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总理给残疾人带来了保障政策

发布于 2021-09-15 06:34

李克强认为残疾人是困难群体中的困难群体,是“短板”中的“短板”。

近些年,李克强总理曾多次在国务院常务会和批示中对残疾人工作做出部署,每一项都关系残疾人士的切身利益。

具体都有哪些措施,小编带你一起回顾这些有温度的“暖政”。

1


兜底生活保障

政府一定要给予残疾人生活保障,让你们的日子尽快好起来!

——2014年3月27日,李克强在赤峰棚户区看望残疾商户

2015年2月11日,李克强总理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工作,提出要扩大救助覆盖面,逐步将低收入家庭老年人、未成年人、重度残疾人和重病患者等纳入救助范围。


2015年9月16日,国务院常务会决定全面建立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会后,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建立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的意见》。这是全国层面首次建立残疾人专项福利补贴制度,惠及1000万困难残疾人和1000万重度残疾人,成为保基本、兜底线的重要民生保障制度。


从民政部获悉:截至2017年底,我国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两项政策发放工作已基本实现区县全覆盖,分别惠及1000多万残疾人,累计发放资金近300亿元。

从生活补贴标准来看,有22个省份处于每月50元至80元之间,10个省份达到或超过每月100元。从护理补贴标准来看,有18个省份处于每月50元至80元之间,14个省份达到或超过每月100元。此外,有11个省份将生活补贴对象扩大到无固定收入、低保边缘户、低收入家庭、重残无业、一户多残、老残一体、依老养残等困难群体;5个省份将非重度智力和精神残疾人纳入护理补贴范围。

2017年2月,中国残联、国务院扶贫办等26个部门和单位共同印发了《贫困残疾人脱贫攻坚行动计划(2016-2020年)》,计划到2020年,稳定实现贫困残疾人及其家庭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基本康复服务、家庭无障碍改造覆盖面有效扩大。确保现行标准下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如期实现脱贫。

2

促进就业创业

 

帮助每一个有条件的残疾人圆就业创业梦。

——2015年7月11日,李克强总理作批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让广大残疾人安居乐业、衣食无忧,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重要体现,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

李克强总理要求:“对残疾人就业,出台特殊保障政策”。

张海迪认为:“残疾人就业问题,已经上升为人权保障的内容 ”。

2015年7月,第五届全国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开幕。李克强总理作重要批示:要进一步加强残疾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让他们掌握更多实用技术,进一步落实和完善残疾人就业创业的各项扶持政策,督促用人单位依法安排残疾人就业,进一步加大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力度,兜住和筑牢底线,帮助每一个有条件的残疾人实现就业创业梦想,通过劳动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2015年5月,人社部、中国残联印发《关于实施残疾人职业技能提升计划(2016-2020年)的通知》,提出大力开展残疾人职业培训,帮助残疾人就业创业。到2020年,力争使新进入人力资源市场的残疾人都有机会接受至少一次相应的就业技能培训;使企业技能岗位的残疾人都有机会得到一次以上岗位技能提升培训或高技能人才培训等。

2018年1月,中国残联、民政部等15个部门联合印发《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关于扶持残疾人自主就业创业的意见》,提出对残疾人就业创业提供合理便利和优先照顾、提供金融扶持和资金补贴、落实税收优惠和收费减免等措施,保证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实现充分就业。

3

健全公共服务

 

大幅增加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帮助残疾人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决不让残疾人“掉队”。

——2015年10月,李克强总理出席残疾人合作暨全球辅助器具产业发展大会开幕式

2016年6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印发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的通知》,提出“鼓励举办不同层次和类型的全民健身运动会,设立残疾人组别,促进健全人与残疾人体育运动融合开展”;“进一步加大对国家全民健身助残工程的支持力度,采取优惠政策,推动残疾人康复体育和健身体育广泛开展”。

2017年1月11日国务院第161次常务会议通过《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条例》,自2017年7月1日起施行。《条例》对预防残疾的发生、减轻残疾程度,帮助残疾人恢复或者补偿功能,促进残疾人平等、充分地参与社会生活,发展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事业具有重要意义。

2017年3月4日,《“十三五”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发布,其中一章专门针对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作出部署,为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发展创造便利化条件和友好型环境,让残疾人安居乐业、衣食无忧,生活得更加殷实、更加幸福、更有尊严。

4

关爱残疾儿童和特殊教育

 

让残疾孩子与其他所有人一样,同在蓝天下,共同接受良好的教育。

——2014年3月,李克强对全国特殊教育工作作重要批示

“相信关爱你的人们”,将来一定会走得更快更好。

——2014年5月,看望正在进行康复训练的孤残儿童。

2014年3月,全国特殊教育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在京召开,李克强作重要批示:办好特殊教育,对于保障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的权利、增加残疾人家庭福祉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带着深厚的感情,履职尽责,特教特办,认真实施好特殊教育提升计划,让残疾孩子与其他所有人一样,同在蓝天下,共同接受良好的教育。

2016年6月1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强困境儿童保障工作,部署加强困境儿童保障工作,对他们的成长给予更多关爱帮助。其中一项重点内容就是残疾儿童的权益保障。会后不久,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困境儿童保障工作的意见》,涉及医疗、教育等多项残疾儿童的保障措施。

意见规定了救助对象范围为符合条件的0至6岁视力、听力、言语、肢体、智力等残疾儿童和孤独症儿童。包括三类: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家庭、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的残疾儿童和儿童福利机构收留抚养的残疾儿童;残疾孤儿、纳入特困人员供养范围的残疾儿童;其他经济困难家庭的残疾儿童。

5

发展残疾人事业

 

李克强表示,残疾人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权益必须得到尊重和保障:“残疾人是社会中一个特殊困难的群体,同样也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创造者。关爱残疾人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为残疾人创造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条件,使残疾人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是党和政府以及全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

6

实现残疾人小康

 

李克强表示,保障和改善残疾人民生,使他们安居乐业,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政府要补上残疾人事业发展这块“短板”。

“过去三十多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残疾人事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我国残疾人数量大,总体上讲,残疾人事业与经济事业发展相比较还是‘短板’。”李克强解释说。

他进而说,我国社会事业本身属于“短板”,而残疾人是困难群体中的困难群体,是“短板”中的“短板”。

“既然有短板,就要补上,而且要优先补上!”李克强态度坚定地说。

他特别提出,对于重度残疾人,要在疾病报销等方面给予特殊优惠政策。他解释说,重度残疾人往往失去了生活自理能力,遭遇疾病时受到的折磨更大,更容易失去生活的希望,极易发生冲击社会底线的极端事件。

他特别要求有关部门,要深入残疾人群体,多调查了解实情,多体察他们的真实需求。

总理说:“残疾人事业关乎社会的公平正义,也是社会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我们的目标是,要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能让残疾人掉队。要让残疾人的生活更加殷实、更有尊严。”



了解更多残疾人优惠政策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