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书评】作家北野原创作品/品辛弃疾中秋赏月词(文评散文)

发布于 2021-09-15 06:33

品辛弃疾中秋赏月词

北野

      夜月楼台,秋香院宇,

      笑吟吟地人来去。

      是谁秋到就凄凉?

      当年宋玉悲如许。

      随分杯盘,等闲歌舞。

      问他有甚堪悲处?

      思量却也有悲时,

      重阳节近多风雨。

            ——《踏沙行》

      这是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的遗墨结集《稼轩集》中的一首中秋赏月词。《稼轩集》收词千首,都是辛弃疾退出南宋政治舞台后40年漂泊生涯中所作。这首中秋赏月词写于1190年,当时他50岁,正被迫隐居于江西上饶灵山上的带湖篆冈。这种失去政治权势的隐居生活,对他这样一个始终保持爱国之心的志士来说,不仅是一种痛苦,更是一种近乎残忍的折磨。

      这首词以散文入词,通俗简练,明白如话,表现出作者的凄怆愤懑。试想,隐居山僻之地,徘徊青峰、野岭、溪旁,俯仰天地,空旷寂寥,怎能不令他多感!全词借佳节中秋和皎洁的月亮,用楚国诗人宋玉“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的典故,抒写自己的爱国思想情操,景真,情深,令人称绝。

      上阕说,中秋皎月,登楼赏景,秋花香溢满庭,人们喜气洋洋,笑吟来往,全是吹乐气氛。难道在这佳节美景中,还有谁感到秋日凄凉吗?有,宋玉当年就是悲秋的啊!

      下阕说,本来在这明月清风之夜,弄上几盘小菜点心,约邀三五交友知己,喝上几杯美酒,唱唱歌,跳跳舞,该是多快活自在!有什么使他这么悲伤呢?然而仔细思量,他倒也悲得其时:因为中秋一过,瞬息又是重阳,那时多风多雨,自然界又该是一片萧瑟了啊!这隐喻着辛弃疾当年对金兵侵略下,国家时时处在垂危之中的深切忧虑。

      辛弃疾二十来岁便投身抗金救宋的民族斗争中,沙场上驰骋纵横,并作《美芹十论》,向宋孝宗慷慨陈词,分析宋金对立的形势,力主为振兴中华强国富民而战。他一生以功业自许,以气节自负,以天下为己任,曾给南渡以后的宋王朝带来一股虎虎生气,“壮岁旌旗拥万夫,锦埔突奇渡江初”,这是他当年的自况诗。然而,时代给这个才华横溢,忧国忧民的爱国者的报答,竟是反复的排挤和无情的打击。辛弃疾异常悲愤,极不甘心,他从心中呼吁:“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他愤然问天:“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他忧愁无处解,只得借酒消愁:“近来愁似天来大,谁解相邻,谁解相邻?又把愁来做个天!都将今古无穷事,放在愁边。放在愁边,却自移家向酒泉。”但是,“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似乎,补天裂。”

      《贺新郎.老大那堪说》他是到死也想亲手驱逐外虏,统一祖国的。中秋景色这样美,更勾引了他对祖国前途的忧虑,即景生情,追昔抚今,他就这样唱出了中秋赏月词。这实在是诗人忧国忧民思想火花的闪烁!

      辛弃疾一生炽热的爱国情怀,在现实社会中仍具有无比巨大的意义。

                2020.7.7初稿

                2021.9.15再稿

图片/网络

★★★★★

责任主编:于丽荣

本平台所有文字皆为原创,侵权必究!

作者简介:

郭文杰,笔名:北野,沈阳人,现居泰安市毕业于山师大中文系。喜欢文学创作、围棋。热衷诗歌、散文古体诗词等业余创作,在国家及地方级报刊发表百余篇作品。愿以文字述说人生的美好与快乐。

投稿须知

一,本平台接收原创稿件,没有在其他平台发表过的文章。

二,本平台发表诗歌(现代诗歌),散文,小小说,长篇小说(连载),名著赏析等。

三,只要是爱国的,弘扬祖国传统文化的各类宜文佳作都可以寄给本平台,从而圆梦于《文林书评》,本平台是纯文学爱好者的天地家园。

四,稿费来源于读者打赏,发稿七日内的读者打赏100%返给作者(第八日以微信红包形式发放),七日后赏金不再统计。

七,季度评比优胜者聘为平台特约作家,设置作家专栏,赠送平台制作国画一幅。

八,编审有修改文稿的权利(如不希望修改,可文后注明);禁止抄袭,文责自负。

编委会成员

康鑫:毕业于大学政史系,从事编审工作多年,资历颇深。

JIANKANG: 高级网络工程师,审定工作认真细致。

杜亭亭(编审主任):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对统计、编审经验丰富。

于爽:平台发起人之一,专心工作,态度严谨,励志打造一个爱国的、欢乐的、正能量的、温馨的文化家园,使其成为百家争鸣,百花争艳的文林艺海。

 

声明:本平台作品为作者原创,已授权本平台发表及推送。其他媒体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转发或转载必须注明出处,否则视为侵权。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