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是精英行业吗?红圈律所90后律师跟我们聊了聊 | 不爱学习018
发布于 2021-09-14 16:02
罗翔的走红和出圈,让大家印象里的法学,也一改枯燥严肃的刻板模样,摇身一变,变得活色生香,而针对层出不穷的社会热点事件,也开始有越来越多的网友尝试以法律的视角进行解读,法律确实和我们的生活、甚至我们的思考方式都更贴近了。但同时,律师又确实和我们之前做过的房产经纪人、保险代理人不太一样,它仍然是一个入门门槛非常高的职业,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学习和练习。所以本期《不爱学习》,我们就想把学科教育和职业访谈做一个合并,邀请了在国内某红圈律所执业的时光远律师,带我们既走近法学这个学科,也走近律师这个职业。
本期嘉宾
时光远律师
浙大法学学士+纽约大学法学硕士
国内红圈律师事务所执业律师
节目精选
什么样的年轻人适合学习法学专业?
1.所谓的红圈律所,是指国内比较顶尖的一批律所的集合,这个概念是和英国的magic circle相对标的律所评级概念。
2.读法律专业适合以下几类人:一是适合逻辑思维比较强的人;二是记忆力好、读书快速的人,能读大篇幅、大部头的内容,也能记住一些细碎的时限法条;三是沟通协调的能力。
3.至于学法律是不是需要外向、能言善辩、有攻击性,倒还是其次,因为法律行业的包容性很高,行业的细分也做得比较到位了,按照不同的性格能找到自己不同的定位。能言善辩,可以去做诉讼,去上庭,跟公检法打交道,比较内向,可以做些不需要上庭的工作,比如说非诉讼类的工作。而且其实红圈所、顶级所大部分的业务和工作,都是非诉讼类的工作,包括资本市场的IPO、并购重组、反垄断等等。
法学毕业生的就业前景如何?
4.法律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还是比较激烈的,因为这个专业二八分化特别明显,五院四系和好的大学出来的法学毕业生,相对来说找工作是比较容易的。
5.五院四系里的五院,是中国传统的五大政法院校,包括中国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还有西北政法大学。四系的话是北京大学、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吉林大学里的法律系。五院四系之外,还有一些好大学,包括清华大学在国际法、国际经济、国际仲裁这些领域是非常强的,还有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这些后来者的发展势头也都比较猛。
6.时律师认为,国内的法律领域就业也在向欧美看齐。比如美国就有T6(top6)、T14,指的就是美国最顶尖的前6所、前14所法学院,在哪个梯队学校就决定了找工作的录取标准。这样看国内法律专业也在变得逐渐和美国一样,等级森严。
7.从个人层面来讲,法学专业的就业面比较大,可以去公检法、律师事务所,也可以去公司,甚至说公务员现在的考试,不管国考还是省考,很多的部门都是把法学作为招聘的一个专业类别,所以学了法学再考公务员,过程里也没什么阻碍。
8.现在国内头部律所应届毕业生目前的起薪,有的已经超过3万元了,最高的是3.2万,所以如果能跻身进入这些头部律所,薪资上还是有很大保障的。
9.如果未来想进入公司从事法务工作,要谋求一个好的发展,时律师也建议先去律师事务所经过一个专业化的训练,之后再进入公司聚焦公司业务处理一些事务。因为公司法务招聘会更青睐有这样履历的人群。
10.律所分为综合性律师事务所和精品律所,精品律所专攻特定的方向,比如说只做刑事、只做民商事、或者只做私募基金的投资,在这些具体的细分领域做到了老大或老二。综合所的业务范畴则覆盖了大家生活的方方面面。
11.综合所里可能会按照需求和专业去再细划分工作岗位,比如说资本市场的业务,它是一个比较精专的领域,因为它要和证监会、和上市公司打交道,而资本市场下面,又做更细的划分,比如说境内的资本市场、新加坡的资本市场、美国的资本市场等,然后资本市场的链条也能拆分,比如IPO、并购重组等等一系列的工作……
12.在律所的职场上升通道,就是一级一级往上走。美国的话,每一个年级都有一个公开的薪资奖金待遇,国内的上升轨迹也是相似的,尤其红圈所等顶尖的律师事所,都有比较系统化的培养体系。
13.如果从A红圈所跳槽到B红圈所,一般很难实现连跳两级这种事情,因为圈子比较小,整个市场和信息都比较透明,什么level就是什么level,你的工作能力和水平大家都心知肚明,反倒是如果从某非红圈所跳槽到红圈所,还很容易会往下砍年级的。
律所学历内卷相当严重,
什么样的实习生能够脱颖而出?
14.国内的头部律所现在基本上都是招研究生和博士,本科生基本上已经绝迹了,有的时候还要求求职者要有国内和国外的双料学位,内卷非常严重。
15.一般研究生可以在不同律所实习,每次实习长度半年到一年左右,但在研三的上半学期,就基本得定下来到底要在哪个律所工作了。
16.在一线律师所,大型的项目和案件有很多,这些案件不可能让实习生去做,因为里面涉及到很多复杂的问题。在这个情况下,作为实习生要脱颖而出,其实就要在一些杂活儿上比别人做得优秀一些,然后自己通过这些细碎的点,去窥见案件项目的全貌,实现个人成长。
17.实习生在写法律意见的时候,可以注意两点。一个是千万不要有错字、有语病,另一个是格式不要凌乱。这两个方面做好了,就和很多其他人拉开差距了,因为这种细节很体现态度。实习生需要通过工作向高年级展示,自己竭尽全力做事的态度。
律师的典型日常是怎样的?
18.律师的工作压力和强度都非常大,很难平衡工作与生活。比如IPO律师几乎每周都要出差,再比如破产项目的律师,可能在一个项目上一趴就半年回不了家,又比如诉讼律师,因为接的是全国各地的案子,律师就要到处跑到处飞,而且因为开庭时间不可控,很难提前规划自己生活里什么时候要做什么事。
19.律所里并不是按照一年级一年级地爬,就能最后爬到合伙人。因为合伙人不仅要在专业能力上面达到整个所的头部标准,还需要有稳定的客源,这是一种全方位的能力。
20.本质上一个合伙人就像一个公司一样,因为他要兼顾团队的管理,要拓展客户,做好营销,同时还需要进行专业方面的生产。对外要认识各层面的人,接触形形色色的客户,对内要紧跟法律的变化,自我精进,还得抓团队的管理,要督促大家学习。所以做一个优秀的律师,做一个厉害的合伙人,是需要极强的自我管理和自律力的。
21.新老律师的差异,往往体现在很多细节里,因为律师行业是个知识密集型行业,越老经历的事情越多,在表达、交际、专业敏感性上,都更老辣成熟得多。
22.某种意义上说,律师行业是不太容易实现弯道超车的。就是要靠经验的积累和诉讼成功案例越来越多,这个人才会逐步进阶。
23.这也是为什么律师行业里很难看到创业奇迹。时律师认为创业奇迹的背后,往往是有资本融资去拓展市场、撬动资源,进而短期完成以前要花10年、20年完成的事情,但律师这个行业还是相对保守。
24.当然,时律师还是发现这些年行业里有些漂亮的创业案例。比如在法律检索、律师合作、案源拓展、律师专业学习等方面,都有人进行了尝试;还有做法律翻译的公司……但是整体来看,目前还并没有颠覆整个行业的公司出现,更多只是在用工具提升效率,用科技快速解决一些低端的事情,以及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25.就律师如何选择自己职业领域这个问题,时律师提出,基于自己兴趣,快速找到并深耕某垂直领域固然重要,但新人最开始尽量能覆盖更多、更全面的领域进行尝试。打个扎实的基础,先广后精。这也是为什么新人最好先从综合所起步。
26.时律师发明了一个词,叫“宽基领域”,就是说新人打基础的时候,基底要宽一些。比如说诉讼仲裁这个领域,就体现了律师的基本功,基于这个能力,在未来的市场上可以演化出不同的细分能力。再比如资本市场的业务也是基底业务。
27.如果一个人没有在大学里进行法律专业的学习,考了律师的执业资格证,当然也可以做律师。但是时律师也提醒,客观地说,在一线的律师事务所,如果没有任何法律背景就进入,是非常难入行的,就算入了接触的案件也不会很好。
28.有些法律行业从业者,会去考很多证,比如CPA等。时律师个人观点是,与其有那个考证的时间,不如去多做做业务、多和各个行业的人沟通聊一聊。很多知识可以去学习,但并不一定非要考到个证。
没有系统接受过法学教育的普通人想获得法律知识可以通过哪些渠道?
29.最近几年,互联网上有很多舆论维权和道德审判的事件发生。对此,时律师表示,我们应当对这些例子保持警惕,不应当因为一种声音而直接对任何人做一个定论或者做一个审判,尤其很多审判只停留在道德层面,并不深入到法理层面。
30.如果想获取法律知识和援助,可以考虑以下几条路径。一个是很多律所都有咨询电话,可以在网络上搜搜看,有点名气的律所,如果距离你比较近,可以打个电话问问看,或者上门咨询一下,电话至少很多是不收费的。
31.另外法院对于一些简单的诉讼案件,也有指导窗口,去法院找那里的值班律师,很多时候也可以得到专业指导和帮助。
podcast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