在有15万平的小鹏汽车,以及长城汽车。从去年开始,零星的工程开始变得密集,现在在施的光伏工程有十多个左右,看这个行业不要看口头说什么系统好,重要的是要把业绩拿出来看看干了什么。
 
在配方,产线,原材料占据优势
TPO难度在于配方和生产线,公司采购的是美国成熟企业用的克拉斯马丁,是意大利设备阿莫特的价格两倍,会把公司的配方融入到设备的设计中。公司上一条生产线调试都是很快的
公司十年前开始做,国内做TPO很多都是在前两年,因此跟国内同行的优势在10年。一些摸索的同行在产品质量上很多还并不成熟。PVC和TPO的生产线是不能混着用的。
公司理论TPO产能1500万平,极限可以2000万平,之后还会扩产。华东华南可能都会增加TPO生产线。产能不会成为限制的压力,会提前安排,投放也会比较快。华东会更快。因为工业厂房的新增量,60%在华东,20%在华南,华北只有10%。
全世界有两种TPO,一种叫聚合,一种叫混合,都是塑料粒子和橡胶粒子结合的方式。聚合是更高端的生产模式,全世界做的最好叫荷兰企业巴塞尔,公司原料全部是巴塞尔进口,采购资金有一个多亿,国内企业一般都是用混合的,有些加聚合的,其用量少,要比公司贵20%以上。生产线也是德国全线引进,公司TPO的品质在美国市场也处于上游。目前TPO原材料不存在供应瓶颈,巴塞尔在青岛可能也会有工厂。
 
屋面造价拆解
做新的屋顶,包括:钢板,隔气层,保温层,TPO防水层。放在一块的成本在280元左右。公司都可以生产安装的。光伏部分1W报价3.8元,一万平的屋顶一般1MW,对应380元/平,合起来大概660元/平。建筑能否加光伏,核心在于荷载。国内的建筑荷载留的空间都比较充分,做一下结构加固大多数理论上都是可以安装的。这种加防水也就是100元的造价水平。单TPO材料在40-50元
 
业主是决策环节中的关键
光伏电站很抢手,原来很多光伏投资是地面电站,土地资源受限制,工业屋顶相当于土地。光伏屋顶基本分成两种商业模式:1.业主自己投资持有电站;2.光伏企业或资方来出钱,相当于光伏企业来持有屋顶,20-25年,前两年比较多的是每平米向业主付租金的模式,这两年更流行发电价格打折的模式。工业屋顶决策权肯定是业主,钢构企业,防水,光伏,都是跟业主在商量采用哪一套系统。合同可能是在钢结构或者光伏的合同里,但是决策权在业主身上。
 
防水是关键痛点,过去客户有望成为流量入口
信义合作三个维度:1.市场渠道销售共享推现在成熟的柔性屋面产品;2.联合钢结构的企业推动整套的光伏屋面系统;3.技术研发团队对接研发真正的可以直接安装的BIPV产品。可能会成立合资公司等具体方式。
 
金属屋面改造需求也较大
3亿平的工业厂房建筑面积,屋面面积在1.5-2亿平,目前既有屋面25-30亿平,金属屋面为主。防水新标要求金属屋面加防水层。安徽的国轩电池做光伏屋面就是金属屋面改造加防水。
高分子占营收10%,但是不只有TPO。公司业务的复合增长董事会要求复合增速50%,公司认为会50%以上更快,公司柔性屋面的发展受益于光伏改造的需求,维修来上光伏的项目TPO优势比较大,已经锈蚀的屋面上光伏一定要上TPO,因为如果换钢板的话,需要工厂停产。新项目只上光伏也是钢板和光伏寿命不匹配的,也要上TPO。现在项目上的很多,而且很多百万平级别的项目。因此单独做光伏屋顶这个板块的业务增速会在100%的水平。
价值投研
坚持价值投资和长期主义,做时间的朋友,打造业界领先的投研资讯平台!

声明:以上内容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留言删除,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