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3期 【专家视点】郭跃辉┃教材解读类论文研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发布于 2021-09-27 06:28

作者介绍

郭跃辉,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硕士。原中山纪念中学语文教师,现为中山市教育教学研究室教研员。第三届中山市市级骨干教师,中山市语文中心教研组成员,中山市高中语文教师发展工作室成员,中山市命题研究中心成员。郭老师在语文教研方面主攻文本解读,对于语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设计,也有独到的见解。主持市重点课题一项,参与省市课题三项。在《语文建设》《语文教学通讯》《教学月刊》《中学语文》《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语文教学与研究》《语文月刊》《广东教育》《语文知识》《课程教学研究》《语文报》《语言文字报》《新课程研究》《学语文》《师道》《新作文》《班主任》《班主任之友》等杂志发表文章60余篇。


9月22日下午,中山市教研论文写作研究组举行了本期第一次论文研磨活动。本月要求写的是“教材解读类论文”,主题自然是教材分析。教材分析是备课的主要内容,也是课堂教学的起点,而教材内容是高度浓缩的,一节课要教什么、怎么教,都要在分析教材的过程中加以确定。因此,本次写作很有必要性。于是我在8月底就提前通知本月论文写作的主题,并安排了“甲方乙方结对研磨”的具体方案。经过将近一个月的准备,团队终于组织了一次论文研磨活动。活动和以前流程差不多,我在研磨之前还做了一个《教研论文投稿指南》的讲座,鼓励大家研究期刊,勇于投稿。在小组合作研磨的过程中,我把第三期、第四期新成员的论文翻看了一遍,发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最大的问题是很多成员不知道怎样的论文才算是“教材分析类”,于是有的写成了教学设计,有的写成了教学策略的总结,有的提供了一个课例。下面就对这个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思路。

首先,从客观的时间方面来说,9月份是“开学月”,各种事务纷至沓来,尤其是“双减”之后,老师们更忙更累了,有的看学生晚托要到下午六点以后,回到家吃完饭已经没有多少时间和精力用于专业阅读和写作了。而且,很多新成员还不太熟悉团队运行的规则,完成两篇教育随笔已经相当不容易了,再完成一篇高质量的论文,确实有难度。为此,我们采取的对策是“分层写作”,即在随笔写作方面,第一期和第二期的成员写作能力更强一些,对团队的规则也更为熟悉,因此保持原有的随笔方案不变;第三期和第四期的新成员还处于艰难的适应期,因此本期完成20篇即可。期末计算总分时,总分值不变。超出最低限度的随笔,每篇统一加2分。也就是说,有论文研磨的月份,有的成员只需要完成一篇教育随笔就可以了,这样就可以节省一部分时间专心用于论文写作。

其次,从主观的时间方面来说,不少成员还没有掌握“时间统筹”的规律和策略,总是想着在研磨活动之前完成论文就行,有的在活动的一周前才开始动笔写作。实际上,写一篇论文需要的时间是比较长的。确定写作主题和方向后,要去查阅各种文献资料,还要费尽心思搭建写作框架,然后再去写作。如果留给写作的时间有限,那很多环节都不会充分展开。例如时间不多了,干脆不查文献资料了,就按照自己的想法完成任务再说吧,这就无形之中降低了对自己的要求。对此,我想到的应对策略就是:一方面加强时间管理的培训,另一方面,要在本月论文研磨结束之后,立即安排下一个月的论文写作主题,并提醒新成员在确定选题后,立即着手查询文献资料,然后确定写作框架,并与对应的乙方进行交流。

再次,由于客观条件和主观时间的限制,必然会导致仓促完成论文的情况,归根结底,我觉得还是用心与否。之前我也曾提到,参加写作组,各成员的起点可能是一样的,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学习后,写作方面渐渐有了差别,导致差别的重要原因就是在论文写作方面用了多少心思。如果用心写作,那就会对本月的论文写作进行提前布局,从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出发确定选题,再通过中国知网查阅相应的文献资料,甚至还要阅读专著,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然后初步确定写作框架,并且与乙方沟通交流之后,再着手写作。如果用心写作,这些流程都应该是主动完成的,即主动与乙方沟通交流,而是等着乙方不断催促;完成初稿后,主动给乙方看,并进行修改完善。如果这些工作不主动不积极,那么写出来的论文必定质量不高。我本人指导的是松苑中学刘予清老师,她在9月7日凌晨就把本次论文写作的框架发到了我的微信里,我建议她调整一下题目和写作侧重点,突出革命传统教育在教材中的地位,这就相当于基本确定了框架。9月8日,她又去阅读了一些文献资料,把修改好的框架发给我,我又建议她对六个板块进行整合调整,最终形成三个板块。9月13日,她完成了初稿,我第二天对稿子进行了修改,提出了一些修改意见。9月20号,她将最终修改好的论文发给了我,我觉得基本满意了,这才让她发到自己所在的小组。整个过程历时两周,其间经过了数次修改调整,我看得出来,在这个过程中,刘予清老师的学习态度是主动积极的,写出来的论文质量比较高。这一切,都是用心的结果。

我个人觉得,团队推出的“甲方乙方结对研讨”的方法对新成员写论文是有极大帮助的。我们团队也是在走了很多弯路之后,才逐渐总结出这样一条路径。对于论文写作而言,重中之重就是写作框架的设计。试想,如果在研磨时,大家都觉得一篇论文的框架结构不行,那基本上宣布了这篇论文的“死亡”。而写一篇论文是很辛苦的,辛辛苦苦写出来的论文就那么轻易地被宣布“脑死亡”,这确实也是一件让人难以接受的事情。最好的办法自然就是写写作之前,就通过某种途径确定写作的选题与框架。框架没问题,也就意味着整篇文章的逻辑构架没问题,至于框架内部的理论与实践的脱节、文章格式等问题,就可以在不断训练中加以解决了。本次论文写作,让我很痛心的是,有为数不少的成员出于各种原因,写作之前没有与对应的乙方进行充分沟通交流,导致写作主题、写作框架都出现了较大的问题。针对这一点,要通过个别沟通交流的方式,促使新成员增强主动性,不要被动等待乙方的“垂青”,毕竟大家的时间都是很宝贵的。此外,为了让更多的新成员掌握论文写作的要领与规范,我们去年特意组织人手编写了《教育写作要义与指南》的内部参考资料,对每一种论文都进行了解说,还附上了两篇已经发表的论文。遗憾的是,也有不少成员写作之前没有去看相关的章节,完全凭借自己的主观想象和理解去写作。

当然,出现问题并不可怕,只要我们有足够的警觉,将问题消灭在摇篮之中,我相信大家的写作水平会越来越高,在专业上成长得也会越来越快。

咱们的语文课

分享语文的精彩

编辑部主任:李仁甫
编辑部副主任:周友喜  

主编:丁学松  程国斌  侯传涔

编委:邱利群  陈玉蓉  刘苏梅   陈海峰  

        吉红艳  戴静蓉  戈浩卓   仇玲丽  

        张春华  蔡兆霞  沈一凡   李少卿  

        李宗洲  沈  金   曾江保  
本期制作:李少卿

投稿邮箱:scyw2019@126.com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