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世界》|| 黄薇、祝伟:精准帮扶政策的多维评估:基于G省B市扶贫实践的经验分析
发布于 2021-10-08 10:02
精准帮扶政策的多维评估:基于G省B市扶贫实践的经验分析
文章来源
黄薇(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
祝伟(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
文章刊发:《管理世界》2021年第10期
文章主要内容
摘要:通过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了全部脱贫,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如期完成。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将成为“后脱贫攻坚时代”的重点工作,而重中之重则是通过对帮扶政策效果的多维评估,建立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和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本文基于G省B市2015~2017年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的实践,收集11131户贫困家庭微观追踪数据,从多维贫困的视角对帮扶政策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科学评估。研究发现,现有帮扶政策对贫困户收入和劳动能力具有显著的提升作用,但在生活质量、健康等非收入贫困维度的减贫效应存在明显的异质性。随着帮扶政策实施的深入,减贫效应在不同维度贫困上均显著体现,其中收入、劳动能力和生活质量等方面的减贫效果尤为明显,能够更有针对性地解决深度贫困问题。进一步的异质性分析显示,现有帮扶政策在非收入维度的减贫效果表现出一定的普惠性,产业扶贫、基础设施扶贫和金融帮扶政策等具体帮扶措施对贫困户收入、劳动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减贫效果明显且具有针对性,但在改变健康状况的作用较弱。上述多维评估研究为“后脱贫攻坚时代”进一步优化完善帮扶政策、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以实现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案。
关键词:多维贫困 帮扶政策 效果评估 扶贫实践
一、本文研究背景与意义
2021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取得了令全世界瞩目的重大胜利。但脱贫摘帽不是终点,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突出,实现共同富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必须多措并举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因此,通过对扶贫实践工作中帮扶政策的效果进行系统科学评估,确保扶贫工作务实、脱贫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既是实现“脱真贫、真脱贫”和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关键,也是“后脱贫攻坚时代”完成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目标任务并逐步过渡为实施乡村振兴政策体系的前提。
在此背景下,国内外部分学者从不同视角对帮扶政策的实施效果进行了实证研究。然而,由于所使用数据的局限性,相关研究在评估帮扶政策的减贫效果时缺乏系统的多维观念,采用的贫困维度相对单一,主要集中于收入和消费维度,未能反映生活质量、教育、健康等非收入维度贫困上的扶贫效应;更重要的是,精准扶贫工作的关键特色在于对农户多维贫困的精准识别和帮扶,由于数据缺乏关于扶贫实践的多维度详细信息,难以捕捉精准扶贫政策的关键特色,无法充分反映基于多维贫困识别贫困户与非贫困户的动态监测和针对性帮扶措施的实施现状,使得处置组(贫困户)和对照组(非贫困户)的划分不够精确,导致精准帮扶政策的减贫效应评估难以有效剥离精准帮扶政策实施前的旧帮扶政策以及普遍存在的经济增长效应的影响。
G省B市的扶贫实践过程提供了较理想的检验帮扶政策减贫效应的因果识别机会,本文将基于相应的计量分析框架,对现有帮扶政策的减贫效应进行科学评估,致力于回答下述问题:扶贫实践中现有帮扶政策在短期和中长期内是否能够有效改善贫困户不同维度上的贫困程度?这种减贫效应对贫困户不同贫困维度、不同贫困深度的影响是否存在差异?贫困户所在村庄特征和个体特征差异是否会对帮扶政策的作用产生异质性影响?不同类型帮扶措施的减贫效果如何?
二、主要内容
基于中国G省B市2015~2017年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的实践,本文对该市11131户贫困家庭的微观数据进行了追踪和收集,形成的面板数据不仅包含家庭收入、劳动力就业、生活质量、健康、教育等多方面的贫困信息,也包括贫困户的致贫原因、在各年获得的各类帮扶政策支持和村庄特征的详细信息,从而准确捕捉精准识别时点(即精准帮扶政策实施之前)贫困户和非贫困户的多维贫困状况,后续的追踪调查捕捉了精准帮扶政策实施后一年和两年的贫困户和非贫困户的多维贫困状况。在此基础上,本文从多维贫困的视角建立更精准地识别帮扶政策减贫效应的分析框架,运用双重差分(Difference in Difference,DID)估计方法检验在政策实施前(2015年)后(2016和2017年)贫困户各维度贫困水平的变动,从而考察精准扶贫时期多种帮扶措施的减贫效果。
三、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得出的研究结果进一步佐证了帮扶政策的效果评估必须从包括多维贫困在内的系统性视角进行深入研究,各地区的帮扶政策的效果评估需要结合当地扶贫实践建立多层次多视角的系统性多维评估分析框架,这为我国“后脱贫攻坚时代”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提供了一个案例性的示范研究,对于推进新时期解决我国相对贫困问题的政策设计、实现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具有良好启示。贫困户在生活质量和健康等非收入层面上的提升还有待加强,这为“后脱贫攻坚时代”建立农村低收入人口和欠发达地区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指明了努力方向。从多维贫困的视角进一步优化帮扶政策措施,完善扶贫成果巩固和拓展的考核机制,将脱贫攻坚时期已经证明行之有效的系列帮扶政策措施继续加以坚持并根据情况变化不断完善,吸收借鉴到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工作中,既是衔接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也是解决新时期中国相对贫困问题、实现全面小康的应有之义。
四、边际贡献与未来拓展
本文的边际贡献在于,通过调研采用多维贫困识别和精准帮扶政策的地方扶贫工作实践,获取第一手精准扶贫工作微观调查数据,从多维贫困的视角建立更精准地识别帮扶政策减贫效应的分析框架,在利用调查数据中独特的村庄特征信息剔除原有旧帮扶政策和经济增长因素影响的基础上,更加科学地考察了精准扶贫时期多种帮扶措施的减贫效果,这有助于解决当前政策效应评估文献存在维度单一的局限,能够更加客观准确地评估和反映帮扶政策的实际作用,将不仅拓展和丰富-关于精准扶贫政策实施效果的已有研究,对创建基于中国扶贫实践的经济学贫困理论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并为进一步优化完善帮扶政策、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建立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系统地建立解决相对扶贫问题长效机制以实现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案。作为发展中国家,本文关于中国减贫政策效果的经验研究也将为发展中国家减贫脱贫提供经验参考。
文章刊发:
黄薇、祝伟:《精准帮扶政策的多维评估:基于G省B市扶贫实践的经验分析》,《管理世界》,2021年第10期,第111~127页。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