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第三次分配,到底从哪儿着手
发布于 2021-09-28 15:25
老詹小注:
今天上午,到重庆饭店参加一活动。
举办者要求我作一发言。
于是,草拟了一发言稿。
过去,老詹讲话是不喜欢弄发言稿的。
上台即兴讲,比较随便,也比较亲切,
而且,有时兴之所至,还会临场发挥,
说两个笑话,整几句幽默,引来全场哄堂大笑,
那气氛可就轻松多了!
然而,毕竟,廉颇老矣,说话丢三忘四,前言不搭后语,
慎重起见,还是先弄一稿子,上台照本宣科,比较保险。
不过,也有好处,发言稿直接发到公号,
又算一篇文章矣!
推动第三次分配,到底从哪儿着手
接到中国企业慈善公益论坛的邀请函,有点突然,也有点儿奇怪。
因为,我一退休老头,一没有搞过慈善,二不在领导岗位,把我这样的人请来参加这样的论坛,到底是为什么呢?
冷静分析,原因有二。
其一、人熟。
如今搞什么活动,请人都不大容易,最好是请熟人。老詹是论坛操办者的熟人,所以,邀请函寄过来,我比较好说话,一般不会拒绝。
其二、能说。
主办方不但请我,还要求讲两句。毕竟,老詹写过几十年文章,如今虽然年逾七旬,还在开微信公号,几乎每天都有更新,说明脑子尚未糊涂,所以,请我来讲两句,站一站台,凑凑热闹。
好的,闲话休叙,进入正题。
今天我的发言,题目叫做《推动第三次分配,到底从哪儿着手》。
第三次分配,是比较新的概念,其重要意义,不用多讲,有兴趣者,可以学学中央文件,再到网上搜索搜索,内容非常非常多。如果用一句话概括,我以为就是,第三次分配,是社会追求公平正义的一种必要手段。
我们晓得,人们要取得社会财富,其首要手段是各尽所能,按劳分配。这就是所谓的第一次分配。
由于每个人主客观条件的差异,如果仅仅按能力来分配人类劳动成果,难免出现贫富差距,而且,这个差距还可能越拉越大。
于是,社会必须进行第二次分配,即税收调节。你挣得太多了,就得拿出一定比例,交给政府,政府再通过各种手段,直接间接地分配给那些挣得少的人,以避免贫富差距拉得过大。
然而,即使这样,还是有问题。那些挣得多的人,交完税以后,还是挣得多!时下中国,资产几十亿几百亿甚至上千亿的人,已经占有相当比例,比起亿万月收入刚刚过千元的底层民众,我国的贫富差距,还是非常大。
于是,这就有了第三次分配,慈善捐赠。
推动第三次分配,先得搞清楚第三次分配的潜力究竟有多大。或者说,慈善捐赠的市场到底有多大?
从需求看,当今中国,慈善需求相当强烈。越是贫穷的地方,越是两极分化、人们日子过得非常艰难的地方,越是需要慈善。我国人口众多,幅员辽阔,全国几千万人口,前不久刚刚脱贫。尤其在农村,在边远山区,穷的人,苦的人,简直数不胜数!慈善有着巨大的需求,广阔的市场。
从供给看,慈善的供给,也有深厚基础。经过改革开放几十年发展,当今中国,实力雄厚、可以为社会捐赠的企业,实在不少。而身家数亿数十亿数百亿的人,也有很多。他们可以为第三次分配提供源源不断的供给。
既然需求十分强烈,供给也很充裕,为什么中国慈善这块蛋糕做得并不大,全国慈善捐赠款,比起发达国家来还是非常少呢?
我认为,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高质量高效率的组织,在需求与供给之间搭桥。
能够在供需之间搭桥的组织,应当具备两个条件。
一是动员能力。要能设计出好的项目,让捐赠者动心,一看就眼睛一亮,有捐赠的冲动。
二是信任程度。再好的项目,因为中间组织的信誉度太差,别人不相信,怕上当,所以,许多有能力捐赠的企业和个人,迟迟按兵不动。
在这里,我愿意与大家分享关于个人捐赠和企业捐赠的两个真实案例。
先说个人捐赠。我曾经与一位朋友聊天,说起慈善捐赠,朋友说,说句实话,我并非没有能力搞点慈善捐赠,捐个十万八万的,甚至再多些,应该不是什么难事。但是,有两个问题必须解决。
其一、捐给谁?谁是我信得过的组织?中国慈善总会?红十字会?残疾人协会?社区居委会?我能信得过他们吗?我能找得着他们吗?他们能把我的钱交给最需要的人吗?
其二,图个啥?搞完捐赠,啥也没有留下,我到底图个啥呢?假如,捐赠以后,慈善组织赠送我一个像框,里面有一张捐赠证明,某年某月某日,某某某人,捐赠多少。最好,再附一份说明书,我这十万八万,具体是怎么用的,用到哪儿去了?那么,不但我自己放心,今后,我的子孙后代不也能够受到教育吗?想当年,我的爷爷奶奶,如何如何如何……这不也是一种良好的家风传承么?
再说企业捐赠。我曾与一位企业老板聊起慈善捐赠。老板说,如今搞现代企业,除了多创造效益,多给国家纳税,多安置员工外,还得要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所以,但凡有点实力的企业,每年都会主动搞一些慈善公益活动,但是,也有两个问题必须解决。
其一、哪个组织可以设计出好的项目,让企业既心甘情愿掏钱,又能取得良好社会效益,让每一分钱都用到最需要的地方呢?目前,这样的组织不多。这需要有相当高明的策划能力。
其二、企业搞了慈善公益,怎样才能最大化地形成传播,让企业的形象由此而提升一层呢?总不能说我捐几百万几千万,白白打了水漂,泡也没冒一个,那我企业为什么要捐呢?
如果能够满足以上两条,那么,企业出个几百万几千万,算得了什么呢?那完全是物有所值,企业心甘情愿的呀!
讲完两个故事,说明一个问题,当前,中国第三次分配的短板,就是缺少高质量、高效益,能够让民众信任的慈善组织。
时下中国,人们熟知的慈善组织,无非是中国慈善总会,中国红十字会,其他还有哪些信誉良好,人们真正信得过、能够高质量地操作慈善活动的社会组织呢?恐怕一时间很难列出几个来。说句实话,反正老詹我是不知道的。只是因为前些日子与陈行甲交往,才知道这位曾经的全国优秀县委书记,如今在深圳成立了一家慈善名叫恒晖的公益组织。
这就需要政府和社会两方面的不懈努力,力争在较短时期,打造一批高质量的慈善组织。这样,我上面讲的两个故事的主人公,个人和企业,就会安安心心、心甘情愿的掏钱参与第三次分配了。
除此之外,要推动第三次分配更好地开展,还应该做好两件事情。
一是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要在全社会普及三次分配的道理,让更多的人明白,第三次分配到底是怎么回事?为什么社会的公平正义需要第三次分配?哪些人可以参与第三次分配?如何积极支持和鼓励企业和个人参与第三次分配?要在全社会形成“只要我有能力,我就乐于参与”、“参加慈善捐赠,增加人生价值”的良好舆论氛围。今天,有关单位在这里举办2021中国企业慈善公益500强暨中国企业慈善公益论坛,就是一次很好的值得提倡的行动。
二是制定鼓励和推动第三次分配的政策措施。
我们知道,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制定了一套比较完备鼓励人们积极参与第三次分配的政策。在我国,据我所知,也已有了一些相应的政策措施。比如,财政部和税务总局就曾几次下达文件,对于参与慈善捐赠的企业如何免征增值税、消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等,作出具体规定。这些政策,由于刚刚推行,肯定尚不完善。而且,即使有了政策,还要配之以对于这些政策的宣传推广,还得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企业知晓,打消顾虑,积极参与。
最后,稍作小结,要推动第三次分配,关键是要建立一批高质量的慈善组织,再加上良好的舆论环境,有效的政策措施,三管齐下,那么我相信,中国的第三次分配,一定能够更上层楼,大有可为。
文章共分六类,随时都有更新:
一、时评
中国防疫的“吉祥三宝”
网络时代,人民日报向何处去?
我为什么热爱我的祖国
形式主义是官僚主义给逼出来的
别了,京华时报
辽宁,我担心你的坦诚
周本顺让我耿耿于怀
官场那些“小圈子”
滴滴如此命硬 后台到底是谁
二、人生
年过七十,终于明白
我为什么不愿当市长
正因为没有后台,所以才更要努力
怎样与上司相处 记住四个字足矣
人生最大的失败,就是没有找到自己
师母炒菜的快慢,改变了老詹的命运
冈仁波齐:朝圣路上的灵魂洗礼
人要活得有意思,还是活得有意义?
幸福其实很简单
人生三个黄金段,段段都要活精彩
七十七说
七十又七说
三、写作
让写作成为人生最好的娱乐
写好“大文章”,只须“三板斧”
想说给你听,新闻系学生
老詹写新闻,只有这么一个诀窍
老詹的鬼点子是怎么琢磨出来的?
这篇文章让我彻夜难眠,一战成名!
成都这一仗,打得真漂亮
老詹讲课结束 学员反映如何
咪蒙如何做标题,一看你就明白了
四、人物
恩师老范
老伴杨乔
豪华三轮
睡在一个寝室的我的兄弟
金沙江畔,有这样一对知青夫妻
好想娶个好媳妇
山西,那位北京知青的孩子
改衣工匠何师傅
何师傅,你终于离开北京了……
五、杨乔(老伴的文章,比老公精彩)
我的邻居汪曾祺
王镇苏、林先生和我
同学张集贵
公社故事
地委书记李占林(公社故事之二)
老社长彭再玉(公社故事之三)
我的老师们
《我的老师们》之二:班主任张莲初老师
《我的老师们之三》:中学老师康筱维
我的蚂蚁观
六、新书
十八年写成一本书,这本书到底有啥用?
感谢出版社,推销俺的书,到底买不买,还是买了吧!
那一夜,为什么让我至今难忘
乔家大院能够“做大做强”吗?
绛县这样的山区小县,旅游能搞些什么呢?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