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营部分能做品类管理吗?一定能!

发布于 2021-09-27 20:06

元旨与品类管理
元旨数据科技公司旨在将“品类管理之父”布莱恩·哈里斯博士(Dr. Brian Harris)的品类管理原理及方法,传授给越来越多的中国零售企业,我们愿意为您服务。
51篇原创内容

很多区域零售企业,只做生鲜自营、打造自己的生鲜供应链,那么,联营部分是不是不能实行品类管理呢?联营占比很高的零售企业几乎都有这个疑问。

 

联营是国内零售企业上世纪90年代非常普遍的一种模式。尤其是百货行业联营特别多,供应商进来做自己品牌的很多。我对这种模式开始是抵触的,不能理解:自己的地盘怎么能由别人做经营决策?

 

接触多了才坦然接受。2004年底,我做SPAR中国代表吸收国内会员的时候,下很大功夫帮着他们改造、重新设计门店。所有的门店设计都跟商品经营有很大关系,就像哈里斯博士说的,零售企业经营的是商品,顾客看到的是生活,零售经营就是用商品描绘一幅生活画卷。而品类管理,就是画画的方法。
 
那阵子关于什么是联营,就是给老外讲不明白。联合经营?不管商品,不管价格,不管促销,只管提成,可他们不懂,因为外国没有联营这种场景。

 

联营最早出现是由于生鲜经营太过复杂,超市没有技术和能力,自己做不了;箱包、文具、服装等,超市嫌进货麻烦,图省事就联营了。近些年联营逐渐减少,尤其是生鲜,但百货联营依然挺多。联营是中国零售特有的形式。

 

联营是权宜之计,零售管理的参与度、影响力的发挥是可伸缩的。那么,联营可否做品类管理?肯定能,想管就管得了。那到底管什么?用品类管理很好回答:管卖对商品。

 

联营商懂货源、懂损耗控制,我们要管的事跟超市独特的优势有关系:有门店,离顾客更近;有POS机,对顾客消费的很多数据可做分析对比。这个分析对比如果用品类管理的原理去做,就变得特别有价值。品类管理回答的就是跟卖对商品有关的四个问题:商品构成,卖什么;定价,卖多钱;陈列,货架空间怎么分配;促销,怎么做促销最有价值。
 
把这些数据加工,给供应商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品类管理的大方向就把握住了。哈里斯博士最早给学生说的三条就很有用:1、商品要分组经营,按照顾客需求和购物行为去分,这种商品组就叫品类,品类是零售经营的基本单位;2、品类在门店承担不同角色,最经典的就是那五种角色;3、门店的资源分配要按品类角色和贡献去分配。

 

上述原理跟联营商交流之后,第一,允许联营商在商品分组上不那么深入,我们来推敲并调整,比如“一次性用品”的分法,就不是按顾客需求分的,是不对的,必须调整。第二,大多数联营商没有商品角色的概念,要求联营商按照我们设定的角色去经营,大家才能往一个方向走。如果放任自流,他们不会主动地把自己的商品当成目的性品类,因为目的性品类往往投入大于产出,不划算。他们最愿意把自己的商品当成便利性品类经营,坐蹭门店客流。零售企业要设计好品类角色,联营商品到底是什么角色,严格按照你的设计执行。第三,门店的空间要按角色和贡献分配,不能由联营商掌握。

 

品类管理的提出是超市行业开始的。实际上,迅速吸收了品类管理的零售行业是快消品、服装,早期学习品类管理最积极的是宝洁、联合利华、可口可乐等,他们想搞明白顾客端到底发生了什么,他们知道品类管理的思想和方法很管用。还有电商,亚马逊品类管理就非常棒,与实体零售相比,大的逻辑一样,但操作很不一样。国内外电商的巨大差别就在品类管理上

 

我们指导联营实行品类管理,可以,但自己先要下功夫做足功课。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