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潭人难忘伟人在鹰潭的这段故事!你了解吗?

发布于 2021-09-21 06:43

邓小平回到北京

1973年。这天天上还下着蒙蒙细雨,一辆吉普车引着两辆满身泥点的苏制伏尔加轿车缓缓进入东乡,经过余江,来到鹰潭镇西边的双凤街,上饶行署公安处警卫科科长、行署警卫领导小组办公室刘书兴早已在此等候多时。
看见车队由远及近,刘书兴立即冲上前坐进去,然后指引着车队来到城区,向着蜿蜒的林荫小路交际处的市委招待所(现在更名为鹰潭宾馆)驶去。
几辆车穿过熙熙攘攘的街道,车子行驶的速度并不快,但是车窗禁闭,看不见车里的人影,更为这几辆车增加了几分神秘感,到达目的地,上饶行署秘书长林振福、鹰潭镇镇委书记霍风翠已经在市委招待所此徘徊多时,两人早早的就来到这里,一直等到现在。

图 毛主席和邓小平交流

车子刚刚停稳,刘书兴就飞快地跳下车,林振福、霍风翠赶忙上前迎接,不一会儿,后车门打开,走下来一位老人,这位老人就是邓小平,邓小平今年已经69岁,但丝毫不显老态,他迈着稳健的步伐来到众人面前,和林振福、霍风翠一一握手。
在刘书兴的引领下,一行人向二楼东边走去,邓小平走的很快,走走停停,等等后面的妻子卓琳和继母等一行人。
刘书兴还担心邓小平已经坐了三个小时的车,舟车劳顿,身体难免会疲惫,在邓小平上台阶的时候,赶忙上前搀扶。
但是邓小平微笑着摆摆手,表示了拒绝,但是卓琳的身体不是很好,走的很慢服务班班长郑飞凤站在二楼楼梯口,快步走下台阶,搀扶着卓琳走上去。
这一天是2月19日,农历正月十七,很凑巧,邓小平和卓琳住在房间号也是219,除去219套房,其余房间还住着邓小平的秘书王瑞林、继母夏伯根、女儿邓林、邓楠和女婿张勤等人。

图 邓小平

江西省革委会经过深思熟虑,选择让邓小平一家人从鹰潭乘福州到北京的火车,主要是考虑到邓小平和继母年事已高,卓琳身体也不好,一大家子老的老,小的小人员众多,要尽量避免转车带来的折腾,综合各方面因素,政府决定让邓小平乘特快列车回北京。
午饭时刻到了,为了保密,工作人员特意将会议室的桌子凳子全部撤走,摆放了两张圆桌当餐桌。午饭的时候,鹰潭镇政府设宴款待邓小平一家。
席间,邓小平心事重重,没有怎么说话,一直保持着沉默而林振福却兴致勃勃地向大家介绍鹰潭镇的美景,邓小平只是静静地听着,没有插话。
下午,邓小平呆在219号房间没有出去,而是站在窗前不停地抽烟、喝茶,邓小平右手夹着烟愁眉紧锁的望着窗外的林荫路,金山弄里来来往往的人群,此时,春节的余韵还没有过去,人们还沉浸在正月的喜庆里,晚饭过后,邓小平又抽了几支烟。

图 青年邓小平

深夜万籁俱寂,白天还是熙熙攘攘的街道,现在只剩下几声零零碎碎的狗吠声,邓小平穿上衣服,一个人缓缓走下楼梯,在院子里散步,正在二楼东边值班的刘书兴看见邓小平下来,担心会有什么事,立即起身,远远地跟在身后,警惕的看着周围的一切。
邓小平非常喜欢散步,每次都是边散步边思考问题,这个习惯他已经坚持几十年,即使是人生最艰难的时刻,他也从来没有间断过,他就是在这样的一条条小道上,用脚步一步步丈量,最终使中国走向了幸福的康庄大道。
邓小平在院子里漫无目的地走着,市委招待所原来是桂永清的住宅,院子里仍保留着中华传统建筑,青砖灰瓦,绿树成荫,四周都是高高的围墙,只有一条道路通向大门,邓小平还记得桂永清,黄埔一期毕业生,在1947年的时候任国民党海军司令,中共中央在1948年12月25日公布的43人战犯名单中,他排在35号。
虽然已经步入春天,但是冬日的严寒还未退却,寒风吹在身上,有丝凉意,邓小平裹了裹身上的大衣,这时他又想起了桂永清的同乡,是邓小平非常熟悉的黄维。

图 邓小平

在淮海之战的时候,邓小平作为总前政委书记,淮海战役全局的决策、谋划、部署全都由他负责,对于中央的决策邓小平历来都是坚决执行,但是他有时候也有自己的想法。
当时,中央要求华东和中原两个野战军同时要进行两个大的歼灭战,但敌我力量悬殊,如果同时进行这两场战役,恐怕是凶多吉少。
最稳妥的办法就是歼灭黄百韬兵团后,华东野战军主力进行休整,剩余的纵队都用到南线助力中原野战军歼灭蒋介石的五大主力黄维兵团。
黄维军团是蒋介石的嫡系精锐部队,用的全是进口的美国装备,于是邓小平致电党中央,提出自己的建议,毛泽东、周恩来回电同意邓小平的决策。

图 毛主席邓小平

1948年12月16日,黄维的十二兵团全线崩溃,仅余几十人也慌忙逃窜,曾经叱咤一时的黄维也在安徽宿县西南的双堆集被野战军生擒,淮海战役取得全面胜利。
2月20日,农历正月十八,连阴了多日的鹰潭终于雨过天晴,上午,列车终于姗姗来迟,徐徐来到鹰潭火车站,邓小平一家经过漫长的三个小时的等待终于可以登上火车。
这一次列车长达三个小时的晚点给邓小平留下深刻的印象,1975年,邓小平主持中央日常工作以后,对铁道部进行了全面的整顿,面对运输堵塞,货物堆积如山,经常晚点的薄弱环节进行了全面整改

图 毛主席和邓小平交谈

甚至在1975年2月25日至3月8日召开全国工业书记会,就是为了解决铁路问题,会议结束后,以中央名义下发9号文件《关于加强铁路工作的决定》。
不仅如此,他还让自己的爱将万里率领工作组深入铁道部的各个部门,重新建立生产秩序,恢复铁路制度。
就在邓小平离开鹰潭20天后中共中央发出[1973]14号文件《关于恢复邓小平同志的党组织生活和国务院副总理的职务的决定》,在文件的上方写着几个醒目的大字,毛主席批示:“同意”。(来源:微观鹰潭摘自红星典录)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