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统就一定比皇帝强吗?不一定——民主系列(5)

发布于 2021-10-07 23:27

民主系列长篇——第5篇

朋友们叫我继续写,想了想,这个系列还是写完他吧。

首先我要来讲一个政治学常识。

现代国家政体大多是共和制,共和制是对应君主制。

民主金句中有一句名言,叫权力不能私有,财产不能公有。

 

权力不能私有,其实不是在说民主制,而是在说共和制。

那什么才叫共和制呢?

共和制(Republic)起源自拉丁文 res publica,意思是“人民的公共事务”,指公民在家庭事务等私人领域以外的公共事务领域。

从共和制的定义,就可以明确一点,共和制的基础就是公有制。

若不存在公共事务、公共产权,何来共和?

共和政体是作为君主政体的对立物而产生的,因为在君主制下,皇家事务是皇帝的私人事务,而非大众的公有事务。

 

而君主制指的是指国家元首的世袭制及其在整个国家政权结构中的至高无上地位。

 共和制否定了君权神授,否定了君主天然的执政合法性,认为一切权力应该属于人民,这就是权力公有的来源。

人民主权理论,是共和制的来源。

 

那共和制下的元首如何产生呢?

不管任何一种共和制,他的元首必定是通过选举的方式,所以共和制必定配套民主机制。

哪怕是朝鲜,也有民主选举机制,也许你认为只是一个形式,但他至少需要这个形式。

但君主制是世袭的,他是不需要任何选举机制的,哪怕形式上也不需要。

 

前苏联,历任元首,都是选举产生的,你可以说中间充满了权力斗争,但你依然不能忽略这一事实,斯大林的儿子并没有天然继承斯大林位置的合法性。

 

斯大林之后,历任多位苏联的国家元首,也都不是世袭来的职位,他们的上任,也是通过了一定的选举程序的。

 

那大多数人说苏联不是民主体制的原因是什么呢?

 

因为他不是全民直选国家元首,不是多党竞争,而是一个党内选举机制。

 

那欧美各国,在有选举权之初,也是只有极少数人才有选举权,并非全体国民都具备,这二者又有什么区别吗?

 

本质是相同的,没有区别。都是一种在一定范围内选举国家元首的机制。

 

有人将苏联就定义为专制,而将西方就定义为民主,这显然是一种混乱的定义。

 

任何共和制,都必定是一种民主体制,只不过民主的形式有区别罢了。你可以说在某些历史时期,个别人突破了当下的体制,但你不能否认,这一个体制一直都存在。

苏联体制下,下一任元首也是不确定的,而不是必然的。

 

共和制下,是有不同类型的政党和选举形式,但这不能更改共和制的本质,那就是权力是公有这一基础。

 

比如,很多人说,苏联那种选举怎么叫选举呢?大多数是内定的,党员是不能发出自己的声音的。

 

这只是政党类型的不同,并不能代表着选举机制不存在。

 

在政党类型中,有美国那种政党类型,也有列宁式的政党类型。

 

在美国,民主党或共和党的成员,只需要登记一下,就马上成为成员了,你也可以明天就成为另外一个党的成员,不需要办什么手续,随时随你心意,这是一种松散型的政党组织。

 

但你看列宁式政党的组织,就不是这样了。

 

对党员有纪律要求,审核很严格,也有很多的约束和规范。比如,要求少数服从多少,要求下级服从上级。

 

那这种政党就不能搞民主了吗?

 

台湾的民进党和国民党都是列宁式的政党。

 

两党在立法院都有党鞭,也就是执行党的纪律的长官。

 

在重大投票时,两党经常设立监票员,要求党员在投票时亮票,也就是先要经过党中央的审核,你才可以投票,你得按党中央的意志去投票。

 

当然,你可以不这么做,但等待你的是党内处分,比如停权,比如罚款,比如不再给选举的补助经费,严重的要开除党籍。

 

两党在推出竞选人时,有通过党内民选的方法,也有通过大佬权力斗争的方法,比如国民党就喜欢大佬决策,换柱案,就是一例,而民进党也会用这一招,蔡英文劝退赖清德也是大佬决策。

 

但这些,并不影响台湾成为所谓亚洲民主灯塔。

 

为什么呢?

 

因为台湾有全民普选,有多党制。

 

所以,在民主派的眼里,是不是全民普选最高执政者,能否允许政党参与竞争,才是民主判断的标志。

 

这是一种将民主窄化理解的方式。

 

党内民主,怎么就不是民主了呢?这是选举产生的呀,也是区别于君主制天然继承的一种方式。

 

这些都是民主体制。

 

所以,现在大多数民主派的诉求不是民主本身,而是对民主的形式的诉求。

 

是的,在我眼里,所有共和制国家,都是民主体制。

 

只不过在共和制制度下面,又有多种不同形式的民主体制罢了。这个放在后面再说。

 

我们先来谈共和制。

 

比民主政治更大的政治正确,是共和制,坚信民主的人,其本质是坚信共和体制。

 

这种坚信来源于两种观念:

 

第一、 共和制相对于君主制,是一种制度升级;也就是说共和制一定优于君主制;

第二、 共和制是人类的终极制度,不管共和制下如何设计制度,但共和才是唯一正确的政治理念;

 

共和制的出现早在罗马时期就有,但真正让他成为全人类的共同信念,是在启蒙运动之后。

 

启蒙运动中,人人平等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被提出来,其针对的就是传统君主制、贵族制中的人人在政治地位上的不平等。

 

其本质是反对权力私有,而主张权力公有。

 

一切当代政治中的主要问题,其根源来源于民众对共和的信仰。

 

民主制度只不过是在执行共和中权力公有的一种具体的方式,其背后的核心价值观,是坚定地认为权力必然公有。

 

今天我们就来对权力公有与私有进行边际比较。

 

(讨论前,先强调一下,这种比较并非我支持任何一种体制,而是纯经济学意义上的比较,是属于比较经济学的一部分。)

 

第一、 时间偏好

政府是一个强制性的领土垄断者,一个可以持续地、制度性地收取税收的机构。

 

假定政府代理人只关心自己的利益,可以预计,所有政府都会利用这种垄断优势并表现出增加税收的趋势。

 

那不同的政府,收取的税收是不一样的,控制的公有事务也是不一样的。

第一种政府,叫私有的政府,比如君主制。

 

.政府私人所有制的明确特征是,征掠来的资源和未来征税的垄断特权是个人所有,被占有的资源被归入统治者的私人产业并被视为其产业的一部分,未来稳定的征税权会使得他现值增加,这个就象上市公司的市盈率一样,大家看好你未来的收入,就会让给你当下的股价一个高估值。

 

最重要的是,作为政府产业的私人所有者,统治者有权将其财产传给其个人的继承人;他可以出售、出租或赠送部分或全部特权产业,并且将租售收益纳入私囊;比如美国早期不少土地都是直接向他国购买的,出售方就是君主。

 

相比之下,对于公共所有的政府,政府机构的控制权掌握在受托人或看管者手中。看管者可以利用这些结构谋取私利,但是他并不拥有这些机构。他不能出售政府资源或将其收益纳入私囊,也不能将政府财产传给自己的继承人。

 

所以,我昨天提出来的问题就是苏联的国企是私有制?还是公有制?哪怕官员上下其手,获取好处,依然改变不了苏联的国企是公有制这一事实,因为他没有完全的处分权。 

 

官员为何会在国企拼命捞钱,导致国企亏损甚至倒闭,因为他只拥有政府资源的当前使用权,但是不拥有其资本价值。如果国企真是官员私有,他的行为应该是如何让国企的价值增加,而不是掏空他让他倒闭。

 

美国历任总统为何倾向于不停地借债,因为美国政府也非私有。美国的国债即使政府试图还清,也是需要N届任期的总统才能还清,那拜登为什么不要求提高债务上限呢,后面几任与他有什么关系?

 

通过以上的设定,那可以推出以下结论:

(1)因为收入归属私人,并且可以代代相传,那政府的私人所有者的眼光会更加长远,他的税收征收的比例也会相应更低。

(2)而政府公有的情况下,那代理人的行动就必然更短视,也更重视当下,因为未来如何,与他并没有关系,他往往倾向于征取更多的税刷。

 

简单的理解,如果一个政府是私有且必然会代代相传的话,那他倾向于长期收税,而不是大量收税以满足当下个人的需求,如果一切产物都被劫掠一空,那未来就没有产出了,但如果一个政府是公有的话,那他的代理人则倾向于短期升高税收以满足其当下的需求,未来没有产出,或产出剧烈产出,与代理人没有关系。

 

这在经济学里,叫作时间偏好的高低。

 

我们也经常说,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

 

当未来价值对现在很低时,那人们就会倾向于现在将价值消耗殆尽。

比如,处于法币长期通膨时代时,人们会减少储蓄,反正钱留在手上未来也是要贬值的,为什么现在不花掉?

 

我死后,哪怕他洪水滔天。这句话可以用来表达拜登政府的所作所为。

 

有人说,这句话是君主说的,其实这是误解。第一这句话原文是,我死后,将会洪水滔天,第二,这话也不是路易十六说的,而是他的情妇说的。

 

如果我们认为私有企业会试图最大化财务,会投资未来,而不是象一个动物一样吃光用光,那我们就同样可以判断出一个事实,那就是私有的政府,他也有时间偏好,他也追求长远的未来,他也会考虑子孙后代。

 

翻开中国的历史书,中国古代历朝皇帝在开朝时,总是会使用休养生息,轻傜薄赋的手段来恢复战乱后的生产力,相反,在朝代面临灭亡之际,则不惜一切代价榨取民力,这就是一种时间偏好上的变化。

 

皇帝也知道,只有事前的产出,才有征税的空间,如果一切都被征掠完毕,那所有的生产都将停止,又何来的产出呢?

 

所以,古代史当中最疯狂的劫掠都发生在战争时期,因为朝不保夕,自己不知道能不能活到明天,自然时间偏好就低了,也不需要考虑长远,先活下来再说。而一旦政权稳定,面临稳定的未来,几乎所有的皇帝都会减少劫掠。

 

因此,政府的私人所有者会希望避免过重地剥夺其臣民。

相反,为了维持甚至可能提高其个人财产价值,他会系统性地约束自己的征税政策。因为征税更低,臣民的生产力就会越高;人们生产力越高,君主统治者寄生性的征税的垄断价值就会越高。

 

当然,他不会不征税,但是,作为政府的私人所有者,寄生于一个生产力不断增长和繁荣的非政府经济体系,是符合他的利益的,因为这将不费任何努力就能增加自己的福祉和财产,因此,征税程度会降低,而不是逐步加强。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公有政府的看管人不会试图使政府的总财富(资本价值和当前收入)最大化,而是会试图最大化当前收入。

 

而这种最大化当前收入的手段,肯定是无视将来的资本价值的。即使公有政府的看管人希望他最大化,但由于这个财产不是他的,他无法真正出售获利,也没有市场价格,所以,政府公有制会无可避免地导致持续的资本消耗。

 

与像世代继承的君主会倾向于维系甚至提高政府产业的价值相反,政府的暂时看管人会尽可能更快地用尽政府资源,因为如果他现在不消费,就再没有可能消费。

 

尤其是, 与政府的私人所有者明显不同,摧毁国家不会有损看管人的利益。如果不能私自收割,加大征税可以提高当前收入,还可以趁机增加私人收入,那为什么不加重税收呢?

 

君主制下,君王加重税收往往不太需要理由,除了战争时期。

但在公有政府中,加大税收是需要理由的,那就是必定要将大量的私人事务划为公有事务,才能达成增加征税的目的。

 

所以共和制下的政府越来越多地承揽更多的所谓政府责任,比如药品监管、教育、医疗,养老、道路建设等等,他们将其称之于公共事务。

 

且而易见的是,将这些纳入公共事务,会使得经办的官员系统增加更多的私人收益,不管在任何一个共和制政府,都是如此。

 

而减少这些事务,则代表着代理看管人的权力减少,可供使用的资金减少,可以用于征税的理由减少,而这是不符合看管人的利益的。

 

所以,第一个结论是,君主制的更倾向于长远征税,而共和制则更倾向于短期加税。

 

第二,二者对于被统治观念的塑造是不一样的。

 

在君主制下,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是泾渭分明的,是等级森严的。

 

比如欧洲的君主制,那是君主和贵族是一个统治集团,他是天生的,是血缘性的,被统治阶级是无法跨越这一步的。

 

而在公有制权力后,原则上任何人都可能成为统治阶级,甚至最高权力机构之一员。

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区别,以及被统治者的阶级意识变得不那么清楚了。人们甚至产生了这样的错觉,这种区别已经不存在:公有政府中没有人被任何人统治,相反,每个人都统治着自己。

 

比如,在美国,对小孩可能都有这样的期许,也许你就是下一个美国总统。

 

这在某些人看来,是一种进步。你看,人人都可以成为权力最高拥有者,这说明我们是自由的,我们自己就是统治集团的一员。

 

这个错觉带来的退步是可怕的。

 

在君主制时代,因为统治者天生寄生性的特点非常明显,被统治者在被加征税收、承担更多的徭役和税赋时,会用行动表达不满。

 

比如中国古代,征税过高,往往激起民变。再比如,美国独立就是因为他们认为英国政府征税过高。

 

1765年2月,英国颁布了针对殖民地的《印花税法案》,所谓的印花税就是要求北美殖民地的所有印刷品,必须使用伦敦特制的带有浮雕印花税票的印花纸,进而让他们上交印花纸的税费。

 

那这个税费是多少呢?

 

《印花税法》规定:“殖民地的报纸、年历、小册子、证书、商业单据、债券、广告、租约、法律文件以至结婚证书等,都必须贴上票面为半便士至20先令的印花税票。

如果放在现在,美国的任何一个税种都比他收的多的多。

 

但就是这一笔小小的印花税,让北美殖民地联合起来,集体抗税,自此开始了美国独立运动。

 

而当时的英国政府,从来不收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也没有遗产税,房产税,如果以其税收收取来说,放在现代社会,是妥妥的小政府。

 

中外的古代历史,都有大量反抗税收的暴力起义。在英国,君主为了增加税收,就开征窗户税,但普通老百姓积极反抗,应对的方法就是把窗户封起来,最后这个税收也被迫取消。

 

更不用说民间各种文学和俗语在批评税收过重。

 

但是,如果古代君王到了当代社会,他会发现一个奇怪的事情。现在的政府征税怎么这么容易?

 

欧洲社会,税收已占到国民生产总值的50%以上,却很少有人抱怨。

 

美国曾在七十年代收取过最高税率70%以上的个人所得税同时叠加50%的遗产税,这要是美国建国者知道,恐怕得从棺材板里爬起来再发动一百次独立革命。 

 

但美国社会安静地接纳了这一切,当时美国抗议的最多的不是税收过多,而是种族歧视、反战。 

 

那为什么会发生这样奇怪的事情呢?

 

因为在君主制下,人们认为征税显然是一种剥夺,越高越不好,因为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分的很清楚,统治者就是食税一族。

 

而在共和制下,因为权力公有,任何一人都可以自由地进入受惠者行列,任何一个人都可以通过政策成为食税者,那增加税收就变的不那么可怕了。

 

反而你看到的场景是,大批的民众不断地要求加税。

这要是古代君王看到这一幕,我猜他们一定在想,这里人傻钱多好忽悠,居然主动要求加税。

 

几千年来民间抵制高税的传统就此消失,迎来的是不断有新出现的理论来证明某一事务应该成为政府事务,政府应该加税来应对。

 

甚至,有些人没钱花,也是政府的事务,也应该由政府向富人加税来解决。

 

在权力公有的情况下,人人都试图成为统治者,而不是象过往一样永远警惕权力对自己的剥夺。

 

而这是共和制带来的最大的观念退步。

 

(未完待续)

1、小区民主不是民主政治(民主系列1)

2、民主的基础是公有制(民主系列2)

3、民主竞争不会竞争出好政策(民主系列3)

4、欧美国家才是世界上最腐败的国家(民主系列4)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