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为学生减负减压,但为何高考不能改变?

发布于 2021-09-13 09:42

2021年7月24日,“双减政策”正式落地,随后各地开始陆续执行。培训机构哀鸿遍野,曾经无序扩张,被人们看做永远不会衰落的行业,随着政策的改变,他们失业了。
“双减”政策的严厉程度被称作史无前例,具体内容不做赘述,总之就是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负担,让教育回归正规。为学生减负的同时,也在为家长和社会减轻压力,还孩子成长一个应有的环境。

很多人就会有疑问,想要减轻孩子负担,只是规定那么多,为何不直接改变高考,降低高考难度呢?
我的看法是:“双减”一定要严格执行和实施,但高考不能改变。
那么“双减”的实施和高考就不冲突吗?
不仅不冲突,“双减”政策的实施,更有利于体现高考的价值。

首先,我们要理解高考的性质,它是择优录取的选拔性考试,本身就不是为了所有人都能够通过而设置的检测性测试。

当今时代,所有人都在为高考而参加各种培训班,加之高校的扩招,高考的选拔性质逐渐在打折扣。
有的人说,我们的孩子努力学习,为了考上一个好大学,还有错了?当然不是这个意思,从国家层面来看,社会分工各有不同,在一个人的成长阶段,是会通过不同形式去逐渐将人力资源分流的,比如大家都按照正常的节奏、习惯等去学习,通过高考选拔出谁适合继续深耕教学知识领域、谁适合走职业发展道路,谁适合走体育这条路,工作和领域是有不同,但绝不会有三六九等。只不过在我们根深蒂固的思想中,高考之后,没有考上大学就是失败。其实不然,高考不仅为国家进行选拔,也在为考生指明之后的发展方向。
“双减”政策的严格执行,以及很多地方不准公布学习成绩、排名等,就是让大家不要只为了一个目标而学习。考试是检验学习的方式,但现在已然让我们把考高分当成学习的终极目的,有一天等到没有了考试,你便不再拥有学习的动力,或者你的学习便是盲从。减轻学生和家长的负担,让牺牲孩子的青春童年,只为了一个那些看似拥有成就感的分数,不再成为社会的普遍想象,是我们急需改善的现状。
相对公平、平等的学习,在高考时,才更能选拔出我们到底适合走什么样的道路。

其次,大家也发现了国家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逐步成立职业教育的本科大学。

用工难、用工荒不断涌现,本科生宁愿“风餐露宿”送外卖,也不愿去工厂,早已成为事实。但作为制造业大国的我们,不仅需要实验室里的科学家和办公室里的白领,更需要大批掌握技术的人才,将科研成果在工厂车间转化为最后的成果。
如果大家都冲着考上大学作为自己的目标,本来适合走职业教育道路的技术性人才,会在长期社会和家庭中形成的固定观念里,走一条不属于自己的发展之路。
曾经的大学生作为天之骄子,甚至都是一个村的希望,如今,大学毕业生的屡创新高,硕士都成为了进入很多企业的敲门砖,我们为何还要用一个模型来塑造所有的学生?我们为何还要只凭借一门考试的分数,就定义一个学生的好坏和他的未来?
素质教育和减负被提倡多年之后,学生的负担越来越重,甚至被安排给了家长。二十多年前就提倡的减负,最终一个孩子不仅丧失了周六日,甚至周一到周五的下课时间都需要在培训班度过,这不是一朝一夕所致,也不是某个城市或者地区的引领。如今,到了忍无可忍之时,“双减”政策的利剑,终于不再含糊其辞,不再手下留情。

最后,“双减”政策实施,家长焦虑如何消除。

不用再补课,周末也不用上培训班,孩子高兴了,家长似乎有些心慌。长期被培训机构拿来当做话术的“教育焦虑”早已植入很多家长的内心,生怕自己的孩子会落后很多。
这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不过,当看到越来越多孩子,童年里不再只有无尽的甚至是无意义的超前学习时,你就会明白,教育真的不只是坐在教室里才能称作学习。操场是课堂、社会是课堂、生活是课堂、家庭也是课堂,在他成长的岁月里,有太多的学习途径比书本知识重要很多,而过去的我们却习惯和沉醉于捧着试卷,只是看着他的分数沾沾自喜。
一个孩子,一名学生,成绩固然占据主要,但不是唯一。生活技能的培养、心理素质的锻炼、学习能力和习惯的养成等等,在他成年之后或是一生中,远比那仅仅体现在试卷上的测验分数重要很多,可是我们把教育之路越走越窄,把学习的定义越来越狭隘,定义一个学生的好坏越来越局限于分数,我们忽视得太多。
我们真的需要认真思考,如何更好地教育下一代,注意是教育,不是按照工厂流水线式的模型化培养,毕竟孩子们的世界,五彩斑斓,个性不同。在古代就有了因材施教,为何在现代社会,我们就非要按照统一的标准把孩子培养成统一的样子呢?
“双减”,我们要不折不扣地实施,严格执行,还教育一片清净天地,还孩子成长一个健康的环境。这样,最后高考才能更好地为国家选拔适合不同行业发展的人才,考上大学是人才,学好技术也是人才。
人生的成败,不应只有一个评判标准,毕竟在这一路长跑中,你要经历的还有很多很多。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