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和县:丰富公共文化供给 塑造城市文明“颜值”

发布于 2021-09-27 13:11

群众精神“驿站”——“文艺”书屋遍地生花

  青山如黛,长路如练。在马鞍山市和县西埠镇合洼村,和县“最美乡村路”丰乐古道边,坐落着一间独特的“农家书屋”。

  屋内,有个半面书墙合抱的“阅读基地”。平日里,周边的孩子们便会赶来看书,或是听一节写作公开课。累了,就跟着志愿者老师们到屋后的森林“秘境”探索一番。

  书屋主人朱滨华是和县文旅体局的一名职工。2017年,她萌生了把自家祖屋改装成农家书屋的想法。“工作中我发现,农村常是文化建设的‘洼地’,希望能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当地群众的阅读习惯,推动乡村文化面貌的改变。”朱滨华发动起当地中小学老师,组成了20人的志愿者队伍。书屋占地约600平米,有8000余册图书,并收藏有包括文学、摄影、书法等多种形式的本土作家作品。书屋不仅是当地孩子们的“文化补给站”,也成为文艺爱好者们的文化集散地。“花朝节”活动、名家分享会等逐渐形成品牌,让这个小村庄多了份浓郁的文化气息。

  农村文化补短板,城区文化锻长板。在和县县城,“大隐”书房、公园的“不染”书房、体育馆的“动静”书房……一个个“文艺”气息浓郁的书房在城区各角落星罗棋布开。“我们先后投入了近300万元,建成10个功能多样的城市书房,并开设2个24小时自助图书馆。目前,各城市书房藏书量共计5.5万册,每年按计划更新图书5000余册,年均服务读者9万人次,假期时,人流量最高能达到每月1万余人次,达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县图书馆馆长韩承四介绍道。

  作为城市的“文化灯塔”,城市书房的建成为该县广大市民提供了优雅、良好的阅读环境,被誉为“群众身边的图书馆”。各镇以县图书馆为区域性总馆,7个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为图书分馆,93个村(社区)农家书屋为图书流通点,建立起互配互通、互借互还、资源共享的图书管理体系,打通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

  截至目前,和县共有1个县级图书馆,10个城市书房,2个24小时自助图书馆;全县藏书量共43.79余册,人均图书拥有量1.07册;持证读者2.85万人,年文献借阅量达10万册次;每年开展全民阅读线上线下活动200余场,参与活动约1万人次。2018年,该县图书馆在第六次全国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中获评一级馆。

“品牌”搭台唱戏——城市文化提档升级

  “现在‘双减’政策下来,孩子有了更多的时间过来阅读。”9月19日,在和县“阅来阅好”儿童图书馆,和县市民吴瑶带着7岁的孩子汪一诺在读书区看书。近期,她在这里办了张阅读年卡,每天都会把孩子送来阅读。

  2020年7月,“阅来阅好”儿童图书馆落户和县。阅读区共分三层,拥有各类儿童读物1万多套,并保持书籍三个月一增加。在小学及幼儿阅读分区,会有专门的老师来引导孩子阅读。“之前,有的孩子还会楼上楼下跑,现在很多都可以静下心来阅读了。”该馆负责人说道。

  通过活动搭载,“书香和州”的品牌成功走向了长三角。去年,和县组织县内来自不同年龄层次的500余名阅读爱好者参加长三角阅读马拉松大赛,在5个小时内完成一本书的阅读,记录阅读感悟,向社会展示了和县的“阅读力量”。在“行走的课堂”活动中,该县联合南京市浦口区图书馆,组织300余名读者参观该县刘禹锡纪念馆、文庙、镇淮楼,感受和县独特的历史文化魅力。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和县举办了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一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合唱比赛暨马鞍山市第36届‘江南之花’群众文化活动(和县专场)”,便获得10余万人次(含线上)观看。和县“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专场文艺晚会”的观看量也达13万人次(含线上)。

  2021年春节,该县开展了多场别具一格的“线上过春节”系列文化活动:有“我们的小康生活”线上楹联展、“我们的节日·春节”线上主题文化讲座、连载《走进身边的非遗——和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推介、和县历届春晚云赏析等。“创新的方式,让人们有种耳目一新的感觉,群众的参与度很高。”和县文化馆馆长阮兵说道。让文化活动走向线上,是该县“艺彩和州”品牌建设的一大特色。

  通过打造“人文和州”“艺彩和州”“书香和州”和“活力和州”四大品牌,该县努力培育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活动,全方位氤氲城市的文化气息及活力魅力。

平台+管理员——文化服务创新供给

  在省级美丽乡村西埠镇腰埠村,有个游客服务中心和图书阅览室合建的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每月,这里都会有免费电影上映,不定时还会有各项戏剧表演和文艺演出。只要有活动,偌大的场地里便被挤满。“因为担心坐不下,很多村民都会自己带凳子过来观看。”场馆文化协管员介绍道。场馆外几步之遥,就是该镇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含支队纪念馆。当地驻村工作队早有打算:利用美丽乡村旅游资源和红色资源禀赋,发展旅游经济,串联起周边山水风光和红色教育、文化服务,将乡村公共服务提档升级。

  在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上,和县严格对照标准化要求,完成全县68个村、25个社区的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任务,并于今年对1个镇级、3—5个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进行提档升级。同时,将镇村文体活动打包纳入县级“四大品牌”活动中,统筹实施,扎实有序开展“114861”“121616”各项文体活动,乡村春晚、广场舞比赛、党史讲座、图书漂流、书画摄影展、群众体育赛事等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走进各个标准化场馆,走进群众身边,不断满足基层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我们乐队共有10人,现在每周末还有含山的民乐爱好者过来,跟我们一起‘玩’音乐。”今年67岁的黄孝文是万元村的文化协管员,也是村文化站乐队的“笛子手”。《浏阳河》《北京的金山上》《唱支山歌给党听》……笛子一上手,一首首动人的曲子便信手拈来。从乡村医生岗位退休后,黄孝文便和村上的其他文艺爱好者组成了乐队,他们配合默契,还常到镇上表演。万元村村级文化活动中心由原善厚镇万庄小学改造而成,现在,这里成了当地群众的“精神驿站”。原先的教室被改成村民阅读室、音乐室、活动室,黄孝文则成了村上的文化协管员。除了日常管理维护,碰上大型文体活动,黄孝文还要负责安排统筹。“丰富村民们的精神生活,也让自己老有所用,老有所乐吧。”黄孝文笑说。

  “每年初四到初十,我们都要去南京浦口做舞龙灯表演,队员的热情很高,表演也很受当地群众欢迎。”范以璜是乌江镇建设村原村书记,也是安徽省首批乡村文化带头人。2016年,退休后的范以璜扛起了重整当地龙灯表演队的任务。“我们乌江地区文化底蕴深厚。舞龙灯这项文化活动在解放前便有,可惜后来渐渐凋敝了。”为传承这项民间艺术,范以璜重新号召起当地舞龙灯传承人及爱好者,通过5年多的训练和发展,龙灯队逐渐发展到120余人,每年都会到市县各级及南京等地演出交流民间舞龙。目前,和县“民间舞龙”已入选市级非遗。每年,当地政府都会投入5万元专项经费用于其保护传承。

  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和县在全市率先招聘了10名镇级文化专管员,并配备文化协管员93名,覆盖率达100%。结合文化专(协)管员工作和特长,定期开展相应培训。同时,进一步挖掘乡土文化能人、民间文化传人,培育乡村文化带头人,不断完善文化人才梯次。

  “为进一步推进文化队伍建设,我们还建立了128人的本土文化人才资源库。通过开展文化大讲堂、公益讲座等活动,邀请和吸纳本地文化名家参与。”阮兵介绍道,“另外,我们还积极招募热心文化事业的义工和志愿者,成立了和县蒲公英文化志愿服务总队,吸纳志愿者300多人。结合脱贫攻坚,全面小康,乡村振兴等中心工作,共开展蒲公英文化志愿者进基层文艺演出活动107场次。在镇淮社区和华阳社区设立志愿者辅导站,为群众提供古筝、舞蹈等公益性辅导,每年服务群众近3000人次。”

来源:中安在线

编辑:陶霞


投票啦!2021“我的书屋·我的梦”入围作品大众评审正式开始
农家书屋助力乡村振兴行动——结对共建进行时
传统文化、红色经典更添佳节韵味
百家示范书屋系列报道⑯|阜阳市刘元社区农家书屋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