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氏环境|在幼儿园,儿童到底需要什么样的环境?

发布于 2021-09-27 21:25

蒙特梭利教师总是站在孩子的立场“准备”教室环境。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它是儿童生长的物理空间、心理空间及精神空间,是课程创生的来源、课程实施的载体及结果,也是支持儿童发展的平台、记录儿童发展的载体及表征儿童发展的媒介。

环境与幼儿园课程、儿童发展相辅相成,幼儿园通过环境的创设有效地促进儿童的发展。

然而,当下幼儿园在环境创设中不仅存在着对环境内涵的误解,也存在着对环境外延的窄化。幼师在做环创时总会被“儿童需要什么样的环境”困扰,有时坐在那想上一天都得不出来一个答案。


人都喜欢美的事物,对于孩子我们更希望他们能在一个美的世界里成长,可是很多幼儿园总是过多在于美,满墙的标语、满园的横幅、满耳的口号,满顶的挂饰……实在太花里胡哨了这种做法使孩子们失去了喘息、安静思考的空间。

蒙特梭利教育环创必须遵循“净化感官”的理念要求,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孩子与精神相关的各种能力。

“净化感官”的教育环境,不会用“到处都在说话”来表明教育正在发生;不会要求孩子在头顶挂满装饰品的教室中思考;不会用“躁动状态”和“思维活跃”画等号。而是用环境中的隐形课程,潜移默化影响孩子拥有安静的意识、能力和习惯,学会在安静中与自我对话、与他人对话。

这样的环境升华出的信念是:凡是与精神相关的能力,都一定是在安静中养成和提升的。

02环境中藏着孩子的“需求”


幼师在考虑环境的时候,应该依据幼儿的需求、发展水平以及教育目标来进行创设。比如:在跨世纪幼儿园,每个班都有“大自然分享区”,而每个班级的“大自然分享区”主题又都不一样,这和季节、月份以及孩子们的喜好、个性化需求都有关系。

为了确保环境创设能够更好地为幼儿教育服务,幼师一定要走进幼儿,倾听他们的声音,理解他们的兴趣和需求,才能真正打造属于他们的乐园。

03让孩子成为环境的主人


好的环境能够让孩子在参与的过程中感受活动乐趣,让孩子成为环境的主人。幼师要充分利用教室内的空间资源,创设有特色的区角环境,为孩子们提供一个温馨有益的环境,使教室真正成为孩子们快乐学习和成长的地方。

老师们在负责自己班级环创时,可以重新走遍自己的教室,请注意一定是蹲下身走,从幼儿的视角审视整个班级的环境创设。

看一看蹲下身的自己是否能够看到和触摸到教室内的环创;做好了的环创有没有吸引自己的目光,引起自己的好奇心;环创里有没有自己不认识的,而想要学习的……

在跨世纪幼儿园,蒙氏教室根据孩子的成长需要,配备了丰富的教材、教具,蒙特梭利教育把这些丰富的教材、教具按照区域分割的原则进行环境规划,分成了五大领域。

在教室中,五大领域的环境创设一般按照日常-感官-数学-语文-科学文化 五个区域 在教室中顺时针进行摆放。

蒙氏教室有序的区域氛围,新颖、悦目的饰件物品,同时激发了幼儿的内在学习动机,促使他们对区域的各项工作做出积极、稳定、专注的反应。

亲爱的老师,“环境创设”不只是我们自己的事情,而是要和幼儿园同步行动,要积极地与幼儿一起构建快乐健康的生活学习环境,让环境成为幼儿教育的又一位老师哦。

 让孩子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工作、学会创造、学会社交;为孩子一生幸福做准备。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