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秋分|地理人眼中的秋,是怎样的呢?

发布于 2021-09-23 10:57

导读

认真细数,2021年已过去四分之三了

年初的愿望实现了吗?

这大半年来有什么收获?

年前还有什么计划?

无论在哪儿、做什么

高考地理都将陪伴在你身边

做你永远的贴心小棉袄

今天呢地理君要给大家上一堂课

对于以上问题,请大家课后认真思考落实

以上煽情部分,作为今天课前的暖心鸡汤

希望大家每天都认真学习、学以致用!

说起秋天,你想到什么呢?徐徐凉风?秋高气爽?丰收的喜悦?落叶缤纷?......But,在地理人眼中的秋天,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

1
地理人眼中的秋“天”

秋天是什么样的天呢?这个季节,这个节气,有不少地理的奥秘。

秋分节气

2021年9月23日3时21分


秋分是秋天的第四个节气

开始于每年的公历9月22日到24日左右

太阳在这一天到达黄经180°(秋分点)

阳光直射赤道

在不考虑大气对太阳光的折射

与晨昏蒙影的情况下,全球昼夜等长

《春秋繁露》中说到

秋分者,阴阳相半也

故昼夜均而寒暑平

秋分三候:一候雷始收声

二候蛰虫坯户、三候水始涸

这一天,太阳直射赤道

地球上昼夜均分,白天黑夜各占十二小时

北方大部分地区已经进入凉爽的秋季

走在路上

终于可以真切地叹一句“天凉好个秋”

除了平分昼夜

秋分的寓意还在于平分秋季

按照我国立春、立夏、立秋

立冬为四季开始的季节划分方法

秋分日居于秋季90天之半,平分了秋季

除了物候上的变化

秋分当天还有许多"冷知识"

太阳直射点不偏不倚地照在赤道上

当你来到赤道线时

就会发现任何物体都找不到自己的影子

由于秋分当天太阳直射赤道

南北极同时都可以看见太阳

不像大多数时候南北极总是

一个白天一个黑夜

因此在这一天中

南北极分享的是同一个白昼

秋天这天,仅凭一根软尺

我们就能丈量出建筑物的高度

这是因为在北纬45度线上

(大约是克拉玛依、乌兰浩特

哈尔滨和牡丹江一线)

这一天物体的高度和影子一样长

所以知道了影子的长度

也就知道了建筑物的高度了

1
关于秋季

(1)从天文学说来说,北半球9、10、11月为秋季,南半球3、4、5月为秋季。

(2)从气象意义上划分,北温带的秋季在8月23日(处暑)~11月20日(小雪);南温带的秋季在2月19日(北半球雨水)~5月21日(北半球小满)。

(3)根据气候和平均温度划分四季,其指标是平均气温低于10℃的时期为冬,高于22℃时期为夏,10~22℃期间分别为春秋季。在中国秋季从立秋开始,进过初秋、中秋和深秋,到立冬结束。


2
关于秋分

秋分时间一般为每年的9月22~24日。这一天太阳直射地球赤道,因此地球绝大部分地区这一天24小时昼夜均分,各12小时。在北极点(北纬90°)与南极点(南纬90°)附近,这一天可以观测到“太阳整日在地平线上转圈”的特殊现象。

秋分之后,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一日中白昼短于黑夜),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一日中白昼长于黑夜)。

秋分之后,北极附近极夜范围渐大,南极附近极昼范围渐大。

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是我们最熟悉的节气,因为这四个节气的气候特征最为明显。可是为什么会出现“二分二至”这些现象呢?归根结底是因为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围着太阳公转,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运动所致。

地球自转是沿着地轴自西向东转形成一个赤道面,公转则是沿着黄道自西向东转形成一个黄道面,由于地轴是倾斜的,因此在地球运动的过程中会形成一个“黄赤交角”(如上图所示)。这个交角的度数目前是23°26′,太阳直射点就在南北23°26′之间来回移动,这两条度数的纬度圈被称为南北回归线

地球公转的意义

  1、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上面说到由于黄赤交角的问题,太阳直射点会随着自转公转运动。每年的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到达最北端——北回归线,这一天我们称之为夏至日;每年12月22日前后到达最南端——南回归线,这一天称为冬至日;夏至日到冬至日期间太阳直射点会有两次直射赤道,这两天分别为3月21日前后和9月23日前后,分别称为春分日和秋分日。

  

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图

 2、正午太阳高度角
  由于太阳直射点位置的移动,正午太阳高度角也会随之变化。总结来说就是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离直射点越近高度越大。
  3、昼夜长短变化
  以北半球为例: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时,北半球昼长夜短且越向北昼越长,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会出现极昼现象;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时,北半球昼短夜长且越向北昼越短,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会出现极夜现象。此外,赤道上全年昼夜平分,春分和秋分时全球昼夜平分。南半球反之。

昼夜长短变化

 4、四季和五带
  由于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导致太阳辐射有规律的变化就形成了四季。依据气候特征把全球分为五带,即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

五带分布图

地球自转的意义
  1、昼夜更替
  地球自转就会有被太阳照射和不被太阳照射的地方,这样就形成了昼夜的更替。这里不得不提的就是晨昏线。晨昏线即指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它垂直于太阳光线且平分经线和纬线。
  2、地方时
  因为有了晨昏线,所以形成了地方时。在同一瞬间,位于不同经度的观测者测得的地方太阳时是不同的,因此需要一个统一标准。以英国的格林威治本初子午线为零时区,向东、西各划出12个时区,全球共24个时区。地方时在计算时,先判断两地的东西方向,然后采用动加西减的原则进行计算。
  3、地转偏向力
  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春分—3/21

夏至—6/22

秋分—9/23

冬至—12/22

依次类推

从冬至开始白天越来越长,但是从春分开始白天比晚上长,从夏至那天开始白天越来越短,但是从秋分开始才白天比晚上短。

原因:冬至是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这天白天最短,然后直射点北移,白天越来越长。在春分之后,太阳直射点移到北半球,然后白天就比晚上长了。

2
地理人眼中的秋“雨”
1
一场秋雨一场寒

秋季,一股股的冷空气从西伯利亚和蒙古国南下进入中国大部分地区,当它和南方正在逐渐衰退的暖湿空气相遇后,形成了冷锋天气。冷锋过境,会带来大风、降温、雨雪等天气,而过境后受冷气团控制,则会气温下降、气压升高、天气转晴。


2
华西秋雨

华西秋雨指得是我国西部地区秋季多雨的特殊天气现象,主要包括四川、重庆、贵州、云南、甘肃东部和南部、陕西关中和陕南及湖南西部、湖北西部等地。一般出现在9-11月。


每年进入9月以后,华西地区在5500米上空处在低气压区内。副高西侧的西南暖湿空气源源不断地输送到这一带地区,同时随着冷空气不断从高原北侧倒灌,冷暖空气在我国西部地区频频交汇,于是便形成了华西秋雨。

3
地理人眼中的秋“意”
1
秋高气爽

夏季过后,南方暖气流减弱,我国大部分地区气压在由低值系统向高值系统转变,这使整个大气皆表现为下沉运动,故而少雨多晴,天高云淡,气温上始凉未寒,很是宜人。

同时,入秋后人们出汗较少,即使出点汗,由于空气中缺少水分,干而凉的空气使人身上的汗液很快蒸发掉,身上的衣服有凉爽感,因此给人们以“气爽”的感觉。

2
红叶黄花

在植物的叶子里,含有许多天然色素,如叶绿素、叶黄素、花 青素和胡萝卜素。叶的颜色是由于这些色素的含量和比例的不同而造成的。

落叶是植物减少蒸腾,保持体内水分,度过寒冷和干旱季节的一种适应,这一习性是植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

4
地理人眼中的秋“灾”
1
低温冷害

秋季低温冷害是指晚稻抽穗扬花期,受到低温天气的影响,造成空壳和疵粒率增大而减产。由于此种灾害在华南地区多发生在“寒露”节气前后,故称寒露风。

秋季低温冷害主要发生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发生期自长江流域向南逐渐推迟。

2
霜冻

入秋后的气温随冷空气的频繁入侵而明显降低,尤其是在晴朗无风的夜间或清晨,辐射散热增多,地面和植株表面温度迅速下降,当植株体温降至0℃以下时,植株体内细胞会脱水结冰,遭受霜冻危害。通常把秋季第一次发生的霜冻称为初霜冻,因为初霜冻总是在悄无声息中就使作物受害,所以有农作物“秋季杀手”的称号。

点分享
点点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