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次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 | 运动,给孩子更好的体质保障
发布于 2021-09-13 09:08
第八次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
9月3日,教育部公布了第八次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情况。
调研结果显示,我国学生体质健康达标优良率逐渐上升,学生身高、体重、胸围等形态发育指标持续向好,学生肺活量水平全面上升,中小学生柔韧、力量、速度、耐力等素质出现好转,体育教学质量不断优化和提升。
一、体质健康达标优良率逐渐上升
二、学生身高、体重、胸围等形态发育指标持续向好
三、学生肺活量水平全面上升
四、中小学生柔韧、力量、速度、耐力等素质出现好转
五、学生营养不良持续改善
2019年我国6—22岁学生营养不良率为10.2%,近10年来,各年龄段男女生营养不良状况持续改善。
”
本次调研情况还显示,我国学生体质健康还存在以下问题,近视率偏高、超重肥胖率上升、握力水平有所下降、大学生身体素质下滑等问题有待改善。
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加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全面落实大课间体育活动制度,大力推广家庭体育锻炼活动。督促指导中小学校每节课间安排学生走出教室适量活动和放松。推进高校体育评价改革,把体育工作及其效果作为高校办学评价的重要指标,纳入高校本科教学工作评估指标体系和“双一流”建设成效评价。
对此,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市场监管总局等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
提倡中小学生到校后先进行20分钟左右身体活动,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个小时体育活动时间。
按照教会、勤练、常赛要求,开齐开足体育与健康课,强化学校体育教学、训练,健全体育竞赛和人才培养体系。推广中华传统体育项目,开展全员运动会、亲子运动会。严格落实眼保健操、课间操制度,提倡中小学生到校后先进行20分钟左右的身体活动。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个小时体育活动时间。
鼓励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每天开设1节体育课
教育部推进学校体育教学改革,保障课时抬高底线。强化体育课程开设刚性要求,严禁削减、挤占体育课时间。鼓励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每天开设1节体育课,着力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鼓励高校和科研院所将体育课程纳入研究生教育公共课程体系。
把“健康第一”真正放在教育教学、家庭和社会活动重要位置上来
要真正提高全社会特别是整个教育系统所有老师、所有家长、所有学生对健康和卫生工作的重视程度。
”
下一步,教育部将对标各项政策要求,以实现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加快转变学校体育发展方式,着力解决青少年体质健康和锻炼习惯等问题。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