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作赏析《公共史学—挑战开放的历史学》——赵彦民

发布于 2021-09-25 00:22

佳作赏析

《公共史学入门——挑战开放的历史学》

文/赵彦民

——赵彦民

“ 公共史学入门—挑战开放的历史学 ”

固定布局                                                        
工具条上设置固定宽高
背景可以设置被包含
可以完美对齐背景图和文字
以及制作自己的模板

     在19世纪, 历史学作为一门制度化学,学院派史学家成为史学知识生产的主要代理人,是历史书写与阐释的主体。时至20世纪未,欧美社会开始尝试将上述囿学术体制内的历史学,转向对更多主体和主题的发掘, 并以此为基础,提倡公共历史的参与和实践。这种研究动向逐渐在全球范围扩展 开来,成为现代历史学发展的一大潮流。日本东京大学教授菅丰等编撰的《公共史学入门——挑战开放的历史学》一书, 即为探索公共史学在日本的历史学发展过程及可能性而推出。

CHALLENGE

     本书所提倡的公共史学,并非指历史学新的研究领域、对象或方法,而旨在思考历史学如何在当代社会中应用与发展,强调公共史学是超越时代、对象和地域的学术, 注重历史对当下活着的人所应具有的现代意义。菅丰对公共史学这一概念作了这样的界定:公共史学不仅记录过去,也通过过去与现在间永无休止的对话,将与现在相关联的过去拉回现在,并将其延伸,面向未来。一言以蔽之,公共史学永远是有益于人类的 “ 现代史 ”

     本书除序章和终章外, 汇集了23篇文章,从 “ 理论 ” 与 “ 实践 ” 而大部分对上述理念予以阐释。理论部分,集中介绍与探讨欧美公共史学的理论、发展与可能性,以及公共史学在日本的多元历史实践。实践部分,则从历史书写、参与协同合作、口述历史、历史博物馆与档案、史学的数据化、艺术与影视史学等六个层面,展开更具体的讨论。菅丰主张公共史学不仅是思考历史或历史学,更重要的是通过某种形式做(doing)历史、即重视 “ 历史实践 ” , 将不同主体之间协同合作的念置于历史实践过程中审视,因而在本书中有意召集学科背景不同的作者,试图通过多元主体的参与,跨越学科壁垒,规避对总体社会生活的切割。于是,我们在本书中看到了历史学、民俗学、社会学、文化人类学、宗教学、艺术学等关于公众史学的不同声音,甚至还有影视制作方面的从业者的实践感受。

     如何在历史实践中,打破学术主体与公共主体之间二元对立的格局,以主体间的协同合作、共情、共的方式接近日常生活世界,一直被公共史学家们视为一大学术挑战。而被公共史学所界定的历史实践,特别重视与当下人们日常生活实践中与历史相关的行为,这其实是与民俗学术共有的学术课题。据说,近年来中国民俗学界颇流行的 “ 有温度的田野 ” 一语,便是张士闪教授去年初访问东京大学与菅丰教授晤谈时触发的灵感,看来并非偶然。

文献来源:

[1] 赵彦民. 公共史学入门——挑战开放的历史学[J]. 民俗研究, 2020(6):2

  - END-  

Welcome to you

/“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在路上”/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