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预防接种知识解答&疫苗接种相关知识

发布于 2021-10-07 10:31

亲爱的朋友们: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预防接种知识解答


1. 辖区内免疫规划儿童和其他重点人群指哪些人?

答:和2011年版内容一样,主要包括0-6岁儿童和其他接种对象。

包括按照国家免疫规划儿童免疫程序服务的0-6岁儿童,按照国家免疫规划儿童免疫程序补种服务的 0-14岁儿童;按照国家免疫规划特殊人群免疫程序服务对象,按照国家或地方应急免疫、群体性免疫等实施方案开展接种的对象。

 

2. 建立预防接种卡、证是在户口所在地吗?

答:应该在儿童居住地的接种单位办理。

预防接种证、卡(簿)按照居住地实行属地化管理。儿童出生后1个月内,其监护人应当到儿童居住地的接种单位为其办理接种证;接种证遗失者应及时补办。

产科接种单位应告知新生儿监护人一个月内到居住地接种单位建立接种证、卡,或直接为新生儿办理接种证。户籍在外地的适龄儿童暂住在当地时间≥3个月,由暂住地接种单位及时建立预防接种卡(簿);无接种证者需同时建立、补办接种证。办理接种证的接种单位应在预防接种证上加盖公章。

 

3. 预防接种是通过何种方式通知儿童监护人的?预约告知包括哪些内容?

答:采取预约、通知单、电话、手机短信、广播等适宜方式通知儿童监护人,告知接种疫苗的种类、时间、地点和相关要求。

 

4. 接种疫苗前,询问、告知并记录的内容有哪些?

答:询问受种者身体情况;告知受种者(监护人)疫苗相关事宜;记录询问、告知过程。

询问受种者的健康状况以及是否有接种禁忌等,告知受种者或者其监护人所接种疫苗的品种、作用、禁忌、不良反应以及注意事项,可采用书面或(和)口头告知的形式,并如实记录告知和询问的情况。

 

5. 如何确定接种对象?

答:通过确定、核实、搜索等步骤完善落实具体工作。

确定:根据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免疫程序、群体性预防接种、应急接种或补充免疫方案等,确定受种对象;受种对象包括本次受种对象、上次漏种者和流动人口等特殊人群中的未受种者。

核实:清理预防接种卡(簿)或通过信息系统建立的儿童预防接种个案信息,根据预防接种记录核实受种对象。

搜索:主动搜索流动人口和计划外生育儿童中的受种对象。

 

6. 接种单位应张贴的预防接种宣传材料有哪些?

答:应张贴的预防接种宣传材料包括以下4方面:

1.预防接种工作流程;2.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品种、免疫程序、预防接种方法等,第二类疫苗除公示上述内容外还应公示疫苗价格、预防接种服务价格;3.预防接种服务时间、咨询电话;4.相关科普宣传资料等。

 

7. 接种疫苗后,在接种卡和接种证上应记录哪些内容?

答:接种后及时在接种证、卡记录接种疫苗品种、生产企业、批号、有效期、接种时间,接种医生、受种者等内容,并录入信息系统。

 

8. 接种疫苗后,受种者应留观多长时间?

答:30分钟。

受种者在接种后留在接种现场观察30分钟。如有不良反应,及时处理和报告。

9. 什么是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答: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dverseEvent Following Immunization,简称AEFI)是指在预防接种后发生的怀疑与预防接种有关的反应或事件。

 

10. 什么是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答: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是指合格的疫苗在实施规范接种过程中,或者实施规范接种后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相关各方均无过错的药品不良反应。

 

11.“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报告范围?

答:按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发生时限,分为以下7种情形:

24小时内

如过敏性休克、不伴休克的过敏反应(荨麻疹、斑丘疹、喉头水肿等)、中毒性休克综合征、晕厥、癔症等。

5天内

如发热 (腋温≥38.6)、血管性水肿、全身化脓性感染(毒血症、败血症、脓毒血症)、接种部位发生的红肿(直径>2.5cm)、硬结(直径>2.5cm)、局部化脓性感染(局部脓肿、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蜂窝组织炎)等。

15天内

如麻疹样或猩红热样皮疹、过敏性紫癜、局部过敏坏死反应(Arthus反应)、热性惊厥、癫痫、多发性神经炎、脑病、脑炎和脑膜炎等。

6周内

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格林巴利综合征、疫苗相关麻痹型脊髓灰质炎等。

3个月内

如臂丛神经炎、接种部位发生的无菌性脓肿等。

接种卡介苗后1—12个月

如淋巴结炎或淋巴管炎、骨髓炎、全身播散性卡介苗感染等。

其他

与预防接种有关的其他严重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12.“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责任报告单位和报告人包括哪些?

答:医疗机构、接种单位、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疫苗生产企业及其执行职务的人员,均为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责任报告单位和报告人。

 

13.“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报告时限要求?

答:根据异常反应严重程度分别在48小时内或2小时内填写个案报告卡,报告给受种者所在地的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责任报告单位和报告人,应当在发现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后48小时内,填写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个案报告卡,向受种者所在地的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发现怀疑与预防接种有关的死亡、严重残疾、群体性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对社会有重大影响的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时,在2小时内填写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个案报告卡,或群体性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登记表,以电话等最快方式向受种者所在地的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14. 预防接种单位应具备什么条件?

答:在机构、人员、设备三方面上满足以下条件:

具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件;

具有经过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计生主管部门组织的预防接种专业培训并考核合格的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护士或者乡村医生;

具有符合疫苗储存、运输管理规范的冷藏设施、设备和冷藏保管制度。

 

15.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第三版)》(以下简称《规范》)中,关于预防接种提到,脊灰疫苗第3剂要在<12月龄完成,但是程序表里面为什么没有体现?

答:《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程序和说明》规定了各种疫苗具体完成时间。

国家卫生计生委2016年底下发的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程序和说明中,有一个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的通用原则。其中,对每种疫苗的接种剂次,均规定了具体完成时间。如脊灰疫苗第三剂次建议在12月龄内完成,第四剂次在4周岁内完成。

 

16. 可以把预防接种告知单作为告知记录吗?

答:建议建立固定的纸质模板,规范且省力。

告知和询问的记录,应有一个相对固定的纸质模板。在告知和询问过程中,同时完成记录,双方确认签字。一是规范询问、告知流程并记录,二是减少医生工作量。

 

17. 每种疫苗接种均需记录填表吗?应接种人数如何填写?

答:均需要,具体填写要求如下:

接种的每种疫苗、每剂次均要记录填表,并且汇总后要进行报告。

第一类疫苗报告应种数和实种数,第二类疫苗报告接种数。应种数是从接种单位初始报告;县区级是各乡级报告单位汇总结果,同样市级是各县级汇总结果。应种人数是逐级汇总后上报。


打预防针好麻烦啊!
怎么打我都记不住!!

放心,关于打预防针,
小编为您送上

一看就懂的最强时间攻略!


Ready~Go!

0~6岁疫苗接种时间表

为了方便亲们阅读,表格省略“疫苗”2字~

①表示第一针,②表示第二针,依此类推

(免费)

(收费)

橙色疫苗,为免疫规划疫苗的补充疫苗

出生时

●乙肝①

●卡介苗

1月龄

●乙肝②

1.5月龄

●13价肺炎①

●五价轮状①

2月龄

●灭活脊灰①

●五联苗①

●AC-Hib①

2.5月龄

●13价肺炎②

●五价轮状②

3月龄

●灭活脊灰②

●百白破①

●五联苗②

或四联苗①

●AC-Hib②

●Hib①

3.5月龄

●13价肺炎③

●五价轮状③

4月龄

●减毒脊灰③

●百白破②

●灭活脊灰③

●五联苗③

或四联苗②

●AC-Hib③

●Hib②

5月龄

●百白破③

●四联苗③

●Hib③

6月龄

●乙肝③

●流脑A①

●流脑AC结合①

●EV71疫苗①

7月龄

●EV71疫苗②

8月龄

●麻腮风①

●乙脑减毒①

●乙脑灭活①.②

9月龄

●流脑A②

●流脑AC结合②

12月龄

●水痘①

●13价肺炎④

18月龄

●麻腮风②

●甲肝减毒

●百白破④

●五联苗④

或四联苗④

●甲肝灭活①

●Hib④

2周岁

●乙脑减毒②

●乙脑灭活③

●甲肝灭活②

3周岁

●流脑AC①

流脑ACYW135①

4周岁

●减毒脊灰

●灭活脊灰④

●水痘②

6周岁

●白破

●流脑AC②

乙脑灭活④

●流脑ACYW135②

以上非免疫规划疫苗没有国家规定的接种程序,上述接种时间安排是参考疫苗使用说明书、广东省非免疫规划疫苗接种方案及被替代疫苗的免疫程序做出的安排,仅供参考。

实际上接种要考虑您小孩年龄、选择的疫苗厂家、种类、数量以及是否可同时接种等因素,因此可能与上述时间安排不一致,请以当地接种门诊医生安排的时间为准!

  以下几个疫苗的接种时间,

Hib疫苗:起始接种月龄有的厂家可以在2月龄开始接种,有的可以在3月龄开始接种。

13价肺炎疫苗:在6周龄开始接种时,有的厂家要求是间隔2个月,有的是间隔1个月。

23价肺炎疫苗:适用于2岁及以上感染肺炎链球菌、患肺炎球菌性疾病风险增加的人群。通常只接种1剂。

流感疫苗:每年都需要接种,故未在上述表格中列出。通常在每年10月至第二年4月进行接种。预防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季节性流感及其严重并发症。推荐6~23月龄婴幼儿、2~5岁儿童接种,按疫苗说明书接种1剂或2剂。

口服单价轮状病毒活疫苗:可预防婴幼儿A群轮状病毒引起的腹泻,2月龄~3岁婴幼儿尽早接种,每年接种1剂。

AC流脑结合疫苗:该疫苗可按其说明书的接种程序进行接种;也可作为免疫规划疫苗流脑A疫苗的替代疫苗,按照流脑A的接种程序进行接种。

灭活脊灰疫苗:对于怀疑有免疫缺陷(如肛周脓肿、反复发生感染性疾病等)和免疫功能受损的儿童,推荐全程接种含有灭活脊灰成分的疫苗。


接种疫苗需要考虑的问题

1、什么是免疫规划疫苗和非免疫规划疫苗?

2、免疫规划疫苗的替代、补充疫苗?

3、免费疫苗、收费疫苗能同时打吗?

4、如何选择收费的非免疫规划疫苗?

5、如何选择单苗或联合疫苗?

6、疫苗是进口的好还是国产的好?

7、哪里打疫苗?



1、什么是免疫规划疫苗和非免疫规划疫苗?

免疫规划疫苗指的是国家规定要接种的疫苗,入园入学前需要查验是否完成接种,是免费接种的,如乙肝疫苗、脊灰疫苗、麻腮风疫苗、百白破疫苗等。还有一些应急接种或者群体接种所使用的疫苗也是免疫规划疫苗。

非免疫规划疫苗指居民自愿接种的疫苗,通常需要自费接种,包括能替代免疫规划疫苗的,如五联苗、四联苗、进口乙肝等;以及作为免疫规划疫苗补充的预防其他传染病的疫苗,如水痘疫苗、流感疫苗、肺炎疫苗、轮状病毒疫苗等。

2、免疫规划疫苗的替代、补充疫苗?


上图中的橙色疫苗为免疫规划疫苗的补充疫苗,建议根据当地疾病的流行情况自愿自费选择接种。

主要的可替代疫苗如下:


3、免费疫苗、收费疫苗能同时打吗?

国内外大规模实验研究证实,不同疫苗可以同时接种,同时接种不影响疫苗的安全性,不降低疫苗的有效性。

但是以下收费疫苗不推荐与其他疫苗同时接种:

  • 五联苗
  • 四联苗
  • 13价肺炎疫苗

另外,流脑ACYW135(全称:ACYW135群脑膜炎球菌流脑多糖疫苗)不能与百日咳菌体疫苗同时接种,也不能与伤寒菌体疫苗同时接种。

4、如何选择收费的非免疫规划疫苗?

免疫规划疫苗和非免疫规划疫苗的种类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国家扩大免疫规划政策的实施,将来有可能有更多的非免疫规划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建议遵循以下原则选择非免疫规划疫苗:

①优先接种国家免疫规划疫苗

  • 接种时,优先保证按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规定的免疫起始年(月)龄、免疫程序、接种间隔等要求,完成免疫规划疫苗全程接种。

  • 当免疫规划疫苗和非免疫规划疫苗接种时间发生冲突时,应优先保证接种免疫规划疫苗或者受种方自主选择的可替代相应免疫规划的非免疫规划疫苗。

  • 特殊情况下,用于预防紧急疾病的非免疫规划疫苗,如人用狂犬病疫苗或其他需要应急接种的疫苗,应优先接种。


②知情自愿接种非免疫规划疫苗

5、如何选择单苗或联合疫苗?

单苗,指接种后预防一种疾病的疫苗。

联合苗,指接种后预防多种针对疾病的疫苗。

联合疫苗相对于单苗价格较高,受种者及其监护人可根据接种疫苗的品种和经济条件来选。

6、疫苗是进口的好还是国产的好?

国产疫苗、进口疫苗均经国家监管部门检验、审核合格才进入市场,在预防相应疾病方面,国产疫苗和进口疫苗都是安全有效的。

7、哪里打疫苗?

说了这么多,大部分爸妈可能还不知道哪里打疫苗吧?

  • 出生时,打疫苗的地点是医院产科,打的是乙肝疫苗、卡介苗。
  • 满月后,打疫苗的地点是各镇街(园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种门诊。






各位新手爸妈,小baby出生后,虽然通过妈妈获得抵抗力,但是这种抵抗力会逐渐消失,如果不接种疫苗,宝宝就没有抵抗传染病的能力了。所以为了宝宝,新手爸妈们除了要掌握喂奶的姿势、换尿片的姿势,还要努力学习接种疫苗的知识哦~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