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一名合格的家长吗?如果不是,请从这件小事开始改变!

发布于 2021-10-08 08:10

每天幼儿园放学时,所有家长的第一个动作竟出奇的一致,那就是接过孩子的书包背到自己肩上,而这种习惯性的“帮忙”其实是令人担忧的,因为它正在掐掉孩子心中刚刚萌芽的独立意识和责任感。

教育绝不仅仅是发生在课堂中的事,生活中的教育同样润物细无声。如果我们连人生旅途中最轻的负荷都不愿让孩子承担,孩子长大后如何面对生命中的许多不可承受之重。

作为家长,我们真的“帮”得太多了,以下这几种常见的“帮助型”家长,你在生活中碰到过吗?

1、过度保护型

✦ 场景描述:萌萌在幼儿园玩耍时不小心磕到了膝盖,伤情不重,经过老师及时处理后并无大碍。

可是,放学时,妈妈看到了却异常紧张:“我的宝贝,妈妈看看摔坏哪儿了?疼不疼呀?要不要上医院呀!”孩子本来已经忘了,经妈妈这一番“唏嘘”,便哇哇大哭起来……

✦ 教育提示:保护孩子安全是成人的首要责任,但“过度保护”会束缚孩子手脚,助长孩子的软弱、依赖和无能,不利于培养孩子坚毅勇敢的品质。

2、包办替代型

✦ 场景描述:小辉的妈妈勤快又细心,孩子的大事小事总是千叮咛万嘱咐,能替孩子做的绝不让孩子自己动手,比如穿衣、穿鞋、吃饭等等。这天,早上还兴致勃勃去幼儿园的小辉,傍晚回家却垂头丧气。妈妈追问缘由,原来白天在幼儿园,小辉又因为鞋子穿反而被小朋友嘲笑,这让他很沮丧。

✦ 教育提示:家长替代越多,孩子能力越弱,这是不争的事实。家长以爱之名为孩子做事,却永远不能替代孩子成长。  

3、偏心袒护型

✦ 场景描述:明明和冬冬一起玩小汽车,两人不知为何突然扭打在一起。这时明明妈妈跑过来,冲冬冬吼道:“你这孩子怎么仗着自己大些就欺负我家明明呢?回家!咱不跟他玩了……”两个孩子立即停止了争执,以后再也没在一起玩耍过。

✦ 教育提示:偏袒自己的孩子,指责别人的错误,容易蒙蔽孩子辨别是非的眼睛,养成孩子逃避责任的习惯,也会给孩子之间的正常交往设置障碍。  

当一名真正合格的家长,以上这些我们应该“不帮”,而以下这些才是我们真正需要帮助孩子Get的技能~

1、帮孩子提升独立能力

作为家长,我们总是一边教育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一边又忍不住“帮忙”。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幼儿期心理活动的主动性明显增加,凡事喜欢说:“我能行”、“我自己来”,喜欢自己尝试体验。

我们要珍视孩子的独立愿望,抓住这个关键期,鼓励孩子做能力所及的事,如:学会自理,承担简单的家务劳动,自我服务等。

对于暂时难以放手的家长,可以参考一位妈妈分享的“五分教育法”,就是不管做什么事情,只为孩子做一半,另一半交给孩子独立完成。

比如:孩子的鞋脏了,就手把手教孩子擦亮一只鞋,另一只则交给他自己动手擦干净;孩子洗手时,只给他洗一只手,另一只手让他自己去洗……

我们心中所期盼的那个独立自主、充满爱心的孩子,就是这样从我们的一个举动、一个态度中成长起来的。

2、给孩子探索的权力

有了孩子后,我们身边多了很多“安全隐患”,从插座到会夹手指的门,家具的尖角、棱边以及各种细小物品仿佛随时会对孩子造成伤害。

为了避免孩子受伤,我们恨不得帮孩子穿上“真空保护罩”,并附上一长串“这个不行、那个不可以”,而最终的结果却是孩子对警告置若罔闻。

当受伤不可避免时,有的家长还会衍生出新技能安慰孩子,“这个地板不对,打它!”“都是妈妈不好,打妈妈!”最终的后果却是孩子在无意识的状态下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心态,学会了逃避和推卸责任。

因此,不论是在家庭还是在幼儿园,我们不妨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让孩子自由探索,自然地体验每种探索行为带来的后果。

即使是轻微的挫折和受伤,那也是一种技能习得,孩子疼痛的记忆会成为他们规避危险的经验。当孩子在探索中收获的勇气、自信达到足够的“剂量”,就能在更大程度上促进他们的成长。

3、帮孩子培养责任意识

托尔斯泰有句名言一针见血地指出了责任感的重要性:“一个人若是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而热情的基点正是责任心。有无责任心,将决定生活、家庭、工作、学习的成功和失败,这在人与人的所有关系中也无所不及。”

责任感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品质,必须从小开始培养,并遵循这样一个规律:从自己到他人,从家庭到幼儿园,从小事到大事,从具体到抽象。

正如前文那位老师提到的,“小书包”意味着“大责任”,家长要从这样的小事开始,让孩子明白“承担”的意义,并创造机会让孩子理解什么是自己的分内事,逐步培养他们的责任感。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