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理财还准备一成不变吗?

发布于 2021-09-13 07:24



投资者理财需求提高,保本理财优势不再,银行发展越来越难。银行机构的竞争已经不止于同业之间,券商、资管等机构的兴起丰富了行业形态,也对银行发展带来压力。特别是对于第三方投资管理机构的迅速发展,因其服务多元、个性化强,成为不少投资者的选择。



全文共计:1800字

预计阅读时间:6分钟

近几日,关于银行的重磅消息接连不断,引起网上热议。
随着资管新规过渡期截止日期逐渐临近,银行业调整不断深入,不少人认为整个行业的变革影响将长期持续。
01
银行外部环境
要求整改理财业务 产品收益“自负盈亏”
资管新规出台后,严格规范银行理财业务。
  • 财产品净值化转型 不再有刚性兑付产品


随着“资管新规”过渡期进入倒计时,理财产品规范化转型逐渐加深。
9月7日,银保监会再次向市场披露了理财业务的整改和转型进展:
截至7月末,全部理财存量整改任务已完成近七成,预计今年年底前绝大部分银行机构可完成整改;
截至7月末,净值型理财产品占比已超过80%;
同业理财较峰值缩减96%;
保本理财、不合规短期产品规模均较资管新规发布时下降超过98%。
  • 理财业务优势不再 业务开展受限


这轮资管大监管之前,不具备自主投研能力的银行通过理财产品募资,再通过委外,尤其复杂结构嵌套委外出去,但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多层嵌套,银行理财产品风险会不断积累。
如今,在资管新规的严格要求下,监管将逐步引导银行规范理财业务。

有市场消息称,未设立理财子公司的银行将无法再新增理财业务,即存量规模锁定,逐步消化。

以此来看,对于不具备自主投研能力的银行要退出理财业务。


从监管思路和精神上来看,这一规定是有章可循、一脉相承的。

早在2018年出台的“资管新规”中就有这样一条:

主营业务不包括资产管理业务的金融机构应当设立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资产管理子公司开展资产管理业务,强化法人风险隔离,暂不具备条件的可以设立专门的资产管理业务经营部门开展业务。

随后出台的银行理财新规中也有类似表述:

商业银行可以结合战略规划和自身条件,按照商业自愿原则,通过设立理财子公司开展资管业务,也可以选择不新设理财子公司,而是将理财业务整合到已开展资管业务的其他附属机构。商业银行通过子公司展业后,银行自身不再开展理财业务(继续处置存量理财产品除外)。

未来,开展直接投资和设立理财子公司只有少数银行会去争取,成本较高,流程漫长,大部分银行内部可能不会当做战略重点。

02

银行内部环境

关停网点调整人员结构

根据工、农、中、建四大行的半年报数据显示,上半年合计减少187家网点或机构,而去年全年四大行合计减少370家,以上述数据来看,今年全年网点减少数量逼平或者超过去年全年是大势所趋。

同时,单个网点的营业规模也在不断缩小。对比2021年的半年报与2020年年报数据发现,上半年四大行的人员也减少了22355人。

在分析人士看来,银行网点关停、人员减少的背后,是行业发展陷入瓶颈。

随着利率市场化,银行业的竞争逐渐转化到方方面面,存款压力日渐增大。面对同行的激烈竞争,银行需要降低运营成本。

营业收入、净利润增速创新低。从营业收入、净利润等指标来看,近几年银行业表现欠佳,整体下滑趋势明显。

投资者理财需求提高,银行越难满足。银行机构的竞争已经不止于同业之间,券商、资管等机构的兴起丰富了行业形态,也对银行发展带来压力。特别是对于第三方投资管理机构的迅速发展,因其服务内容多元、个性化强,成为不少投资者的选择。

03

银行业已经大变革

银行业“躺着赚钱”时代的结束了。

不论是对于投资者还是银行从业者,在资管行业不断发展,其他机构优势提升的环境下,银行不再拥有“金饭碗”。


1



投资者

就现在的情况来说,合理的资产配置是财富增值的重要手段,我们必须得主动重视起来。

提高自身投资理财意识,通过优质投资管理机构的帮助,精选适合自己的理财产品、制定科学合理的资产配置规划,将是未来投资者资产管理的主要方式。


2



银行从业者

银行零售业务正迈向自动化和数字化,正处在一个急剧变化的拐点上。随着银行收缩营业网点,从事交易业务的从业人员自然而言也会受到压缩。

相比银行,如今其他资管机构也正发展的如火如荼,业务发展丰富多样,人才需求庞大,福利待遇也与日俱增,对于从业者来说也不失为一个好的前途。

版权声明:投资有风险,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整理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如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