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分子肽是抗生素吗?
发布于 2021-10-10 08:38
01
人类的最后一道防线
2015年11月19日,来自中国、英国和美国多所大学的研究者在期刊《柳叶刀·传染病》上宣布,他们发现了一种新形式的抗药性——多粘菌素抗药性。由于抗菌能力最强,多粘菌素被视为抗生素中“最后一道防线”。这种抗药性还在肉用动物和人类中同时存在,可能是因为该药的农业使用。这种抗药性可在细菌之间轻易地转移,而且可能已经蔓延至多个国家。多粘菌素耐药性出现,让人类的最后一道防线岌岌可危。
02
到底什么是抗生素和抗生素耐药性?
素抗生是一种用来消灭或防止细菌生长的药物,能治疗因细菌感染而引起的疾病。
耐药性指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微生物发生改变,使原有针对性的治疗药物变得无效。
除了大部分的细菌被抗生素杀死外,部分细菌对抗生素产生免疫,存活了下来,具有了耐药性,耐药细菌繁殖并传播,危害人类与动物的健康。
03
中国抗生素使用现状
▶2013年中国抗生素使用量惊人,一年使用16.2万吨抗生素,约占世界用量的一半,其中52%为兽用,48%为人用,超过5万吨抗生素被排放进入水土环境中。
▶与国外相比,中国河流总体抗生素浓度较高,测量浓度最高达7560纳克/升,平均也有303纳克/升,意大利仅为9纳克/升,美国为120纳克/升,德国20纳克/升。.
▶专家介绍,环境中抗生素的来源包括生活污水、医疗废水以及动物饲料和水产养殖废水排放等,而养殖业滥用抗生素是最主要来源。
04
抗生素耐药性的传播
专家表示,引发极大恐慌的“超级细菌”即“多重耐药菌”的出现,已被证明与环境中抗生素污染并杀死微生物群落有关。
耐药性是目前全球最紧迫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世界卫生组织在2014年发布的报告称,抗生素耐药性细菌正蔓延至全球各地,情况极为严峻。
05
后抗生素时代的到来
抗生素的危机已经不仅仅局限在健康领域,甚至已经波及到全球经济。
根据统计,目前全球每年因抗药性微生物感染死亡人数为70万人。如不采取有效措施,2050年死亡人数将超1000万,甚至高于癌症的死亡人数;产生的花费将达到惊人的63万亿英镑,占到了全球经济总量的2%-3.5%。
06
面对危机必须引起重视
▶英国《泰晤士报》曾报道称,在人类用药物和畜牧业养殖方面过量使用抗生素,令中国成为“后抗生素时代”的“爆心投影点”。细菌的耐药性越来越强,能够用于治疗的抗生素也越来越少。
▶超级细菌给全世界都带来了挑战,被世界卫生组织称为“人类最大的威胁之一”。英国抗药性研究织“ReviewonAntimicrobialResistance”的报告显示,若不采取行动,预计到2050年时,将会有10亿人口死于超级细菌感染,相当于每三秒就会有一人死亡。
07
肽与“超级细菌”
澳大利亚研究团队发现,几种肽具有抗菌作用,但它们在人体中分解太快而无法发挥这种作用。Empa研究人员现在已经成功地将肽包裹在保护性外套中,这可以延长它们在人体中的寿命。这是一个重要的突破,因为肽被认为是抗生素抗性细菌的可行解决方案。
它们存在于许多生物体中,并且构成针对体内细菌的天然武器,被称为抗微生物肽。它们提供了一种可能的——现在也是迫切需要的——替代常规抗生素的产品,但还没有成功地应用于临床上。其原因在于它们的结构,其导致肽在其可以具有抗菌影响之前在人体内相对快速地分解。
肽性能很好——具有纳米胶囊的肽甚至更好,研究人员还记录了纳米载体的另外的特征。当“单独”工作时,肽已经对细菌有效——但是与载体结构相结合,它们甚至更强。因此,由脂质形成的保护性外壳不仅确保肽安全递送到需要它们的区域,而且增强它们在靶向位点的影响。因此,Empa和哥本哈根大学开展的研究可能是成功对抗抗生素抗性细菌的第一步,因为肽使用与抗生素使用的机制不同并破坏了细菌膜。甚至具有抗生素抗性的超级细菌也没有抵抗这种效应。“当然,细菌最终也可能适应具有更高的耐性,”Salentinig说。然而,这不会发生在一夜之间,我们将有一个新的武器在抗击多耐药细菌的武库。
08
肽的强大作用
生物活性肽:21世纪人类健康的宠儿。
肽引发21世纪营养革命。
生物活性肽具有极强的活性和多样性,
中国新一代天然生物健康产品——科然小分子纯肽
肽健康已在世界兴起,肽具有极强的活性和多样性,是世界生物学界、医学界、药学界研究开发的热点,生物活性肽——一个被现代生物学界极力推崇给予极大**和赞誉的生物活性物质,随着近年来研究的逐步深入,它的越来越多的生物学功能被发现,给予国际生物学界以极大的震撼和喜悦。一个充满魅力的生物奇观尽现在人们面前,其衍生的生物医药制品、生物保健食品、生物化妆品将福祉人类。“肽是生命存在的形式”,“人体的一切活性物质都是以肽的形式存在的,没有肽,生命就会停止”。这类强大的化合物优于任何营养及药品,是人类健康的法宝,21世纪将是肽的世纪。
以上内容仅为科普知识, 图片来自网络转载, 如遇侵权请联系删除。
声明:
2.本平台旨在科普肽知识,倡导健康养生,不涉及治疗疾病,服用药物人群请遵照医嘱。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