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是想朝着“成为更好的人”“打理好学习与生活”方向去努力,本来是有那么多积极的、正向的反馈要分享给大家,比如辛苦读的那么多书、坚持做的那么多运动,本来也想用一种“ i met it but i conquer it”的态度,用自己坚持努力打卡八小时带来的优越感,来营造出”人生,易如反掌“的轻松氛围,甚至都想好了一个充满噱头的标题:“坚持八小时打卡的第三个月,我读了32本书,成功减重了10斤……”但实际上,在上段所提及的,由于自我提升的快乐、激动以至亢奋的文字背后,我感受到了某种阴暗感触的滋生,或者说,它来源于一种东西的腐烂。我想,是创造力。或者是,生命力。实际上我并不知道解出这个答案的契机是什么,甚至都不知道这是否是正确的回答。但无论如何,这段时间内,我在某种程度上写不出来什么,自认为有意义的东西了。因为预设回答是,“无论你写的东西怎么样,都没有任何意义。” 你知道吗?一直在忙碌地按照自己悉心规划的所有生活目标奋力前行是一件很有魅力的事。或者说,是某种令人上瘾的事。只需要多费一点心,按照科学的方法设立自我的调控机制,加一点坚持,加一点奖励,想要达到“理想的效果”,是没那么难的。尽管如此,实际上敲下来“自我的发展”这几个字的时候,我的感受还是心酸而陌生的。关于这个话题,我深刻的记得,自己从初三思考到高三,最后一场残酷的教训让我尽力去忘怀它。现在重新拾起来,我记起来的不是当时,会因为自发萌生出”学以成人“这样想法的欣喜,不是当时用一篇读来真正有味的文章来展示自己思想观的阔达,而是,作为一个不甘于平庸的人,逐渐形成「边缘化人格」的所有生活龃龉,是会做梦溺死在湖底的窒息。也许可以用一万种客观因素解释这一切,但who cares?被教育成为「厉害的人物」的一条标准,不就是「用结果说话」吗?我们被要求着,温顺且沉默地接受命运的安排,美名其曰「考验」,然后在这场并不知道目的为了收获什么的旅程中温顺且沉默地努力,承受着来自心底的羞辱,自负又自卑地前行。哦哦等等,是有目的的。接受自我的平庸,并且尽力去做一个平庸的人。尽管看上去反智,看上去是某种弱者才会说出的话,但每个人都会有理解到这句话的这一天的。Dying is easy ,living is harder.随后会有「首先你要一直让自己保持着不平庸的心态,其次你才能突出」之类的话不知天高地厚的冒出来。从理论上讲是说得过去的,但从实践上,也许你会有一天理解我面对着纸和笔却只想背完那一堆酸臭文学史的心态,又或者是,对自己敲下内容的鄙夷、憎恶、厌烦,选择了最不像自己风格的论文模版,一次次嚼着别人嚼过的口香糖,进而拿到一个基础的分数,赚一份基础的薪水。但无论如何,终究还是因为不够优秀不是吗?记得初中时听过一个讲座,讲解题格式,「最优秀的学生,自己创造的解题格式就是最棒的格式」。这句话的前提是什么?最终为大多数人准备的道路,还是「在奋斗中成长」这样朴素与普适的主题。当然,社会的每一个阶层都要有人来承担,说什么「同一起跑线你根本跑不赢他」这样的话,还是自欺欺人罢了。来点麦片,吸一口可乐。俗套的剧情,毫无逻辑与创新能力。如果不是脑残了才不会浪费这四十五元票价倒尽胃口。心中正盘算着来一盘游戏换换脑子,wooow!恭喜你,无论失败或成功,这场充满尿点的低质量影片总算结束。你回过头来冲着观众说一句「真是丰富且精彩的人生啊」,黑屏。听的人心满意足,怀揣着「明天会更好」的想法笑眯眯地在晚风中踱步回家。说的人眨眨眼,泪水流出来,融化了层层皱纹,是谁的心变得更光洁了?是啊,又扯远了。我到底在想讲什么呢?不管我想讲什么,感谢你为此花费的时间,感谢你停留下来匆匆的脚步,在不知度过怎样晦明不定的人生旅程中,为那些看起来毫无意义的事情短暂停留。感谢。思考在当下。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