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氯”肥料到底能不能用?

发布于 2021-10-08 06:19

张承林教授在其发表的署名文章《“忌氯作物”的错误概念在中国是如何传播的?》中提到:

氯是植物必须的营养元素,在植物体内的含量达到0.2-2.0%,达到了中量元素的水平。但在我们国家由于存在“忌氯作物”的错误概念,几十年来对含氯肥料产生错误的认识,这种错误认识越演越烈,到今天已把氯妖魔化。在一些经济作物区,人们已经谈氯色变。“忌氯作物“这个错误概念在中国到底是怎么传播的,作者花了一番心血,做了考证。下面就是有关的考证结果。
 
我认真翻阅了叙述植物营养学和肥料学的英文原版权威书籍,发现在国外并没有“忌氯作物”这个说法。他们都统一称为“氯敏感作物(Chlorine sensitive crop)”。”敏感“是个中性词,并无好坏之分。如油菜是硼敏感作物,并不存在“硼对油菜有害有毒”之意。但在我国没有人叫“氯敏感作物”,而是称为“忌氯作物”。“忌”的意思是“禁止、避免”之意。

“忌氯作物”的字面意思就是这种作物是不能含氯的,更不能施含氯肥料。这与氯是植物必须营养元素相抵触。实际上很多有机肥都是含氯的(如人畜粪尿),作物不能施含氯肥料,那么有机肥也不能用,这是非常明显的荒唐结论。到底在中国是称为“氯敏感作物”还是称为“忌氯作物”,我查阅了上世纪50年代以后出版的书籍,大部分为教科书。发现两种叫法都有。


张承林教授还翻译了美国液体肥料基金会主席拉里·穆尔非博士和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农学教授巴尼·戈登博士曾发表的文章,阐述了含氯肥料的优点。下文节选部分译文:
 
拉里·穆尔非    巴尼·戈登
(穆尔非博士,美国液体肥料基金会主席。戈登博士,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农学教授。原文登载于《Fluid Journal》,Winter 2007, p20-23。《流体肥料》杂志冬季版)
 
氯是公认的植物必需营养元素,但与其它必需营养元素相比,它是受重视程度较低的元素之一。但自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以来,对氯在植物营养和植物健康方面的作用了解更多。最终的作用结果是提高了作物的产量,增加了经济效益。学术研究为确立氯在作物生产中的重要性指明了道路。
 
虽然氯被列为微量元素,但实际上它在植物体内的所需浓度与硫相近。因此我们建议应将它与硫、钙和镁一起归类为中量营养元素。氯在植株内的临界浓度为0.20%至0.25%。
 
氯在植物营养中的作用包括:1、作为运输钾、钙、镁和铵离子的反离子;2、维持细胞的水化作用;3、光合作用中的重要作用。不仅如此,研究还表明氯对抑制根系、茎杆和叶片真菌病害起重要作用。这些被抑制的病害有:根腐病、褐斑病、条锈病、叶锈病和小麦的斑枯病、玉米和高粱的茎腐病。目前我们还不清楚氯与病害的相互作用机制是什么,但氯对作物产量的正效应是肯定的。氯作为作物保护药剂的作用是附带的。
 
大部分情况下,氯的施用量在20-30英磅/英亩(合1.50-2.24kg/亩)的范围内是足够的。由于这些肥料的盐分指数较高,一般不宜与谷类作物和条播作物的种子直接接触。对条播作物和春播谷类作物,将起苗肥放置于种子下方5厘米深的侧边5厘米的位置或者离种子5厘米的位置效果很好。在质地较粘的土壤上,对于精准施肥器,更靠近一点种植行也是可行的。
 
就对植物有效性而言,这些含氯肥料都是有效的。一旦施入土中,氯就是氯,没有变化。学术研究已证实了这点。选择购买或使用哪种含氯肥料应视该肥料在市场上是否容易买到,该肥料与其它液体肥料的相容性以及价格。
(施氯肥后在小麦、高粱、玉米上的效益分析部分没有翻译)
 
总结:在土壤测试的基础上施用含氯肥料可以提高作物产量,降低生产成本和增加生产者的效益。在大部分情况下,每亩施用1.5公斤的纯氯可以获得最好产量。施氯肥的收益与作物种类、产量水平及农产品价格有关,对小麦、高粱和玉米,其收益在每亩9-27美元。(翻译:张承林)

学习农业技术/掌握种植技巧

种植信息台
种植技术分享

若文章对您有帮助,请点左下角分享朋友圈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