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年会调研攻略:成都这个获全国规划一等奖的社区规划不容错过

发布于 2021-09-25 08:31

每届年会举办城市都会规划自助学术调研线路,展示城市特色。本届年会成都准备了“公园城市”“城市更新”“社区治理”“城乡融合”4大主题共计13条专业调研线路,供参会代表自行开展调研。

其中3条社区治理主题专业调研线路中,包括了共享共治社区的代表:新桂东社区。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这个获评为全国规划一等奖的社区吧。

喜报!点此亲启

清华同衡35个项目喜获2019年度优秀城市规划设计奖

由中国城市规划协会主办的2019年度优秀城市规划设计奖评选活动结果于2020年12月揭晓。本次共评出获奖项目599项,其中一等奖47项,二等奖143项,三等奖284项,表扬奖125项。

其中,成都市新都区新桂东社区规划,在此次评选中获评为一等奖。

获奖项目如下:               

2019年度优秀城市规划设计奖

一等奖

成都市新都区新桂东社区治理规划:“共享共治”的社区发展治理路径

项目完成单位:重庆大学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四川正源工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项目主要完成人员:赵珂、王载波、夏清清、林逸凡、杨越、王杰楠、李忠蔚、李洁莲、沈恩穗、张利欣、蔡鋆、陈晋秋、廖小康、诸陈波、林锴

2019/ 6 / 4

社区

新时代  新桂东  新家园

—新桂东社区的前世今生

来源 /  规划师笔记

1

-THE FIRST-

前世:社区背景

成都市新都区新桂东社区建于上世纪80、90年代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时期新都老城建设的缩影。历史在该社区留下了小单位型住区、贴心农贸市场、封闭居委会等转型时期的痕迹。

住区小,且封闭

设施存,缺显示

商业足,缺民生

交通杂,阻交往

新桂东社区存在着住区小且封闭,社区服务能力缺乏显示以及社区民生设施缺失等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人车融杂和步行空间缺失等问题也越发凸显。小且封闭的住区面临向社区转型的困境。

2

-THE SECOND-

前世:社区规划


城乡社区作为社会的基本单元,是社会治理的基石。新都区按照成都市市委市政府“转理念、转职能、转方式、转机制、转形态”的工作要求,以“五大行动”三年计划为行动指南,坚持“以点带面、示范先行”的工作思路,将新桂东社区作为实践范本,高标准推进城市有机更新,努力建设高品质和谐宜居生活社区。

在充分调研、分析、研判的基础上,提出了“封闭住区变共享社区“的总体规划目标。


根据居民住区更新、设施完备、民生关怀、出行安全四大诉求。

在打造一个共享社区的总目标下,同时打造交往社区、优美社区、服务社区、创业社区和慢性社区五个社区。

打造一个交往社区


打造一个优美社区

打造一个服务社区

打造一个创业社区

打造一个慢行社区

最终,新桂东社区规划建设成为一个共享、互助的活力社区

3

-THE THIRD-

今生:社区治理

对标成都市社区治理“五大行动”,新都区实施了拆墙并院重塑公共休闲空间,打通空间障碍优化道路交通体系,利用背街小巷增加就业空间供给,改建补建补齐公共服务设施短板,创新机制体系营造平安和谐氛围,从而促进旧城有机更新,培育更加健康、更富有人情味的生活社区。


实施两拆一增,实现九院合一

一是展示了共享社区探索理念。以规划为导向,以片区为单元,按照“两拆一增”要求,通过拆除违建、拆除围墙、拆改结合等方式,打破原有封闭小住区,利用开放巷道空间,增加微绿地,改善区域环境质量,加强邻里关系,共享公共资源,营造美丽舒适、绿色生态的社区共享空间。

闲置资产变身共享资源,完善公服配套设施

二是展示了公共服务配套提升。有效利用闲置资产,将老办公楼改建为社区综合体,新增公共广场5000平米,商业综合体8900平米,党群服务中心3000平方米,有效解决了社区公共空间“总量不足、分布零碎、利用低效”等痼疾。

三香体验营造新时代、新桂东、新家园

三是展示了社区造血赋能活力。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商业化逻辑,成立社区服务公司,聘用小区居民从事保洁、门卫、巡逻等工作。搭建“时间银行”互助志愿服务平台,多样化开展社区营造项目,培育书画社、舞蹈队等自组织,孵化“新阳光”、“温暖家”等社会组织,进一步营造了和谐幸福宜居的社区氛围。

4

-THE FOUR-

今生:社区面貌

通过片区打造、集成推进,新桂东社区面貌一新。环境改善了、服务完善了,有些以前搬出社区的居民,也纷纷从新城区搬了回来。

航拍实景

社区商业

 社区活动

民生巷实景


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报道

2019年1月24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用将近4分钟时间,对新桂东社区进行了重点报道,讲述了成都如何从社区入手,构建城乡社区发展治理新机制,打通城市治理最后一公里的故事。

同时,针对这个片区缺乏儿童图书馆、公共空间等问题,社区利用原废弃制版厂的食堂,以社区微更新为抓手,打造儿童共享空间+居民交流场所,以高校公益师资和学生志愿者为力量,整合社区社会组织和社区退休教师群体,促进社区儿童和居民高度参与社区创造性活动。

闲置制版厂食堂楼

改造后效果图

在儿童活动中心里,设置了社区儿童菜园、儿童共享书吧、儿童服装设计、儿童手工作坊、艺术共享展厅等共享空间。

利用废旧物品,六一儿童节社区共建活动


内部功能效果图

同时,儿童活动中心引入了“树袋熊的家”品牌理念,利用闲置旧食堂和周边微绿地,用低造价微更新生态化理念,倡导关爱分享绿色教育。

在这里,有孩子们自己种的菜,自己刷的墙,自己做的板凳;在这里,有免费借阅的绘本,有喜爱的作家来讲课;在这里,有“每个孩子都是艺术家”的公益画展,有每个孩子都可以参与的服装设计....

在这里,每个孩子都是“熊宝宝”,可以释放天性,发挥自己的创造力。每个孩子都是小星星,都能得到真正的尊重,都是活动的主角。

这样的“留改建”社区,你期待吗?


相关内容:

1、新桂东社区的前世今生(社区规划篇):多元治理下的“留改建”社区

2、新桂东社区的前世今生(民生巷篇):设计的力量,新桂东民生巷变形记

3、新桂东社区的前世今生(老法院篇):商业化逻辑,活化片区闲置资源

4、新桂东社区的前世今生(五四小区篇):九院并大院,拆30年堵心墙

5、新桂东社区的前世今生(儿童活动篇):树袋熊的家,伴社区儿童成长

6、新桂东社区的前世今生(党组织篇):时间银行成爱心蓄水池

7、新桂东社区的前世今生(社区治理篇):党建引领创新社区发展治理

8、新桂东社区的前世今生(新都实践篇):三小三大,共治共享

资料整理:规划师笔记

社区规划:重庆大学珂团队

改造设计:四川正源工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社区营造:西南交大玲团队

项目实施:新都街道刘晴团队

资源整合:新都区划局、新都区区委治委

感谢所有参与新桂东规划、建设、治理的人!

特别鸣谢:有情怀的先生当年的坚持!

- END -

 欢迎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每天早上8:18不见不散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