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 “双减” 政策,家长该怎样做

发布于 2021-09-24 18:21

教育部相关负责人指出,当前我国义务教育最突出的问题之一还是中小学生负担太重,短视化、功利性问题没有根本解决。2018年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我国近六成家长每月用于孩子校外培训费用高达千元,超七成家长感到“压力山大”。家庭在校外培训上的消费额以15%以上的增长率增长。校外培训增加了家庭的经济负担和学生的课业负担,使得学生总体感觉课业负担重,影响了身心健康发展。《意见》的发布,旨在强化政府统筹,落实部门职责,发挥学校主体作用,健全保障政策,明确家校社协同责任,将“减负”进行到底。

贯彻落实《意见》,家长需要做到的是:

1.转变教育观念,与学校形成“减负”共识。当前,很多家长为了让孩子考出高分数,上重点学校,总是想方设法给孩子补课。学校在“减负”,家长却在给孩子“增负”,很多孩子感到无可奈何,他们慢慢学会了依附于家长、从属于家长,失去了作为孩子所应当具有的天真、好奇和主动探索。家长应该认识到,比提高分数更重要的是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以及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生存,这些才是孩子可持续发展和人生幸福的基石,教育的短视化、功利性必将是扼杀孩子学习的主动性,不利于孩子的长远发展。

2.引导孩子主动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实施“双减”政策,既要做好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减法”,也要做好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习效率的“加法”。在孩子学习的时候,家长要能坐下来看书或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并与孩子分享自己学习的体会和感受,引导孩子主动学习。家长还要密切注意孩子的成长和点滴进步,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让孩子体验到学习带来的成就感,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3.合理安排好在家时间,开展有意义的家庭教育活动。《意见》出台后,学生课后作业时间和校外培训时间减少,放学后的空余时间和节假日休息时间增多。家长可以与孩子开展阅读活动、文艺活动、体育锻炼、鼓励孩子从事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等,或支持孩子做一些他们自己喜欢做的事,这些活动对孩子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END


推荐阅读

盖笑松教授送给你支持孩子自主成长的行动指南!

大咖微课|父母持续成长家庭教育的前提

动动手,动动脑,孩子未来不得了

优秀育儿经验分享之二:让孩子健康成长,正确的沟通方式有多重要

学科能力与兴趣培养之一:培养孩子学习兴趣,家长可以怎么做?

以身作则,培养孩子做“父母”的义务感

本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小编。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