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腰斩江南第一才子高启,高启面不改色,沾着血写了三个血字

发布于 2021-09-15 01:04

公元1374年,朱元璋下令腰斩江南第一才子高启。行刑时,高启面不改色:我一生自比天上仙卿,何惧生死!是非功过,后人自有评说。“话落,高启被劈成两半,死法相当惨烈。

高启被腰斩之后并没有立即死去,他伏在地上用半截身子的力量,用双手沾着自己的鲜血,在地上写了三个鲜红而又刺眼的”惨“字。

高启,虽说是苏州富贵人家的公子哥,可自小父母双亡。没有亲情陪伴的他把所有精力都投入到学习中,尤其在诗书上颇有造诣。在学习上始终保持专注的高启,凭借着过目不忘的天赋,很快就把自己的名号给打出去了。很多高门贵族都很乐意与他相交。

高启20岁之际,张士诚占领了苏州的地盘。私盐贩子出身的张士诚,本质上是个精明的商人,和读书人是一点也不搭边的。可这个私盐贩子成了苏州的统治者后,并没有唯利是图,而是对读书人特别关爱有加。

张士诚为苏州读书人营造了一个非常好的读书氛围,高启和一众读书人都乐在其中,在乱世之中,张士诚为苏州的读书人打造了一个特别不一样的有情怀的天地。对于这一切,高启是心怀感激的。

好景不长,朱元璋在鄱阳湖打败陈友谅后,就锁定了张士诚。面对朱元璋来势凶猛的攻城,张士诚始终坚守,直到最后一刻。

战乱的日子是苦不堪言的,苏州城被围攻,老百姓的日子也是水深火热,高启的日子也是苦不堪言。好在高启早就名声在外,有人就推荐他去做官。可高启对官场毫无眷恋,没过多久就辞官不做了,带着一家人来到一个叫青丘的地方隐居。

年仅34岁的高启在得到重任后,很是尽职尽责。可对于官场上的尔虞我诈,生性孤寡的高启始终喜欢不起来。后来朱元璋要任命他为户部右侍郎,高启直接拒绝了。朱元璋看高启真的无心在官场,就赏赐他百金放还。虽说朱元璋接受了高启的辞呈,可心里对高启的不满就已经开始生根了。

苏州知府想要修建下破落不堪的府邸旧基,到了上梁时,这苏州知府就想了,普通老百姓家里上梁都是件大事。最基本的标配都是摆上猪头祭神,还要点炮等等。这偌大的知府上梁,动静可不能比老百姓小了。

于是,苏州知府就把高启这个隐藏的高人给请出来,让他给写一篇上梁文。高启面对知府的邀请,不好拒绝,于是就写了一篇《郡治上梁文》。

高启写的这篇上梁文,就被朱元璋给抓住小辫子了。这苏州知府修建的地方选址不好,是张士诚当时的宫殿遗址,张士诚可是朱元璋曾经的死敌啊。再者,高启在这篇上梁文中写了四个字”龙盘虎踞“,直接犯大忌了。

高启说张士诚曾经的宫殿遗址是”龙盘虎踞“,表明了高启就是个大逆不道的人。竟然还敢写出”龙盘虎踞“这四个字,肯定是别有居心。就这样,朱元璋就揪着这个话题不放,高启是在劫难逃。于是,朱元璋下令亲自监斩高启,高启被执行腰斩。

年仅39岁的高启就这样毫无惧色地走完了生命的最后一刻。看似高启是因为写了不该写的东西才被朱元璋处以极刑,殊不知,其实朱元璋对高启的不喜早有端倪。要不然,朱元璋也不会在高启归隐田园后,还时刻派人监视高启。

后来,在高启被腰斩之后,江南的很多文人也纷纷遭到了朱元璋的狠厉处理,那些个一身傲骨的文人名士,都没能躲过这一劫。朱元璋的此举,无外乎在发布一个信号,文人名声在外又如何,在皇帝面前不合作,结局都不会好到哪里去。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往期精彩回顾:
三国最强五大军师:司马懿为何排不进前三?看看他前面都是谁?
没有诛杀功臣的皇帝,子女命运却极为凄惨,33人全部死于非命
在小霸王孙策死后,孙权是如何对待自己的小嫂子大乔的呢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