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宣传】2021年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100问
发布于 2021-09-25 16:54
亲爱的居民朋友们:
纯化中心卫生院公共卫生科
新闻信息科
1
1、怎样建立居民健康档案?
答:辖区内常住居民到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等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接受服务时,由基层医务人员负责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入户服务(调查)、疾病筛查、健康体检及社区义诊宣传等方式是辖区居民建档的重要途径。
2
2、居民健康档案包括哪些内容?
答: (1)个人基本情况。 (2)健康体检记录。(3)0-6岁儿童、孕产妇、65岁及以上老年人与主要慢性病患者的健康管理记录。(4)患病就医时的有关接诊、转诊、会诊与住院等医疗卫生服务记录。
3
3、建立健康档案时主要询问哪些内容?
答:建立健康档案时主要询问的内容包括:(1)个人基础信息:包括性别、出生日期、工作单位、民族、联系人姓名、文化程度等。(2)个人基本健康信息:药物过敏史、既往史、家族史、残疾情况等。(3) 生活环境。
4
4、健康档案更新使用内容主要是什么?
答:健康档案更新内容主要包括公共卫生服务记录和医疗服务记录。更新的重点内容(1)重点服务人群的档案更新使用内容,包括辖区内基层医疗机构提供的专项公共卫生服务记录和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情况。(2)一般人群泛指重点人群之外的人群,其档案更新的内容主要来自在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接受的医疗卫生服务情况。
5
5、建立健康档案时的体检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答:(1)体温、脉搏、血压、身高、体重等检查。(2)视力、听力、运动功能等检查。(3)皮肤、心脏、肺、腹部等一般体格检查。
6
6、居民健康档案终止的原因及处理方式是什么?
答:(1)居民健康档案终止的原因包括死亡、迁出、失访等,均需记录日期。对于迁出辖区的还要记录迁往地点的基本情况、档案交接记录等。(2)健康档案管理单位(即居民死亡或失访前管理其健康档案的单位)参照现有规定中的病历保存年限,方式负责保存。
二、健康教育服务规范
7
7、健康教育服务的形式有哪些?
答:共五种:一是提供健康教育资料包括发放印刷资料和播放音像资料、二是设置健康教育宣传栏、三是开展公众健康咨询活动、四是举办健康知识讲座、五是开展个体化健康教育。
8
8、健康教育服务印刷资料包括哪些?基层机构每年应提供多少种内容的印刷资料?
答:印刷资料包括健康教育折页、健康教育处方和健康手册等。放置在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候诊区、诊室、咨询台等处。每个机构每年提供不少于12种内容的印刷资料,并及时更新补充,保障使用。
9
9、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每年播放音像资料不少于多少种?
答:每个机构每年播放音像资料不少于6种,如VCD、DVD等各种影音视频资料。正常应诊的时间内,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候诊区、观察室、健教室等场所或宣传活动现场播放。
10
10、设置健康教育宣传栏标准是什么?如何计算?
11
11、如何开展公众健康咨询活动?
答:利用各种健康主题日或针对辖区重点健康问题,开展健康咨询活动并发放宣传资料。每个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年至少开展9次公众健康咨询活动。
12
12、如何举办健康知识讲座?
答:定期举办健康知识讲座,引导居民学习、掌握健康知识及必要的健康技能,促进辖区内居民的身心健康。每个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月至少举办1次健康知识讲座,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每两个月至少举办1次健康知识讲座。
13
13、如何开展个体化健康教育服务?
答: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信息化系统可增加一个模块,医务人员在提供门诊医疗、上门访视等医疗卫生服务时,通过将个体化健康教育导入进去,就可解决这个问题。义诊中个性化健康教育并没要求有姓名,但可作为个体化指导受益者的简单记录。
14
14、如何计算工作指标中印刷材料的发放数量?
答: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的每一个健康教育活动都有相应的记录,包括发放的健康教育材料。在计算发放健康教育材料数量时,应按照发放途径分类计数,然后累计总数。
(1)机构内取阅数量:指的是放置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健康教育材料,被患者、患者家属取走阅读的数量,可以根据材料补充记录,计算取阅数量。
(2)入户发放数量:指的是基层医务人员入户指导及通过社区(居委会、村委会)发放的材料数量。
(3)活动使用数量:指的是开展健康咨询或义诊时,带出去发放的数量。可以通过携带数量减去活动结束时的剩余数量得到。
三、预防接种服务规范
15
15、预防接种服务的对象有哪些?
答:辖区内0-6岁儿童和其他重点人群。包括按照国家免疫规划儿童免疫程序服务的0-6岁儿童,按照国家免疫规划儿童免疫程序补种服务的 0-14岁儿童;按照国家免疫规划特殊人群免疫程序服务的对象,按照国家或地方应急免疫、群体性免疫等实施方案开展接种的对象。
16
16、预防接种是通过何种方式通知儿童监护人的?预约告知包括哪些内容?
答:采取预约、通知单、电话、手机短信、广播等适宜方式通知儿童监护人,告知接种疫苗的种类、时间、地点和相关要求。
17
17、预防接种前,询问、告知并记录的内容有哪些?
答:询问受种者的健康状况以及是否有接种禁忌等,告知受种者或者其监护人所接种疫苗的品种、作用、禁忌、不良反应以及注意事项,可采用书面或(和)口头告知的形式,并如实记录告知和询问的情况。
18
18、接种操作时应注意哪些事项?
答:接种工作人员在接种操作时再次进行“三查七对”,无误后予以预防接种。三查:检查受种者健康状况和接种禁忌证,查对预防接种卡(簿)与儿童预防接种证,检查疫苗、注射器外观与批号、效期;七对:核对受种对象姓名、年龄、 疫苗品名、规格、剂量、接种部位、接种途径。
19
19、接种疫苗后,在接种卡和接种证上应记录哪些内容?
答:接种后及时在接种证、卡记录接种疫苗品种、生产企业、批号、有效期、接种时间,接种医生、受种者等内容。并录入信息系统。
20
20、接种疫苗后,受种者应留观多长时间?
答:受种者在接种后留在接种现场观察30分钟。如有不良反应,及时处理和报告。
21
21、什么是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答: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dverse Event Following Immunization,简称AEFI)是指在预防接种后发生的怀疑与预防接种有关的反应或事件。
22
22、“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责任报告单位和报告人有哪些?
答:医疗机构、接种单位、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疫苗生产企业及其执行职务的人员,均为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责任报告单位和报告人。
23
23、接收或购进疫苗时候,应遵守哪些规定?
答:疾控机构和接种单位在接收一类疫苗或购进二类疫苗时,应按照《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疫苗储存和运输管理规范》和《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的要求,向疫苗生产企业索取疫苗的批签发合格证等证明文件,保存至超过疫苗有效期2年备查。还要索取疫苗储存、运输温度监测记录,建立并保持真实、完整的接收、购进记录。
24
24、疫苗储存温度监测、记录应注意哪些内容?
答:采用温度计监测温度时,温度计应分别放置在普通冰箱冷藏室及冷冻室的中间位置、冰衬冰箱的底部及接近顶盖处,或低温冰箱的中间位置,每天上午和下午各测一次(间隔不少于6小时),并填写“冷链设备温度记录表”,每次应测量冰箱内存放疫苗的各室温度。冰箱温度应控制在规定范围,冷藏室为2℃-8℃,冷冻室低于-15℃。
25
25、接种单位在入托、入学儿童查验接种证时应做哪些工作?
答:根据《河南省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实施方案(2016年版)》要求,接种单位应核对入托、入学儿童的疫苗接种情况,并出具相应证明。对遗失或未办预防接种证的儿童给予补证,对漏种者进行补种。工作结束后应将查验接种证工作开展情况上报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6
26、预防接种单位应具备什么条件?
答:预防接种单位应具备以下3方面条件:(1)具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件;(2)具有经过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计生主管部门组织的预防接种专业培训并考核合格的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护士或者乡村医生;(3)具有符合疫苗储存、运输管理规范的冷藏设施、设备和冷藏保管制度。
27
27、预防接种单位应张贴的宣传材料有哪些?
答:应张贴的预防接种宣传材料包括以下4方面:
(1)预防接种工作流程。
(2)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品种、免疫程序、预防接种方法等,第二类疫苗除公示上述内容外还应公示疫苗价格、预防接种服务价格。
(3)预防接种服务时间、咨询电话。
(4)相关科普宣传资料等。
四、0-6岁儿童健康管理服务规范
28
28、0-6岁儿童健康管理包括哪些内容?
答:
(1)新生儿访视。
(2)新生儿满月健康管理。
(3)婴幼儿健康管理。
(4)学龄前儿童健康管理。
(5)健康问题处理。
29
29、提供0-6岁儿童健康管理服务机构需要具备哪些基本条件?
答:承担0-6岁儿童健康管理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1)单独的儿童保健门诊: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有单独的门诊,面积不少于10m2。
(2)基本设施:儿童体重计、卧式量床、身高计、听诊器、手电筒、消毒压舌板、儿童诊查床、软尺、听力和视力筛查工具、新生儿访视包、儿童生长发育监测图(表)、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设备。
30
30、新生儿家庭访视的内容是什么?
答:新生儿出院1周内,医务人员到家中对新生儿进行访视。内容包括:
一看:家居环境是否整洁、温度是否舒适、空气是否流通,婴儿有无黄疸及吃奶情况等。
二问:新生儿出生情况及疫苗接种、新生儿疾病筛查情况,了解喂养、睡眠、大小便及一般情况。
三查:为新生儿量体温并进行体格检查,重点检查脐部、口腔,黄疸情况,记录出生体重、身长。
四指导:进行母乳喂养、新生儿护理和常见疾病预防的指导。
五建册:建立《母子健康手册》。
31
31、新生儿满月健康管理有哪些内容?
答:新生儿满28到30天,在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满月随访。内容包括:
(1)询问:新生儿喂养、睡眠、大小便、黄疸等情况;
(2)检查:进行体重、身长,头围测量,体格检查,并进行评价;
(3)注射第2针乙肝疫苗;
(4)记录检查结果;
(5)对家长进行喂养、发育、防病指导。
32
32、婴幼儿健康管理有哪些内容?
答:婴幼儿在3、6、8、12、18、24、30、36月龄时,在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随访,共随访8次。内容包括:
(1)询问:两次随访之间婴幼儿喂养、患病等情况;
(2)检查:体格检查,生长发育和心理行为发育评估;
(3)血常规检测:在6-8、18、30月龄时分别进行1次血常规(或血红蛋白)检测。
(4)听力筛查:在6、12、24、36月龄时分别进行1次听力筛查。
(5)疫苗接种:在每次进行预防接种前均要检查有无禁忌症,如无禁忌症,在体检结束后接受疫苗接种。
(6)指导:进行科学喂养、生长发育、疾病预防、预防伤害、口腔保健等健康指导。
33
33、学龄前儿童健康管理有哪些特点?
答:(1)检查频次:学龄前儿童(4-6岁)每年检查一次。
(2)检查地点:散居儿童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集体儿童可在托幼机构进行。
(3)检查内容:增加了每年一次视力检查,减少了听力筛查项目,其他内容与婴幼儿健康管理相同。
34
34、如何应用预警征进行儿童发育评估?
答:第三版规范在发育评估栏中新增加了具体评估指标,即“预警征”。“预警征”是根据每个年龄段儿童核心发育指标,对儿童心理行为发育进行评估的筛查方法,目的是早期识别和发现发育异常儿童。
评估方法是通过询问儿童家长或现场测试儿童反应,观察儿童是否存在相应年龄段的预警征象,如出现任一项预警征象阳性,即判定为阳性,该儿童可能为心理行为发育偏离,建议转诊上级机构做进一步检查。
如:6月龄相应发育评估预警征为“1.发音少,不会笑出声;2.不会伸手抓物;3.紧握拳不松开;4.不能扶坐”,通过询问家长和现场测试观察,发现婴儿有4项中任何一项阳性,即提示有发育偏离可能,应在发育评估栏相应问题上打“√”,转诊至上级机构进行进一步检查”。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