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找到头腔共鸣?

发布于 2021-09-25 00:17

经典热门好歌大全
经典好歌,热门歌曲翻唱,简谱视唱
怎样找到头腔共鸣
我们这里讲的头腔共鸣也称为面罩共鸣,实际上是声音处于高位置上的唱法。如果歌者在歌唱时获得了充分的面罩共鸣之后,就感觉额部鼻腔、上颗、唇齿以及两边颧骨包围的空间在发生振动,这种感觉就像一个短小精致的笛子挂在其间发出明亮、具有穿透力的声响。


头腔共鸣的重要性
从理论上讲,获得良好声音的重要因素便是获得头腔共鸣,而在我们实际演唱过程中,人主观感受到的是面罩这一部分在振动,而面罩腔体则是由额窦、上领窦以及颧骨组成的。由于每个人的生理构造不一,也就造成了感觉面罩部分振动的部位也不一样。
歌唱的时候只有使声音进入面罩,才能使声音更明亮、更就有穿透力。其次的作用是利用头腔共鸣,更能使声音上下统一、咬字清晰以及向更高音区扩展。也就是说利用头腔共鸣能够使歌者在歌唱的时候,对声音位置准确定位,一张嘴、一发声都是在同一个地方,即我们通常所说的高位置演唱,一旦声音处于高位置上,那么无论歌者唱什么音或是以多大的声音唱都能够运用自如,这时,你便变成了声音的控制者。那么,声音就可以流畅、连贯的发出来了。

利用头腔共鸣可以增加歌唱的持久性。这是什么道理呢原因也是显而易见的。如果一个人的声音条件很好,而没有一定的方法技巧做指导,那么他的演唱生涯注定是短暂的,是因为每个人的声音条件都是一定的,即使是拥有再好的本钱,如果长期用本钱来歌唱,就会损坏声带以及出现各种各样的嗓音问题。反之,如果好本钱加上正确的、科学的方法来演唱,那么即使是到晚年声音也可以很漂亮的。


找到头腔共鸣的方法


面带微笑的方法


曾经在网络上看到一个国外大师的讲座,授课对象是一个男中音学生,他的音色很干净、很抒情,但是他歌唱的时候面无表情,那位大师就示意学生咧着嘴歌唱,并让学生的嘴角向两边咧开,学生依照着老师的手势又重新唱了一遍刚才的歌曲,所不同的是声音听起来更松弛,更明亮,也更具穿透力了。这就是微笑唱法的效果。在声乐学习的过程中,有很多科学的方法都是源于最自然的生活状态,就和声音是一样的,听起来自然的、舒服的声音就是正确的。其实人在微笑的时候无意识中声音位置是很高的,笑出来的声音也是明亮、自然的。因此我们运用这种方法来使声音进入头腔。




运用哼鸣的方法


经常听到老师说“哼鸣在哪里就唱在哪里”。好的老师并不是要求学生有多么大的音量,而是循序渐进的运用哼鸣训练的方法,让学生小声的感觉歌唱的位置和状态。这样的做的好处是能够使声音进入头腔,而且不费力气。有时唱咏叹调用很大的声音往往唱起来很吃力,但如果换用哼唱的方法就会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有时也可以用哼到鼻子上或是哼到眉心来进行训练,这种启发也是有效果的。如人在患感冒的时候歌唱,这时是最好的感受声音进入面罩的机会。由于人在感冒的时候鼻子不通气,鼻音加重,此时鼻咽腔在振动,声音就被调整到面罩里去了,当然在自然状态下捏住鼻子也可以感觉到声音的变化。







哼鸣基础上小声歌唱的方法


在哼鸣基础上小声歌唱的方法适用于任何一个人,对于大嗓门缺乏面罩共鸣的歌者来说尤为重要。往往有些歌者在歌唱过程中过分追求大音量,会造成声音僵硬、缺乏高位置、喉咙没有打开、口腔运用太多等等的问题,在没有老师指导的清况下,建议学习者可以采用录音的方式来进行学习。一般人耳听到的声音和录下来的声音很不一样,采用录音的方式更加真实的反应我们自己声音存在的问题。只有这样歌者才不会被自己的耳朵所欺骗,往往听的很大、很响的声音在录音之后听起来就会变的很奇怪,所以运用小声歌唱能够克服前面所说的一系列问题,更加有利于头腔共鸣的寻找。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