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想法等于你个人吗?
发布于 2021-09-24 06:44
日更第三十八天
我就不寒暄了,咱们直奔主题。
今天咱们聊聊想法和个人的关系。
上周六的时候,我朋友问我,你在什么时候意识到自己长大了?
我说:“当我坐在那里。所有的老师都在指出你的不足,甚至有的问题根本就不是现在的你想面对的。在这样的情况下,我还能务实的去接受他们的指正。这个时候我发现,我长大了。”
那个时候,我脑子更多的只是对问题的思考,没有很多的负面情绪(要说完全没有肯定是骗人,只是占比很少)。因为我明白,老师们只是在指出我做的事情有问题,而不是我这个人有问题。
(生硬的转折)
我今天的要聊的话题是:
你的想法或者别人的想法就等同于你吗?
先来说说自己的想法等同于你吗?答案是:是,但又不是。
说是,是因为你在当下产生的念头,确实是来源于你;说不是,是因为思维的产生很多时候不是由大脑控制的,它产生的原因有很多。
你的思维会受到生物本能和过去经验的影响。
用《生活大爆炸》里谢耳朵的头脑会议来当示意图。当然,我举得例子不是很全,只是想用这个来解释咱们要讨论的问题。
我们每次做出决策的时候,大脑都好像要开会一样,不同的代表会阐述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在这张图上的每个人都代表一种思想的来源。
例如(从左往右):
情绪,当下我们的心情的好坏有时候会直接决定我们的决策。
生物本能:只要是个人都要吃喝拉撒睡,这些是让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的最基础的本能。性也是生物本能的一种。
欲望:社会的人基于一定的需要而产生对一定的物质或精神事物的渴求。追求金钱和社会地位等,都是欲望。甚至追求幸福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人的自然、合理的欲望。
道德:孔子主张:“志于道,据于德。”(《论语·述而》)这里的“道”指理想的人格或社会图景,“德”指立身根据和行为准则。再缩减点说道德就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是我们日常行为准则的上限。
知识:人类千百年来智慧的结晶,是先人用血与泪总结下来的经验。我们学习后,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走歪路。
逻辑:是我们思考的时候用的规律和规则。
当然,还有很多方面我就不一一列举了。
在图最中间的那个人,就是决策者,也是我们每一个动作的实施者。是他决定了我们在现实中如何去行动。
那我们平时是怎么行动呢?
生活中,我们遇到一个问题或想去做一件事情。比如想去追求一个我心仪的女孩子,我们的大脑会开一个这样的会议:
生物本能说:去吧,去追求她,我想和她发生性关系,最好在这个过程中她能怀上我的孩子。让我的DNA延续下去。
欲望说:去吧,她这么的漂亮,符合你的审美,能满足你对美的追求。
道德说:可以去啊,但是要循序渐进,按照规矩来。
知识说:我看行,我的储备应该足够我应付和这个女孩在一起后的磨难。
逻辑说:我想想看啊,该怎么去最追求这个女孩子。
要是看这样的商讨,是不是觉得我会去追求这个女孩子?但是有个人还没发话呢,情绪。
情绪说:要不算了吧,我这么的不自信,连搭讪都不敢。
最终那个决策者(也就是现实世界的你)决定不追求了。
看见了吗,最终你会听谁的,只是取决于谁的力量强大。
假如经过长时间的相处,你的知识和逻辑觉得,你能追求成功。这时他们的力量就很强大,那你就会去追求那个的女孩。
花了这么长的篇幅去解释这个,就想让你知道:你的想法其实是因为你的某个思想方向产生的。它很片面,只代表了某一个思维方式的观点,没有对错。它只是你在权衡这件事情时的一个小片断,最终决定怎么做的人还是你。
它是产生于你的大脑,但它只是一个奴仆,它是为你服务的,你才是主人。最终决定它是否呈现,完全取决于你。当然不管你最终选择了谁,我们都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但生活中,我看到了很多人的想法是完全臣服于某一方。臣服最多的就是生物本能和欲望。这两个思考方向在他们的大脑里太强大了。以至于他们从某种程度上变成了这两个思想的实行者。嫖娼,出轨,酗酒,暴食等等行为源出于此。
当然,一个人会产生某种行为的原因有很多,我只是单独拿出一个来举例子。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要不断的去接受教育的原因。在受教的过程中,我们大脑中的道德,逻辑,知识会变强。等他们足够强大的时候,就会对我们的生物本能和欲望进行对抗。让我们的行为更加符合一个人的准则,而不是一个动物的准则。
再次强调,想法没有好坏,它们的产生都是有原因的。不要因为我有这样一个吓人的想法(比如我想打人)而感到害怕,想法不能代表你,它只代表你现在有情绪(这个人让我很不舒服),你的情绪力量在这时很强大,它想让你做这件事。
下面来说说,别人的看法和想法等同于你吗?
答案肯定不是。
但写到这我发现字数差不多了,这也是个很大的话题。我们明天再聊吧。
终于不用再为明天要说什么发愁啦。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