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心行者从最初下手,都一定是念念之间非常谨慎,战战兢兢。唯恐还像一般凡夫一样,起心动念,都打散在过去的凡情习惯的作意。所以绝对不是不要纠结,而是你一定要明白一切的道理、经义。在任何能觉、所觉现前时,你要清楚的是,能觉得「能觉」,觉得「所觉」,都是觉。你要是抓着能觉、所觉,说不要纠结,他还是背觉而已!念念之间,就在所有一切现前你能够体会的一切能觉、所觉现前处,你都要微细披剥「觉得的是谁?」所谓微细披剥,就是你念念之间,就要在心中反复的观照,反复的回光。将来心熟之时,总有一天,你就会站在觉心上看尽一切,你过去所谓的能觉、所觉一切名相,一切性用。同体是觉时,你站在能觉、所觉上,绝对不是那一句「不要纠结」,「不要纠结」 也是一种纠结!你要问念经之时,是不是只要这样子如是念,不要做任何思惟?同样的道理,「不做任何思惟」,就是一种怠惰思惟。所以武则天有讲「愿解如来真实义」,历代祖师都把他放在诵经的经首。在诵经之前,就是因为「愿解如来真实义」,所以行者就不敢于马虎,还放纵自己现前卑劣的意识,在上面妄想寻觅求解,妄想造作任何的种种解释。妄心若死,就是虚心,但念念之间,因为「愿解如来真实义」,总有一天,这一念若是心中赤诚,总有一天,你就能够在字里行间找到与你现在修行时,相契相应的道理。修行上绝对不如同现在很多人认为佛门之中,尤其是汉传佛教讲的禅宗理念,就是「什么都不要在乎了」,「什么都放下了」,「就这样子念去就好了」。说「不要思惟、不要纠结」,那就是一种「思惟」!就是一种「纠结」!这一些你都会发现,他们还是惯用在自己潜在意识里面的卑劣造作。连这一些念头你自己起来,你都要清楚「觉得的是谁?」就是师父刚刚讲的,总有一天,你就会站在同样过去你所用的那个角度,他突然有一天就返璞归真。为什么叫返璞归真?因为在大觉现前处,虽然你现在还在能觉、所觉,过去的种种妄想攀缘前,但是大觉也从来没有背离过你,也从来没有损伤或损减分毫。所以真发菩提心人,真发要了脱生死,要证得自己本来面目的人,发的那念菩提心,他不同于一般凡情,还是用种种念头的造作以为的修行。因为他都知道「觉得的是谁」,不随现前的任何念头的造作,所谓的旁观者清,所以他才能够在一切造作之中,将来才能够找到超越一切造作当下应该有的行持。不要听现在一般人认为的那些,以为草率,以为很潇洒,以为能很简单的这样子放下,「不要理他」或者是「不要纠结」,或者是「不要思想」......,这一些比较负面的这些,而且是比较卑劣的这一些的声音。将来你自然而然就会知道,你就会与这些声音毫不相应。因为「要不要」都不是造作的。明白要不要处,明白自己要不要的那一念上,那个觉心从来也不是这一句「要不要」,也不必你去捡择要与不要。那个是慢慢去心中思惟,去理解,慢慢深入,就是常讲的闻思修。你将来都能用得到他,后面说的你看透了什么……,看清楚了六亲眷属啊、什么父母啊,那些念头都不必有。没有要你看透世间亲情,大乘佛法中,才是真正要你肩负一切亲情!你真的要懂得为一切亲情,让他们将来......。不但你要了脱生死,也要为他们肩负让他们了脱生死的责任,那才是大乘菩萨的发心。六亲眷属之所以有的时候,或许觉得有些种种的逆境、挫折,但逆境、挫折不正是来自于,因为大家都是生死凡夫,不得自在。今生与你有缘,但名六亲,但名眷属。所以不是叫你看透亲缘眷属是虚假,而是你要知道亲缘眷属的无奈,要你发的才是大心。-上自下然法師2021年隨機開示(2021-07-14)
自然法师 | 不是修心者,不会知道《地藏经》在讲什么
自然法师 | 学佛该「静修」还是「入众」?
自然法师 | 2021年行脚前夕· 祭父
自然法师:不要以为你将來开悟时不现出家相 !
自然法师讲《圆觉经》| 前引(一)
关于讲寺建设,转载和尚租借办学通告
大乘佛法学习 , 打坐时,如何面对妄想?| 自然法师
视频号
終不一行於小法 力闡大教報殘年
非迂尋常能了義 破析當今錯知見
來學共荷教難險 留取餘音大士前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