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之下,学生、家长、老师要何去何从?
发布于 2021-09-14 07:47
刚刚度过了一个没有补习班没有培训机构的暑假,又迎来了“双减”之下的新学期。各位同学、家长、老师一定感触很多。
9月8日,教育部官方再次发文,提出坚决查处变相违规开展学科类校外培训问题。
教育部指出,《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印发以来,各地大力推进校外培训治理,取得初步成效。
但是,一些地方出现了学科类培训转入“地下”,换个“马甲”逃避监管等隐形变异问题,影响政策实施,造成不良影响。
由此可见,这次“双减”是动真格了!
01
其实从国家培养人才的角度,“双减政策”的强力推行,也意味着从长远来看,国家层面上希望学习这件事能回到孩子手中,让他们自己掌舵。
那么,这个时候,老师和家长要做什么呢?无疑是实现身份的转变,从孩子学习的“掌舵人”,转化成孩子学习的“引路人”—— 让孩子养成主动学习的内驱力,激发孩子学习的主动性,帮助孩子培养主动学习的习惯。
有的家长可能会有疑惑,学习的内驱力真的很重要吗?不管黑猫白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孩子的成绩能提升不就可以了吗?
当然!内驱力于孩子而言,犹如汽车上的最重要的发动机。
有了内驱力,无论有没有外在奖励或诱惑,一个人都能保持高度的热情去投入到自己要做的事情中,且不会轻言放弃,这就是强大的内心力量。
Q
什么是内在内驱力
内在驱动力的定义: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内部唤醒状态或紧张状态,表现为推动有机体活动,以达到满足需要的内部动力。
简单来说就是我有什么东西缺失了,没有这个东西,我会很难受,这种缺失感会推动我做点事情。
学习属于高级的需要,只有当底层的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需要、尊重需要被满足之后,学习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才会产生。
因此,唤醒学习内在驱动力的前提是:先满足底层的需要。
对孩子而言,父母老师需要先保证他身心健康,有自信,有价值感,有良好的人际关系,那么,在此基础上,再来思索如何唤醒内在驱动力。
02
唤醒孩子学习内在驱动力的前提是,先满足底层的需要,这一点非常重要!
因此,给孩子无条件的爱,支持他,理解他,关心他,爱护他,鼓励他,这些本就是父母的本能,也是作为父母最应该做的事。
当满足了这些后,唤醒孩子的内在驱动力,主要靠以下三点:
给予孩子充分的学习自主权
什么叫自主权?
就是在没有人逼迫的情况下,自己打心眼里想做,对孩子而言,学习不是为了讨好父母,也不是为了逃避惩罚,就是发自内心的想去学。
当孩子可以决定什么时候学,学什么的时候,他的自主权其实也就释放出来了,特别是对青春期的孩子,他们对“自己做主”这件事毫无抵抗力,只要能自己说了算。
给孩子学习的自主权,是唤醒他内驱力最基本的条件。
作为父母,我们习惯性地对孩子采取控制,过度干预,总觉得孩子不懂事,需要父母的辅助和监督,其实,这些做法,无形当中,剥夺了孩子的自主权。想要唤醒孩子学习的内驱力,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把学习的责任转交给孩子,他可以决定学什么,什么时候学,要学到什么程度。
同时,在生活上,要多给孩子一些选择权,经常给他创造一些机会,鼓励他独立自主的完成。
先让孩子体验到学习的成就感
想要让孩子获得学习的成就感,需要具备以下两个条件:胜任力、及时反馈
如果当前的课程太难,孩子hold不住,那么他同样也会放弃。
孩子感受到的正面反馈相对较少,更多的是挫折,是卡壳。
基于以上两点,可以这么做:
暂时降低学习难度,采取一些措施,把目前的学习难度调低,让孩子跳一跳就可以够得着,比如,如果孩子初二的知识跟不上,那么是否可以先从初一补起,先让孩子感受到学习的好处,让他获得一些学习的成就感。
刻意制造反馈。在一个学渣逆袭的励志电影《垫底辣妹》中,主人公只要有一丁点儿进步,补习班老师会玩命地欣赏,玩命地鼓励,其实这就是反馈,孩子能感觉到自己的力量,慢慢地,孩子会把这种反馈转移到学习本身,他会从做题过程中找到快感。
没有人天生喜欢被虐,人们更喜欢干有好处的事情,想要孩子投入学习,爱上学习,那么,你得先让他感受到好处,先让他体验到学习的成就感。

要培养孩子内在的目标
做任何事情都要有目标,这个目标可以大,也可以小,但不能没有,没有目标的事情,人很容易迷茫,迷茫就容易放弃,放弃就意味着失败。
学习也需要有目标,试想,我都不知道学习要用来干嘛,你觉得我会努力学习吗,当然不会。
有人说了,学习的目标不是很清晰吗,为了考试,为了升学,为了将来的美好生活,这些是目标吗?
是!但是它们不是最好的目标,至少孩子不喜欢这些目标。
当我们跟孩子说,学习是为了美好的未来,可美好的未来究竟是什么,孩子清楚吗?
现在的孩子,生活条件大多都不错,基本属于要啥给啥,他们觉得现在就挺好,既然如此,何苦为了一个虚幻的美好未来而努力学习。
所以,想要唤醒孩子学习的内驱力,就需要帮孩子找到一个好目标,这个目标,是孩子可以看见的,是可以感受到的,是发自内心想要得到的。
03
关于目标
(1)跟自我实现相关的目标
但凡一个做大事的人,他都有一个宏大的目标,他不是为了讨好谁,也不是为了赚多少钱,他就是发自内心的想干。
比如,乔布斯说,要改变世界,结果苹果真的做到了。
再比如,周恩来说,要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最后成为备受尊敬的周总理。
我们的孩子,他们本来是有目标的,有的人想当科学家,有的人想当宇航员,有的人想做大老板,只是,我们经常忘记提醒他,让他迷失了方向。
(2)跟帮助他人,服务社会相关的目标
有个小女孩叫做凯瑟琳,七岁那年,她做了一件事轰动世界。因为她的善心,救了超过百万个非洲小孩的生命。
当时才五岁大的她,看到美国公共电视播的非洲纪录片,片中说非洲平均每三十秒,就有一个小孩因为疟疾而死亡。
这给了她很大的震撼,她扳着自己的手指数着,一、二、三…… 三十,当她数到三十时,她很惊恐的对她妈妈说:“一个非洲小孩死掉了,我们一定要做点什么!”
之后,小女孩通过各种途径,甚至找来当年的名人富豪排行榜,“斗胆”给上面的大佬们一一写了信,其中就包括比尔盖茨......
她的善举,坚持了12年,初心至今未变,她改变了现状,现在非洲孩子疟疾的死亡率已从每30秒延缓到每2分钟。
如果你够细心,你会发现“助人为乐”会上瘾,当你早上开车时为一个老人家让路,你会发现自己一天都很开心。
对孩子来说也一样,如果能把学习与帮助他人,服务社会绑定起来,请放心,孩子会不顾一切的努力。
他会深刻体验到学习的意义,他知道自己是为了什么,学习对他来说不再是痛苦,而是通往幸福的挑战。
(3)跟底层需要相关的目标
如果觉得上面两个目标太虚,那么这一条更具有普遍性。
人类的底层需要永远不会变,只要你能把它们联系到学习,那么孩子自然就会产生浓厚的学习动力。

、
文章来源:北京曲一线
编辑:冯晓捐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