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游戏很历史吗?热门坦克鉴定第七期(J系重坦第二弹)

发布于 2021-09-26 19:57

各位车长大家好!

上回我们说到,J系重坦的构建在很大程度上参考了TVP通用坦克项目,我们今天就继续上次的话题,来看看游戏中的剩下三台J系重坦:9级TNH T Vz.51,10级Vz.55与8金斯柯达T56的历史原型!

往期链接:

第一期:莱茵豹、昆泽豹、蟋蟀15

第二期:LT-432,LTG,T-100LT

第三期:705工程,IS-3A,STG

第四期:犀牛,标准B,46工程

第五期:VK.75.01K,VK.168.01P

第六期:斯柯达T45,Vz.44-1,TNH 105/1000

历史考证

自1946年的斯柯达T40后,因为始终找不到一门合适的主炮来满足军方提出的“在3000米击穿100mm/60度倾斜钢板”的指标,整个TVP项目的研发陷入了停滞,直到1948年7月100mm R11高射炮的出现。这门炮借鉴了德国的8.8cm Flak 41,炮口初速达到1050m/s。

R11(左)的性能要优于同期苏联的KS-19(右)

有着德国血统的R11也把超重的特色一并继承了过来,在R11基础上改造的A20坦克炮重达4吨,显然无法安装在当下任何一型坦克上,因此斯柯达的工程师适当降低了炮口初速,穿透力虽然略有降低但也能满足要求,它就是AK1,分为53和55倍径两个版本。

游戏中AK1配的是APCR+HEAT,A20配的是AP+APCR,穿深数据还算科学

同样在1948-1949年间,军方重新确定了TVP项目的参数:重量35-40吨,焊接车体正侧装甲分别为65/40mm,主武器为100mm AK1,配备一挺7.62mm同轴机枪及12.7mm高射机枪。设计任务依然分配给了前面提到的两家公司,其中斯柯达的方案叫T-50ČKD的方案被称为T-51,工厂代号为TNH tA

ČKD的T51(TNH tA),注意只有5对负重轮

TNH tA和T50相比,少了一对负重轮,发动机和传动也有区别。尽管斯柯达成功赶在军方的截止日期前提交了图纸和木制模型,但因为超高超重被否决,3个月后又拿出了一个有着类似IS-3箭簇型车体的方案(即游戏中的T50),但也同样遭到了抵制。

1949年底,两个项目被合并为T50/51,由38(t)的总设计师阿列克谢·苏林统筹,斯柯达和ČKD联合研究(但依然是各自分别绘制图纸)。至1950年2月,TVP项目终于敲定,体现为斯柯达的Am 635-P及ČKD的Am 634-P两份图纸,统一采用斯柯达的小尺寸铸造炮塔和平整首上,还考虑装备自动装弹机

1950年2月斯柯达的T50,图纸编号Am 635-P

同一时间ČKD的TNH tA,图纸编号Am 634-P。

两个方案的区别依然是发动机和传动

光看纸面数据,T50/51确实是一台不错的坦克,但从图纸到生产线,还需要更多的时间和成本。纵观战后大多数国家自主研发坦克的历程,如法国的AMX M4、瑞典的埃米尔,无一例外都证明了直接购买外国坦克更方便,更廉价,更别提捷克在1949和1957年分别获得了T-34/85和T-54的生产许可——这么看来,TVP注定只能成为一个不幸的丰碑。

游戏考证

1

TNH T Vz.51

都说到这儿了,那咱们开头提到的这三台J系重坦究竟和TVP项目有什么关系呢?相信有眼尖的车长已经注意到TNH T Vz.51与ČKD的TNH tA/T-51在命名上的相似之处。稍作观察也能发现,这台重坦实际就是把T-50/51的车体压扁并拉长;挪用了T-10的炮塔,为了容纳122炮的自动装弹机构,加了一个巨大的尾舱(参考590工程)。

TNH T Vz.51与TVP T50/51车体对比

2

Vz.55    

同理,顶级的Vz.55车体也师出同源,一样在原版T50/51的基础上增设了一对负重轮。只不过它的正面倾斜角度更大。炮塔样式参考了277工程,也同样因为要给自动装弹机留下空间,炮塔尾舱比原版稍长。并且由于在炮盾两侧安装了附加装甲,红外大灯被调整到主炮侧上方,一如9级的TNH T Vz.51。

Vz.55与277工程炮塔对比

3

斯柯达T56

从编号上看,斯柯达T56应当是三者中研发时间最晚的,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视作Vz.55的现代化改型,因此在继承T-50/51车体的基础上,侧面按照苏联战后重坦方案V型车体的样式进行了修型,最终呈现出一种类似外飘船舷的构型,以期增加跳弹几率(游戏中的装甲数值只是平衡手段,不必过于纠结)。

T56与277工程的侧面倾斜角度对比

同时,开发者也为T56装配了捷克当时最先进的130mm R14主炮。它的研发由斯洛伐克Trenčín工厂(T-34-100也是该厂作品)负责,1954年12月完成设计并制造了一台木制模型。这是一门70倍径的重炮,炮口初速970m/s,最大射速15发/分,性能优于苏联同期的KS-30。它的实际游戏性能可以参考50TP完全体的同名主炮。

从木制模型就可看出R14炮的巨大尺寸

虽说这三台重坦都出自开发者的臆测,不过有一个东西是真的,那便是炮塔两侧的附加装甲,它来自于在T-55AM及T-62M上广泛使用的BDD装甲套件,也被戏称为“眉毛装甲”(据信得名于苏勋宗),内部填充有聚氨酯泡沫,以增强对聚能装药的防护能力。

T-55AM上的BDD装甲套件

结 语

看来,即便在WG自创的历史中,研发的晚也并不代表级别就高,一切还得让位于名为“平衡”的无形大手。虽然T56没能加入顶级房的厮杀,但它在8级房简单粗暴的玩法还是证明了战后设计的强劲实力。

看完了这两期的介绍,各位车长是否对游戏中的J系中、重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呢?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们的观点,如文中有不合理之处,也请各位不吝指正!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