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团罚款解读

发布于 2021-10-09 16:12

20211008美团“二选一”罚款解读:

专家背景:层任职美团、点评;近年负责本地生活平台的战略顾问。

主要内容:

1,二选一证据确凿,美团已经做出调整。这对其他平台也是一把标尺,后续修正到位则不会有持续性的罚款。

2,可能会有更多商家选择饿了么平台,不仅仅是因为平台放开选择权,而是美团在调整配送效率,更人性化的配送难以满足商户的订单量,以至于不得不增加其他平台保证配送效能。

3,监管部门现在已经进入美团商讨骑手保障问题,对配送的成本肯定会增加。现在大概50%的订单属于美团和外包公司需要交社保的骑手配送,增加的成本每单约8毛-1元。

4,对骑手的保障方面,后续可能是平台方提供方案,监督部门决定是否可以执行。同时监督部门排查、对比执行前后的区别。平台要有效地“降低人效”。监管要看效果,考虑社会舆论,骑手自身的感知等等。

5,饿了么在低线城市的渗透率可能提升,一方面更多商户加入平台,一方面人事调整后管理能力提升。但是不会对竞争格局有明显的改变。

 

Q:基本情况介绍:

1,垄断的经营在下沉市场比较明显,小组抓的证据也比较足。罚款额属于在预期内,没有媒体想的那么高。具体的比例参考了阿里,和阿里的4%比较,主要是因为“二选一”针对外卖行业,其他业务没有涉及。反垄断的意见稿对其他公司也有标尺的作用。除了一些打车软件外,其他平台都会自查整改。

2,对公司的影响:小组进入公司内调查很久了,美团已经在日常的经营中纠正了错误。三四线的城市已经没有独占等条款了。互联网行业的自我修正已经完成,达到了监管总局的预期,现在的竞争没有那么剑拔弩张,已经收敛很多了。这个调整不会影响竞争格局,后续三年,按时上交整改情况就好了。

3,反垄断小组进入公司后,一天一小会,三天一大会,一周一总结,小组和公司之间磨合的很好了。这个事应该告一段落了,后续(明年)上交整改效果,应该就不会有其他罚款了。把问题揪出来,放在台面上,要求公司去整改,是这次的主要工作。市场总局不希望反复处罚,引发不正当的竞争。

4,骑手保障方面:媒体写了很多文章,在教监管部门做事。我们和监管部门也做了沟通。

这次的反垄断罚款和骑手的社保、税务没有关系。用工的风险和罚单我个人比较乐观,应该也是可接受的程度。美团和饿了么确实做了两层甚至三层的隔断关系,确实属于业务外包(承揽)进行风险转嫁。法理看,直接处罚平台确实很难。

5,经营方面,社区团购业务随着国家政策出台,我觉得战线会更长,短期内难以分享成果。阿里美团都会持续性投入,但是不会是剑拔弩张的情况(比补贴,比订单等)。整个竞争发展会更加有序,市场玩家都是大咖。外卖方面,反复的疫情确实有些影响,致使外卖业务增长速度有些放慢(和年初预期一样),但是没有像一些人说的那样是负增长。酒店旅游不是我负责的方向,就不说了。

 

Q:二选一叫停后,饿了么拓展优质商家的影响?

后续的趋势可以分享,具体数据不能说。竞争环境不能仅仅看“二选一”。

1,“二选一”对合同、保证金的技术类约束未来肯定不会再出现。

2,平台算法还在优化(接单量/配送距离/配送时间),可能年底前会出台,每个城市都会不同(参考浙江出台的政策)。整体看,平台对骑手的要求更低了,效能有下降的趋势。从前高效的运营更人性化了,更多的迂回环节、处罚在降低。未来餐饮店主可能需要更多的骑手配送,原先可能一批骑手一个平台就够了,后续可能会增加其他平台配送,并不完全是因为二选一的影响。我们从前做过调研,外卖商户几个平台才是最优的,如果平台满足订单配送需求,一个平台就够了。现在商铺需要额外学习一套新的配送系统,反而增加了运营的成本。“二选一”的修正让平台/竞争更良性更有序,可以获得更优质的用户。《被困在外卖平台的骑手》这种文章不会有了,真正把外卖平台变成生活的帮手。用户对平台忠诚度不会明显下降,更多的是长期的使用习惯。短时间对市占率不会影响太多。中长期看,饿了么可能会追赶上一些。但是美团随着整体订单量上升,还是个可接受的状态。

 

Q:效能下降情况?

3公里的订单等待时间原来45分钟,现在多了10分钟。餐饮商户选择平台主要取决于平台供给能力。如果一个平台够用就没必要增加成本,两个平台的运作方式有所不同。现在供给能力跟不上,可能就会额外增加一个平台。也是因为没有“二选一”了,商户的选择更市场化了,从前没得选。从整体市场看,反垄断的“二选一”是必要的。饿了么可以借此增加低线城市的渗透,过去在三四线城市美团的垄断优势明显。势均力敌的城市,竞争不会更激烈。

 

Q:美团每单微利,饿了么的盈利情况?

餐饮配送存在大量的重叠。同样的商户,用户少了30%,订单少了30%。同样的情况,美团微微盈利,那么饿了么就必定会亏损。美团的模型就是靠足够的订单,用户数碾压对手。美团如果调整价格,饿了么跟进则肯定亏损。

 

日常管理方面:2021年之前很多不同,美团管理上一直很优秀。饿了么今年有人事变动 (2020年10月开始)真有话语权,有能力让公司良性发展的人坐在位置了。阿里的原始血液参与了深度管控,早时候没把饿了么当自己人,不当回事。美团一直如此,运算能力,研发能力提升了很多。

 

美团现在也在调整骑手的实效性问题,人社小组已经进入公司反复讨论。我觉得结果可能会在各个要求上打个折扣,做些骑手处罚环节的修正,相当于骑手就业群体的标准化参考。中场期看,饿了么随着“二选一”、管理层改变、国家政策规范,平台会有更多的进步。

 

Q:骑手的权益、每单外卖的成本影响?

随着人社部门参与调查,指导政策出台,应该会下放到每个城市。总纲看有三种关系,劳动(劳务)关系/经营关系/不明确劳动关系的模糊地带。之前为了撇开风险,后续肯定有更多的全职骑手(劳动关系),平台承担更多的责任。这也会提升服务质量,骑手每天都有早会,打卡,讨论,明确的订单数;外包公司或者美团会支付相应费用,同时社保也会监督。这个群体(平台管理很细致)的订单大约占比50%。法理上,对美团、外包公司、骑手都会有影响,最主要的我认为是对骑手收入的影响,可能让就业的意愿下降,加剧了管理的成本,现在每招聘一个新骑手的成本约1800-4500元。

 

外包/雇佣骑手的趋势:社保的范围取决于人社和税务这两个维度。外界文章发酵,但是税务部门没有跟进介入。可以看出税务部门不需要进入监察督促,企业合法合规就好,税务部门是执行方。随着人社制定政策,劳动关系的骑手肯定都需要缴纳社保。政策落地上,取决于执法力度。三四线城市可能会扶持当地的工作,就业为重。大概率一二线城市在2021年底统计完毕,2022年中其他城市统计完毕。每单的影响大胆猜测约8毛-1元之间。至于谁买单,还要看平台的决策。

 

众帮骑手(接单自由、平台选择自由)方面:处于模糊地带,是不明确的劳动群体,模棱两可。首先要做好社保工作,人社和工商保障部门谈,可能每单5-6分钱的成本。现在自行购买的意外保险每天3元,以后社保完善了,这种商业险是否需要还需要讨论。

 

长期看,成本考虑众帮骑手的成本低,但劳动合同框定的骑手服务质量更高。未来外卖平台可能像京东,拥有高效的配送团队,消费者会乐意为合规、优质的服务买单(一二线),不太会发生平台引导骑手选择“众帮”模式钻法规的空子。

 

Q:商家可能选择多平台满足订单需求,平台会不会通过增加骑手来增加运力?

很难。我们看到的是良性运作的平台,实际上是平台填补空缺的状态。我们看骑手取货配送。实际上平台和外包公司要考虑各个环节,比如补贴,抢人增加运力,都要统筹考虑,不是单纯想增加就增加,要调整很多数据。这是“背后的市场”,单纯从前端想到后端是很难的。

Q:费率调整情况?

我觉得已经调整挺多了。餐饮商户/监管/市场更接受了,让他们对美团的盈利模式有更清晰的认知。现在的调整已经符合监管的要求了。

 

Q:会有最低的配送保障吗?

监管部门会体验APP,去社区,去餐饮门店考察,让他们指定出最低的保底价格实际上很难的。平台可能是主动提出一个参考的配送价格,让人社部门衡量,在市场做试验再参考。平台端更了解经营,具体执行还是平台。人社部门应该是监督辅导的作用。到底配送多数单、工作时间都会慢慢出台。人社部门可能参考的小时最低工资。我们没有过多研究,但是平台给的肯定更高。

 

Q:用工政策预期12月落地?

数据由平台给监管层。平台方提供方案,监督部门决定是否可以执行。同时,监督部门排查、对比执行前后的区别。平台要有效地“降低人效”,平台要给数据、引导,人设会监督。监管要看效果,社会舆论,骑手的感知比如“原来多少单,现在多少单”、“原来挣多少钱,现在挣多少钱”、“更累了吗,更幸福吗”监管会反复跟踪,直到社会一片和谐。回归到本质,现在有太多的人没接入社保,平台有垄断行为,人社部门也很多年没参与政策的变动。越来越多的曝光,所有与劳动合同背离的,所有不合理对员工的,都会被严肃处理,监管层会有所作为。骑手也可能选择其他的方式,或者离开这个行业,让行业更和谐有序。监管要和谐,就业环境更好,骑手的收入更好,平台也有利润。

 

 

-----------------------------------------------------------------------------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