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让孩子远离电子游戏?

发布于 2021-09-24 18:24

当前,网络游戏深受未成年人喜爱,但它对未成年人的生理和心理,已经造成不可低估的影响,也因此衍变出“精神鸦片”、“电子毒品”等网络游戏的代名词。

网游行业“机关算尽”

网络既是富含信息的宝藏,也是混杂的垃圾场。

网游企业会在游戏的玩法、设备、音乐、故事环节的设定、晋级的难易程度等方面,针对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和弱点进行专业化设计,让青少年只需动动手指,就能轻轻松松和好友一起“开黑”。

而未成年人自律性差、分辨力较弱、很容易被激发心理弱点,成为网络游戏算计、俘获和掌控的对象。因此,我国青少年因沉迷网络游戏而影响学业、引发性格异化的现象,呈逐年增长趋势。

未成年人网游成瘾

有数据显示,目前,我国6-15岁青少年超过65%的课余时间,花在了移动端互联网和电子游戏上;13.2%未成年手机游戏用户,日均游戏时间超过2小时。

体育为青春赋能

不可否认的是,即便在中考体育和体教融合政策被大力推行的当下,我国青少年的体质健康问题依然触目惊心。

究其根本,体育教育应试痕迹明显。大部分中小学的体育课,会因为应试而强迫学生完成定向运动,忽略了对青少年体育爱好的培养。

事实上,体育运动不仅能改善青少年体质,更能改变他们的内在品格和心理健康。相较于坐着纹丝不动的电子游戏,从身心发展的角度来说,体育运动百利而无一害。

尤其在诸如花样滑冰、冰球等竞技体育中,青少年在历经“挫折-奋斗-成功-再挫折-再崛起”过程后,会改变内心,克服社恐、抑郁等症结,从而更加自信,对自身有更全新的认识。


体育和教育是相辅相成的,对人的影响也是终生的。它的作用不仅在于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更重要的,是让孩子们变得更好。

也唯有拥有健康的身体,才能更高效的学习。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